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向南防禦,向北發展 第一章 捷足先登

1945年8月9日,遠東戰場掀起了新的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壓軸戲開始上演了。

蘇聯紅軍後貝加爾軍區、遠東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太平洋艦隊和黑龍江艦隊,編成11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1個騎兵機械化集群、3個空軍集團軍、3個防空集團軍,總兵力150萬人,大炮26,000門,坦克5500輛,飛機3800架,艦艇500艘,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同時攻入中國東北。盤踞中國東北多年的日本關東軍,一向以驍勇善戰而名滿天下,但此時已經成為強弩之末。日軍在蘇聯紅軍的毀滅性打擊下迅速崩潰。

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們步入了最後的黃昏,猩紅的太陽旗在黑土地紛紛墜落。

西路,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率後貝加爾方面軍主力由蒙古東部出擊,橫穿沙漠,越過大興安嶺,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8月19日,方面軍主力前鋒進抵長春、瀋陽近郊,左翼攻佔齊齊哈爾,右翼進抵張北、承德、赤峰等地,切斷了東北與華北日軍的聯繫。

東路,麥列茨科夫元帥率遠東第一方面軍與日本關東軍主力交戰。日軍負隅頑抗,無奈軍力對比懸殊,第一線陣地迅速崩潰。雙方裝甲部隊剛一接觸,勝負便成定局。日軍的坦克裝甲太薄,被蘇軍的高射機槍一掃就成了馬蜂窩。相反,蘇軍坦克的裝甲十分堅固,連日軍的炮彈都無法洞穿。8月17日,蘇軍攻佔勃利、圖們,19日攻佔敦化、汪清。

北路,普爾卡耶夫大將率遠東第二方面軍強渡烏蘇里江和黑龍江。主力在黑龍江區艦隊的支援下,沿松花江南下;右翼攻佔瑗琿城後,向嫩江前進;左翼逼近寶清。8月19日,北路蘇軍連克佳木斯、依蘭,逼近哈爾濱、北安、齊齊哈爾。

8月19日,蘇軍傘兵部隊在哈爾濱、長春、瀋陽三大城市空降。

8月20日,蘇軍傘兵部隊同時在雙遼、遼源、延吉、吉林、大連、旅順等城市空降。東路和西路蘇軍在哈爾濱、長春、瀋陽勝利會師。

8月31日,蘇軍解放東北全境。

日本人說完就完了,實在出乎人們的意料。

8月9日,蘇軍出兵東北的消息通過廣播迅速傳遍延安全城,讓人興奮得夜不能寐。當時,中共的高級將領大多在延安,他們參加「七大」後,還沒來得及返回各自的根據地。大家摩拳擦掌,琢磨著怎麼趕回部隊參加對日大反攻,豈料第二天就傳來了日本政府向盟國發出乞降照會的消息。

這無疑如一塊巨石掉進了深潭,使詩人氣質濃厚的毛澤東再也無法平靜。蘇軍出兵東北和日本乞降,這本是毛澤東意料之中的事,可這一切來得如此突然卻出乎他的意料。6月24日,他還在給各地領導人的電文中估計,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大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沒想到蘇聯一出兵,日本就投降了。而蘇聯出兵之事,中共中央事先竟一無所知。在抗戰期間毛澤東與莫斯科的關係有些微妙。蘇聯為了避免德國和日本東、西兩面夾攻,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但是斯大林明白這個條約與《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一樣,是靠不住的,他想藉助蔣介石的百萬大軍牽制日軍。蘇聯在「二戰」期間援助蔣介石的武器裝備達1.7億美元,包括飛機、大炮、坦克等重武器,而對延安的援助卻是一些書籍和藥品。當時在延安的中外記者評論道:「武器都給了國民黨,馬列主義給了共產黨。」

儘管如此,蔣介石並不買莫斯科的賬,每次只有到日軍向蘇聯邊境集結的關鍵時刻,斯大林才想起延安「小兄弟」。斯大林揮動指揮棒,命令毛澤東向華北日軍發動攻勢,以拖住日本人。毛澤東偏偏不是個唯共產國際之命是從的共產黨領袖,他拒絕了斯大林的「命令」:敵我軍事技術裝備太懸殊,我人力、物力、地區、彈藥日益困難,我們在軍事上的配合作用恐不是很大。假若不顧一切犧牲來動作,有使我們被打垮不能長期堅持根據地的可能,這不管在哪一方面都是不利的。如果我們加強彈藥、機關槍、大炮和炸藥的裝備,我們的行動效力就會大些。

毛澤東在拒絕斯大林命令的同時,暗示「老大哥」的偏心:延安迫切需要「彈藥、機關槍、大炮和炸藥」,而你卻全給了蔣介石。

毛澤東與斯大林的這次彆扭發生在1941年7月,當時日本關東軍在東北舉行代號為「關特演」的大演習,那正是蘇德戰爭初期,蘇軍受到重創,局勢異常嚴峻。這年秋天德軍逼近莫斯科,蘇聯獲得一個情報,說是只要德軍攻下莫斯科,日本就立即進攻蘇聯遠東地區。斯大林十分緊張,致電毛澤東,要求派一部分八路軍主力部隊向長城方向運動,以牽制日軍。毛澤東回電,說部隊調動有困難。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日軍對各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蔣介石政府早在「皖南事變」後就宣布新四軍為「叛軍」,不僅停發了八路軍的薪餉、彈藥和被服等物資,還調集50萬大軍對陝甘寧邊區和其他敵後根據地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雖然毛澤東所言是真實的,但他畢竟拒絕了斯大林的「命令」。

1942年底,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蘇聯情報機構認為日軍即將進攻蘇聯。斯大林又急了,曾三次致電毛澤東,要求支援。在第一封電報中說,他將準備可裝備一兩個師的新式武器,請毛澤東派相應兵力到蒙古邊境地區去取。毛澤東回電說:「我們當然需要武器,但調動一兩個師的兵力到蒙古邊境去接受武器是不可能的。」因為大部隊在通過廣闊草原時,會被敵空軍發現而遭殲滅。這個方案是不現實的。

不久,斯大林第二次來電,提出可分批派出小部隊到蒙古邊境輪番接受武器。毛澤東又拒絕了。

1943年初,斯大林再次來電,要求派若干師團部署在長城內外一線。這次,毛澤東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羅瑞卿、楊成武和呂正操部向長城附近靠攏,伺機向東北腹地滲透。不久,蘇德戰爭形勢逆轉,蘇軍由防禦轉入反攻,斯大林再也不需要延安「小兄弟」的武力支援了。

莫斯科與延安的「誤會」遠不止這些,如在統一戰線問題上,蘇聯主張「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也就是要中共完全聽命於蔣介石政府,而毛澤東主張「獨立自主」。當國共雙方發生摩擦時,莫斯科唯恐統一戰線破裂,一味要求延安忍讓。在延安整風問題上,斯大林認為這是宗派鬥爭,意在清洗王明、博古等「親莫斯科派」,來電勸說:「不要搞黨內鬥爭,要團結黨內同志一致抗日。」當然,莫斯科和延安之間的「彆扭」畢竟是兩個無產階級政黨間的內部矛盾,毛澤東相信隨著時局的變化,斯大林一定會鼎力支持中共。他預料戰後美國必定反蘇,蔣介石必定反共。他在黨的「七大」會議上,曾對台下的幾百名代表說:「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國際援助一定要來;如果不來,殺我腦袋。」

蘇聯出兵東北後,毛澤東找蘇聯駐延安情報組負責人孫平詢問:「為何事先不打招呼?」孫平回答:「可能是與美英方面有協議,不能泄露機密。」不管怎麼說,毛澤東對此事還是非常高興的,畢竟蘇聯出兵東北比美軍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要好。當時,延安還駐有美軍觀察組,他們在1944年就宣稱美軍將在中國沿海登陸。毛澤東一直對美軍登陸一事抱有警惕。他在「七大」的幾次會議上多次提到「希臘事件」—希臘共產黨游擊隊被英軍登陸部隊繳械。他擔心美軍登陸部隊也會這樣做。因為,美國對華政策是扶蔣反共。他提醒與會代表,可能會出現這種局面:美蔣沿長城一線進行封鎖,切斷中共與蘇聯的聯繫;為了挫敗美蔣的陰謀,必須集中二三十個旅開到東北去,背靠蘇聯,獲得武器援助。他說:「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他欲奪取東北的最初動機是為了挫敗美蔣的封鎖。沒想到蘇軍居然打來了,先於美軍進了中國。毛澤東凝視著中國地圖的東北角,他的眼前立即浮現出白山黑水的地貌。幾個小時前軍委二局送來的一份關於東北基本情況的材料上說:東北工業發達,其煤產量幾近全國的一半,發電量佔全國的八成,鋼鐵產量接近九成;其交通之便利冠絕全國,鐵路有1.4萬公里,公路有10.8萬公里;其農業和林業非常發達,有「穀倉」「林海」的美譽。

軍統頭子戴笠夾著公文包匆匆走進山洞林園1號樓時,蔣介石牙痛似的吸了一口涼氣。戴笠發現蔣介石正在收聽延安的廣播電台。他在門口遲疑了一下,還是忍不住輕喚了一聲:「委座。」

蔣介石關掉電台,朝戴笠道:「雨農,有何新情報?」

戴笠打開公文包,取出一摞材料遞給蔣介石。

「朱德下了七道命令,令匪軍舉行大反攻……」

「反攻個屁!」蔣介石氣憤地翻著文件,「日本已向盟軍乞降……」

當他讀到朱德的第二號命令(「……原東北軍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