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追殲 第十四章 輕取羊城

四野中、西兩路大軍會戰衡寶之時,東路大軍也拉開了廣東戰役的序幕。

贛西南追擊戰役之後,廣東門戶大開。隨後,陳賡、鄧華兩個兵團進抵粵贛邊界,盤馬彎弓,蓄勢待發。

1949年9月7日,葉劍英在贛州召開作戰會議,與陳、鄧二兵團首長共同制訂了解放廣東的作戰計畫。

葉劍英曾任紅軍總參謀長和八路軍參謀長,北平和平解放後任北平軍管會主任兼市長,1949年8月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他是廣東籍,又有接管北平市的經驗,這是中央派他到廣東工作的重要原因。

會上,葉劍英傳達了中央指示,以及在武漢與林彪商討的作戰預案。經過周密研究,9月8日,葉劍英與陳賡聯名致電中央軍委和林彪、鄧子恢:

作戰方案:

一、如敵扼守曲江、英德之線頑抗時,四兵團除以一部由鐵道西迂迴敵之左側外;主力沿粵漢路及東西兩側並進。十五兵團由三南插至英德或以北斷敵歸路,求得殲滅敵之四個軍。以兩廣縱隊經惠陽向南迂迴,並相機佔領惠州。視情況必要時,以一個軍加強之。

二、如敵集中主力退守廣州、虎門時,我決以四兵團沿粵漢路南下,進至廣州以北、以西,十五兵團進至廣州以東,兩廣縱隊則插至廣州以南,截斷廣州、虎門之間聯繫,合力聚殲廣州之敵。華南分局部隊仍監視與鉗制潮汕之敵。

三、由贛州經曲江、翁源、從化至廣州,及由南康經龍南、和平、河源至廣州之兩條公路幹線,由四兵團、十五兵團工兵部隊分工搶修,以利交通……

這次戰役由陳賡指揮。根據軍委和四野首長的作戰部署,以及贛州會議精神,陳賡制訂了一個具體作戰計畫,於9月29日上報軍委和林彪、鄧子恢。

陳賡計畫分兵三路向廣東進軍:

以二野第4兵團為右路軍,9月30日出發,向汝城、樂昌、仁化進擊。如敵扼守曲江、英德、翁源地區,則第14軍沿北江西岸,經英德、清遠直插三水,截斷敵西退廣西的道路;兵團主力攻佔曲江,然後南下協同第15兵團殲滅英德、翁源之敵,由西面進攻廣州。如敵不守英、翁,則迅速協同第15兵團南下,進攻廣州。

以第15兵團為左路軍,10月1日出發,由翁源以東,向英德進擊,然後南下龍眼洞、車陂之線,從東北方向進攻廣州。

以兩廣縱隊、粵贛湘邊縱隊、粵中縱隊組成南路軍,進至東莞,衝破敵順德、佛山防線,截斷廣州守敵南逃退路。

10月1日,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之前,致電陳賡等:「同意你們向廣州進攻之部署。」

次日,陳賡指揮三路大軍南下,揭開了廣東戰役之序幕。

陳賡指揮的廣東戰役,是四野南下進軍兩廣戰略中的一環,他的作戰指導思想必須服從於林彪殲滅白崇禧集團的整體意圖。林彪在四野的絕對權威,使他的部將在軍事問題上很少有人敢說「不」。而陳賡卻是個例外,他是位敢於藐視權威、斗膽直陳的將軍。

四野主力直撲湘南,白崇禧將桂系部隊收縮到衡寶一線,因而使「湘粵聯合防線」自動瓦解了。白崇禧自顧不暇,廣東的防禦只能靠余漢謀集團。

1949年初,蔣介石在下野之前,將陸軍總司令余漢謀調往廣東任綏靖公署主任。那時,蔣軍精銳已喪失殆盡,編練新軍為當務之急。余漢謀屬粵籍將領,原為粵系軍閥陳濟棠舊部,後倒陳附蔣。他在粵軍中頗有影響,這是蔣介石派他回籍主持軍務的重要原因。

余漢謀回粵煞費苦心,大肆收編地方部隊和逃入廣東的殘兵敗將。此時,其麾下已有3個兵團11個軍33個師的番號,這與四野的編製幾乎一樣,但是名不副實,實際兵力只有15萬人(正規軍12萬人,地方保安部隊3萬人)。戰鬥力更是天壤之別,方天兵團是從江西逃來的,胡璉兵團是從福建逃來的,都受到過解放軍的沉重打擊。外省的軍隊是殘兵敗將,而本省的軍隊則是濫竽充數,余漢謀很清楚這些軍隊指望不得。他曾寄希望於桂軍入粵,而蔣介石從中作梗,到解放軍大兵壓境之時,余漢謀不得不築起三道防線,大搞「豆腐渣工程」。

第一道防線為曲江、始興、南雄、樂昌,由第39軍、第63軍防守。

第二道防線為英德、翁源地區,由江西逃來的第4兵團(轄第23軍、第70軍)防守。

第三道防線為花縣、從化地區,由從青島海運而來的劉安琪兵團(轄第32軍、第50軍)防守。

余漢謀擺下三道防線以保衛廣州。另外,在廣東境內還有從福建逃來的胡璉兵團(轄第10軍、第18軍),位於粵東的潮安、汕頭地區。廣東省主席兼保安總司令薛岳率第62軍、第64軍位於湛江至海南島地區。

余漢謀的意圖是抵擋一陣,然後西逃廣西與白崇禧合流,或逃往海南島。

10月2日,陳賡揮師入粵,先頭部隊以日行150里的速度向南挺進。粵軍聞風喪膽,紛紛棄陣南逃,第一道防線形同虛設。

10月6日,右路第14軍佔領樂昌,第13軍佔領仁化。同日,粵軍又放棄曲江,繼續南逃。

10月7日,第15軍佔領曲江。

10月9日,第14軍佔領英德。

10月10日,第15軍攻佔連江口車站。

此時,衡寶戰役已經全面展開,林彪鑒於中路大軍已抓住桂系主力4個師,由此判斷白崇禧必率部北返援救,這是聚殲白部於湘桂邊境的大好時機。於是林彪想改變廣東戰役計畫,調陳賡兵團入桂,參加圍殲白崇禧集團的作戰。

10月10日7時,林彪致電軍委:

一、由衡寶線南退之敵七軍、四十八軍主力共四個師,已被我包圍於祁陽以北地區。敵戰力甚強。敵其他各軍亦正回頭北援。我十三兵團正由芷江東進,但一時趕不到,而我在祁陽以北兵力沒有迅速消滅敵之絕對把握。因此祁陽以北戰役必須相當時日才能解決。

二、韶關至廣州線之敵正向鐵路以西撤退,廣州必將放棄。

三、建議陳賡兵團即由現地(英德、韶關線)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之線前進,藉以增大消滅桂敵的計算。目前似應以集中兵力殲滅白兵力為主。否則,今後兵力分散各省,而敵兵力反形成集中,則使戰局甚為拖延。

如何,盼即復。

毛澤東聽說抓住桂系主力4個師,並誘白部主力回援的消息,十分高興。於當日致電林彪和陳賡等:

一、你們已抓住桂軍四個師於祁陽以北,其餘敵軍亦正回援,我軍有在湘桂邊區殲白主力之可能。聞之甚慰。

二、完全同意你們的提議,陳賡兵團即由韶關、英德之線直插桂林、柳州,斷敵後路,協同主力聚殲白匪。此計畫如能實現可以大大縮短作戰時間,請即徑令施行。

三、鄧華兵團及曾生、林平等部獨立相機奪取廣州。

……

毛澤東「完全同意」林彪的主張,是基於「我軍有在湘桂邊區殲白主力之可能」這一前提。事實上,白崇禧只是曾一度想率主力回援被圍的4個師,很快他就放棄了這種打算,要想殲白部主力於湘桂邊區是不可能的。

次日上午,林彪根據諜報網已知原擬北援的桂軍停止於東安、冷水灘、零陵之線,並未北進。在這種情況下,林彪還是主張不攻佔廣州,並堅持要陳賡兵團西進入桂。為此,他以四野前委的名義於10月11日10時致電軍委:

一、從多次行動中可以看出白匪的作戰方針,是集結其最精銳的主力,采流竄不定的方式尋求我之弱點攻擊。其部隊是很有戰鬥力的,行動甚快。我如不殲滅此敵,則兵力不能分散發動群眾和維持交通。如分散則可能被其各個擊破;如集中,但兵力不足以殲滅敵主力時,則可能被其圍困,並切斷我之交通;如廣東敵人與該敵會合或靠近配合時,則我更難對付該敵。

二、根據上述情況,欲殲白匪,我方兵力須絕對優勢,採取至少由兩個或三個方面向敵進攻,造成圍剿的形勢;同時須設法使廣東之敵不能與白匪靠攏,以便分割敵人,各個殲滅。

三、我們意見,為了廣東之敵退不回廣西,則我應暫不繼續進攻廣東,而以廣東的大城市與重要地區作為吸引廣東之敵的工具;同時能使我集中更優勢的兵力與廣西之敵作戰。首先達到殲滅廣西之敵,然後在軍政配合下,以四野部隊解決廣東之敵。

……

林彪在這份長達千字的電文中,陳述了不佔廣州的理由。他的作戰意圖是先桂後粵各個擊破,用廣州這一政治經濟中心吸引粵軍,以免粵軍向廣西撤退。

林彪在致電軍委的同時,電令陳賡、鄧華兩兵團:

如目前尚無敵人被你們圍住和尚無可靠的抓住敵人的可能時,則陳、鄧兩兵團各部皆應現地停止待命,暫勿南進。但如某部業已圍住敵人或正有把握圍住敵人時,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