一、多彩將軍——大將陳賡 第四節

4.面對陳賡,敵整編3師參謀長沮喪地說:「貴軍神出鬼沒,牽著我們兜了一個大圈子,把肥牛拖成疲牛,最後還是被宰了。」

在解放戰爭中,陳賡最突出的戰績是率軍南渡黃河,挺進豫西,撕破了國民黨軍的防線,與劉鄧、陳粟大軍一同擂響了人民解紋軍戰略進攻的戰鼓。

1947年8月22日,陳賡率領太岳兵團來到了黃河邊。

黃河,歷來被兵家視為天然險阻。1947年8月的黃河,河水猛漲,河水奔騰咆哮,令人生畏。

陳賡站在岸邊,彎下腰用力推身旁的一塊巨石,大石紋絲不動。參謀們見狀,一擁而上,在一片吆喝聲中,大石脫離岸基,跌人河中,但大石竟又像一塊朽木,被浪峰托起順流而下,漂出百米之遙。

如此湍急的河水,怎麼放船?怎麼放羊皮閥子?怎麼能用油布包偷渡?陳賡一的眉頭緊皺起來。

形勢不等人,戰局不等人,一定要設法按預定計畫渡河。陳賡帶著警衛員沿河一路勘察而去。

來到10旅營地,看到10旅旅長周希漢和各團團長們正聚在河邊,指手畫腳地說著什麼。周希漢跟陳賡多年,陳賡非常了解他的秉性。每戰之前,深思熟慮;戰鬥之後,善於總結。遇到困難,非找出解決的辦法不可,找不到辦法之前一般不吱聲。看樣子,他有辦法了。陳賡快步朝他們走去。

見陳賡走來,周希漢立即迎上去,向陳賡敬禮:「報告司令員,我們正在研究改變渡口,轉移部隊的事。」

陳賡笑道:「又被你想到前頭了,走!看看你選擇的渡口!」

新選擇的渡口的河水也不平靜。好在兩岸的灘頭寬闊一些,從北岸下渡,在南岸上岸容易一些,不像最初選定的官渡和青河口,河水一漲,只剩下兩岸聳立的陡壁。

此時的渡口人頭攢動,有的將準備好的渡船整整齊齊地擺在岸邊;有的在檢查羊皮閥子;有的把成串成串系著繩子的葫蘆,擺成隊列形狀;有的正在扎著油布包;有的則在認真地構築重火器工事。

見此情景,陳賡先前的憂慮,一掃而光。他興奮地拍著周希漢的肩膀問:「按預定時間渡河,還有什麼問題嗎?」

周希漢回答得十分乾脆:「沒問題,只能前進,不能回來!」

說完,兩個人笑了,笑得是那樣舒心。洶湧波濤未能阻擋陳賡兵團,就連陳賡兵團許多人自己也不敢相信,他們竟順利地渡過了8月咆哮的黃河。

後來民間把陳賡兵團渡過黃河的事神話了,說陳賡大軍剛到黃河邊,突然黃河水暴漲,浪濤衝天,咆哮如雷,怒不可遏。就在這時,水裡竄出一條巨大的金色蛟龍,頭北尾南,架起一座金色大橋,把南岸的敵人嚇得傻了眼,槍炮都啞了。巨龍朝陳賡頷首致意,吼叫三聲,陳賡大手一揮,十萬大軍踩著龍背,穩穩噹噹地過了黃河,沒費一槍一彈就消滅了南岸上的敵人。這雖然是傳說的誇張,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群眾對叱吒風雲的陳賡兵團的敬慕和稱羨。

全軍渡河剛完畢,陳賡便向中央軍委、毛澤東及劉鄧首長連發三封電報。在最後一份電報中,陳賡重申道:

「我決心『破釜沉舟』,不要太岳區後方,迅速在豫陝鄂建立根據地。」

好一個虎膽龍威的大將!

陳庚兵團在一夜之間突破黃河天險的電報,在24日夜裡,也送到了南京蔣介石的寢宮。

蔣介石接到電報,鐵青著臉半晌才說出一句話來:「陳賡突破黃河天險,中原、陝東就危在旦夕!」

確實,從當時全中國的戰局看,劉鄧大軍直插大別山,在國民黨政權的胸膛上砍了一刀,陳賡兵團南渡黃河,挺進豫西,又砍了一刀,陳毅、粟裕大軍進人魯西南,挺進豫東,再砍了一刀。解放軍這三路大軍,在戰略上就布成了一個「品」字陣勢,互為犄角,協力配合,在南起長江,北至黃河,西從漢水、東到黃海的中原大地上,向國民黨集團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蔣介石預感到戰場形勢將會急轉直下。

為了對付陳賡兵團,蔣介石急令胡宗南將主力自米脂、綏德地區南撤,拱衛西安,並從尾追劉鄧大軍的部隊中抽出整編第3、第15、第47、第206師各1個旅部西援,會同洛陽地區守軍4個旅,組成第5兵團,由李鐵軍統一指揮。此外,還以分布在陝東和靈寶、陝縣地區之第30師第27旅,第15師第135旅,第76師新1旅、第1師第167旅,第206師一部共4個半旅的兵力,組成陝東兵團。與第5兵團東西夾擊,企圖將陳賡兵團消滅在立足未穩之際。

我進敵進,一場對攻大戰拉開了序幕。

毛澤東針對蔣軍已被調動、蔣介石急欲撲滅陳賡兵團這一情況,接連給陳賡發來幾封電報,指示陳賡兵團力求運動戰,廣占敵區,多殲敵人。要求部隊向西運動,搶佔陝縣、靈寶等地,然後以一路出陝東南,一路出伏牛山,在豫陝鄂邊界地區建立根據地。

9月2日,陳賡兵團開始行動,首先以一部兵力監視陝縣的敵人,主力繞過陝縣,直撲靈寶。以迅速的動作,殲滅多股敵人。然後以一部西攻潼關,一部回打陝縣,攻克了陝縣。在半個月的運動戰中,陳賡帶著部隊消滅了敵人近3萬名,控制了從新安到潼關的廣大地區,切斷了敵人的東西聯繫,直接威脅了西安。蔣介石著急了,急忙從進攻大別山的部隊中抽出第65師,空運至西安,又從陝北戰場上調回一些部隊,在西安潼關間集中了10個旅,阻止陳賡兵團西進。這樣一來,使在陝北的彭德懷又能夠組織部隊轉人進攻了。

到了10月下旬,陳賡又率部隊南下,連克寶豐、魯山、南召、方城、登封等城。國民黨軍為了破壞陳賡兵團在豫西的展開,以第3師、第15師尾追南下。為了對付尾追的敵人,陳賡兵團在南召專門召開了前委會議,確定對策。當時有人主張立即殲滅緊隨身後的敵人,或者把部隊拉向西面,在伏牛山的「牛背」上建立根據地。這種意見有些盲動,有些輕率。

陳賡認為,還是應該堅持我軍一貫的作戰原則,在拖散、消耗了敵人之後,再各個殲滅。要沉得住氣,要放長線釣大魚。即先派一部兵力偽裝成主力,斬斷敵人控制的西峽口、荊紫關公路,與南下開闢陝南根據地的部隊呼應。迷惑敵人,引誘敵整3師等部西援,牽著李鐵軍這條「大牛」走,儘力把它拖疲拖瘦。主力則改為向北、向東,沿平漢路西側展開,隨時準備出擊平漢路,策應劉鄧首長在大別山的鬥爭,配合陳粟大軍在豫皖蘇作戰。待時機成熟後,一舉殲滅李鐵軍兵團。

陳賡把這項作戰計畫取名為「豫西牽牛」。

前委會議採納了陳賡的殲敵方案。

陳賡隨即進行部署:

以第4縱隊13旅、第9縱隊25旅,由黃鎮和黃新友統一指揮,向宛西挺進,擔負「牽牛」任務;

以第9縱隊26、27旅,由秦基偉帶領,向寶豐、魯山敵後展開;

以第4縱隊10旅、11旅在方城、葉縣和泌陽、唐河地區隱蔽待機。

部署完畢,陳賡對擔負「牽牛」任務的13旅和25旅領導說:要想法把李鐵軍這頭「蠢牛」牽進伏牛山,為主力爭取活動時間,為更大的戰役創造條件;同時要把「牛」拖疲、拖瘦、拖垮,為「殺牛」準備好條件。

「牽牛」任務其實並不輕鬆。13旅和25旅加起來不足6000人,而李鐵軍這條「牛」卻是全副美械裝備的3萬大軍,「牽牛」稍不注意,就會被「牛」頂傷,所以鬥智更重於鬥力。

時間緊迫,「牽牛」部隊當天黃昏即出發了。第25旅直奔南陽的石佛寺,第13旅南下鎮平。為了造成聲勢,迷惑敵人,兩旅部隊均以營為單位分路行進,幾千人撤開,鋪得大路還是小路上都是解放軍部隊。

為了引起敵人的注意,部隊夜行軍也打破慣例,唱起了嘹亮的軍歌。

還有的唱起家鄉小調,什麼評劇、豫劇、眉劇、北路梆子……平時難以聽到的精彩片斷,這次都派上了用場。戰士們熱烈而豪放的歌聲和唱腔,似乎感染了拉炮馱彈的馬匹,它們也放開嗓門,引頸長嘶。

為了擴大目標,大造聲勢,13旅和25旅還派了一些分隊回到已路過的村莊去住。宿營時,各部隊在老百姓家的門楣上面畫上了房子的記號:住下後,各部隊馬上修鍋灶,連里修,排里修,班裡也修,有的班甚至修好幾個,做飯的、燒水的、取暖的一應俱全,就是沒有用的鍋灶,也要放一些柴禾燒一遍。一時間,各宿營地煙霧迷漫、火光映天,知道的是住一個連,不知道的還以為住了一個團。

第二天,老鄉們便議論開來。這個說老八路過來了,光騾子、馬就過了半夜。那個講村裡到處是鍋台,少說也住了幾千口子。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快,越傳越遠,越傳越神!

這一招果然靈驗。11月15日下午,13旅38團剛在劉村鎮收拾了一股土頑,偵察員就興沖沖地跑來向旅長報告敵人追上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