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追殲 第十五章 席捲廣西

1949年10月26日,當劉安琪兵團在陽江一帶全軍覆沒之時,白崇禧在桂林榕湖公館召開緊急軍事會議。

解放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轉瞬之間就席捲了大半個廣東,所謂「粵桂聯合防線」頓時土崩瓦解。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粵軍的慘敗使桂軍將領們如喪考妣,籠罩在一片悲觀絕望的氛圍之中。

參謀長徐祖貽將地圖前的黑簾拉開,將領們看著那些新標的兩色符號議論紛紛,唯有第7軍軍長李本一勾著頭,膽怯地坐在末席一言不發。第7軍在衡寶戰役中大部被殲,他隻身逃回後躲在鄉下家中不敢露面。白崇禧最初揚言要槍斃他,第3兵團司令官張淦勸阻道:「第7軍受到慘重損失他理應負主要責任。我們也有責任,沒有早一點令該軍撤退。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正是用人之際,儘快恢複整補第7軍乃當務之急,不如讓他戴罪立功。」

白崇禧嘆了一口氣:「好吧,念他跟我幾十年,暫且饒了他。」

李本一受了「大赦」,連忙負荊請罪。白崇禧將他臭罵了一頓,激動時幾欲動手揍他。「小諸葛」發完火,指著李本一的腦袋說:「這顆人頭暫寄在你的脖子上,你立即滾回去將第7軍補充起來,儘快恢複戰鬥力,再搞不好,我隨時摘了你的頭!」

李本一躲過了殺身之禍,還繼續當第7軍軍長,頓時淚如泉湧,信誓旦旦地說:「謝長官再生之恩,本一願以戴罪之身,效犬馬之勞!」

白崇禧在將領們的議論聲中處理了幾份緊急公文,然後合上公文夾,開始講話:「目前的局勢不容樂觀,大家都很清楚。敵人打到家門口來了,我們已經退無可退,除非任由虎狼入室,蹂躪我家園!」

白崇禧搬出德國軍事家魯登道夫的「總體戰」,號召全民總動員,將全省劃分為5個軍政區,迅速擴充軍隊。每個軍政區給1個新編軍的番號,專員兼任師長,縣長兼任團長,實行「一甲一兵一槍」,在征糧徵兵的同時,實行「空室清野」。

白崇禧的方案得到廣西省主席黃旭初的贊同,與會將領均無異議。隨後討論今後戰略問題,結果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認為應確保與雲、貴兩省的聯繫,必要時退入西南;有的認為應確保與雷州半島的通道,必要時退入海南島。

除了上述兩個主要戰略方向之外,還有人主張以攻為守,首先出粵北,割斷湘、粵解放軍的聯繫,然後集中兵力進攻陽春、陽江一帶的陳賡部,佔領濱海一帶求得美援,再轉兵北上,對付林彪主力。

白崇禧對各種意見的利弊分析了一下,但他尚未考慮成熟,最終的戰略方案確定不下來,更談不上具體部署了。

「小諸葛」還沒理清這團亂麻,廣西的軍事戰略問題又被政治糾紛沖亂了。

次日,李宗仁來了急電,邀白崇禧赴渝會商國是。白崇禧當日飛赴重慶。

李宗仁愁眉苦臉地說:「吳忠信從台北來了,他說西南局勢危急,建議我電邀蔣總裁前來重慶坐鎮。」

白崇禧說:「他是蔣的說客。」

「蔣先生飛來飛去,從來不要誰邀請。」李宗仁說,「那吳忠信其意不在此,而是要我勸蔣複位。當初蔣要引退,吳忠信一夥勸我出來主政,我本來不願,經不起他們軟磨硬泡只好勉為其難。後來老蔣幕後操縱,把局面搞垮了。吳忠信此時出來又要我勸蔣復職,真是豈有此理?」

白崇禧問:「你是如何答覆的?」

李宗仁氣呼呼地說:「他要復職儘管復職好了,我沒這個臉來『勸進』!」

白崇禧在重慶與張群、朱家驊等交換了意見,摸清了蔣介石是執意要復職,他想起那次黃埔密談的情景,決心成全蔣介石複位之心,以緩和國民黨內部矛盾,共同挽救危局,一致對外。

11月2日,白崇禧向李宗仁建議:「今晚在這裡開一個會,議一議德公和蔣的進退問題。」

當晚,李宗仁在上清寺官邸召集李漢魂、劉士毅、邱昌渭等桂系人士開會。恰好程思遠從香港飛抵重慶,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李宗仁問:「香港方面有什麼新情況,思遠你先講一講。」

程思遠說:「聯合國首席代表蔣廷黻最近給顧孟余寫了一封信,邀顧共同組建中國民主黨。」

白崇禧插話說:「或許有美國背景,美國政策有什麼變化嗎?」

「華府上月開了一個圓桌會議,討論對華政策,由那個負責起草《中美關係白皮書》的吉賽普主持會議。會上有兩種意見:一為承認中共新政權,以羅申格和吉賽普為代表;二為不急於承認中共政權,靜觀一段時期再說,以史塔生為代表。」程思遠繼續說,「關於台灣問題,國務卿艾奇遜曾徵詢司徒雷登的意見。司徒雷登建議,繼續維持不援蔣的方針,由吳國楨替代陳誠主政,美援吳,不援蔣、陳。這就是蔣廷黻要組建民主黨的背景,他是希望以民主黨取代國民黨。」

李宗仁憤然道:「美國對蔣總裁把持的黨失去了信心,所以才有人想建新黨。不過,就目前形勢而論,美國這座靠山也是靠不住的。」

程思遠說:「還有一個情況,最近蔣總裁想復職,他將胡適邀請到台北,揣測美國對他復職可能產生的反響。」

李宗仁說:「蔣介石復職隨他的便,我堅持不『勸進』的立場。」

白崇禧以和緩的語氣說:「蔣下野十個月來,名義上是德公主政,實際上政出多頭,局面越搞越糟。蔣終究不會放權,長此僵持下去我們都會死無葬身之地。共軍打到廣西門上來了,為了三桂父老,蔣桂之爭至此應該了結啦!我建議德公暫去昆明,由我出面調處。」

李宗仁早就想丟掉燙手的山芋,但心裡憋著一口氣,對蔣介石耿耿於懷。他同意白崇禧的建議,遂於次日飛赴昆明。

白崇禧與吳忠信在神仙洞白公館達成了一項協議:

一、蔣介石復職;

二、李宗仁出國;

三、白崇禧取代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11月4日,吳忠信攜協議文書飛台北復命。蔣介石看了白崇禧的方案,冷笑道:「白健生想當行政院長可以嘛,但是不能作為一項條件寫進協議。李宗仁也不能出國,在國外搞陰謀的人已經夠多了,就是他們敗壞了我蔣某人的名聲。」

在昆明的李宗仁得知白崇禧調處的情況,對程思遠發了一通感慨:「健生的做法過於天真,他還指望與老蔣合作。我對老蔣早就不抱任何幻想,我太了解他了。蔣介石對人毫無誠意,利用你時不惜稱兄道弟,歃血為盟,一旦利用完畢,就要置人於死地。1928年9月,蔣介石一面命令健生代行總司令職權,指揮北伐;一面派劉興北上奪取兵權。他密令劉興:『如果抓到白健生就把他殺了。』何其陰毒!台灣我是不去的,目前我只想去美國治病。」

在局勢瞬息萬變的關鍵時刻,白崇禧到重慶一待就是七天,政治上毫無成果,而軍事上卻浪費了寶貴的一周時間。

11月5日,白崇禧再次在桂林召集軍事會議,續議懸而未決的軍事戰略問題。出席會議的有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李品仙和夏威、參謀長徐祖貽、副參謀長賴光大、第1兵團司令黃傑、第3兵團司令張淦、第10兵團司令徐啟明、第11兵團司令魯道源等。

李品仙、黃傑主張集結於龍州、百色,向西轉入雲南,而大多數將領主張由雷州半島到海南島,雙方爭論了很長時間,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由白崇禧拍板定案。

「共軍劉伯承部已經入川,西南早晚不保。」白崇禧稍頓片刻,說,「最近共軍陳毅部進攻金門島損失慘重,說明他們不具備渡海登陸作戰的技術條件。在大陸已經沒有什麼地方是安全的,因而我決定採納退守海南島的方案。蔣總裁經營台灣島,我們也可以經營海南島,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我們很快就能打回廣西老家。」

廣東戰役結束後,林彪在武漢坐不住了。他的指揮必須以可靠的情報作保障,四野的電信偵察手段可謂出神入化。但是,隨著敵人逐漸南移,距離太遠,敵方的電報信號太弱,收聽起來非常困難。林彪作戰的特點之一是喜歡越級指揮,常常越過兵團和軍兩級,直接指揮師作戰。衡寶戰役徑自指揮第135師便是典型的一例。前線各師向前推進,小功率電台的信號難以遠達武漢,這樣一來林彪就難以掌握各師的活動。

他對蕭克說:「我們在武漢待久了,難以做到知己知彼,把指揮所搬走吧!」

蕭克問:「搬到長沙嗎?主席曾經說過將來可能要把華中軍政委員會設在長沙。」

「不,更遠一點。」林彪朝地圖上的衡陽一指,「就設在這裡,一個月前白崇禧的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就在那裡。至於華中的政治中心,我看還是設在武漢好,九省通衢嘛!」

四野前委於11月28日開會,決定指揮機構一分為二,鄧子恢、趙爾陸、陳光留守武漢,林彪、譚政、蕭克赴衡陽。當日,電報軍委:估計廣西作戰,多為追擊性的運動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