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宜將剩勇追窮寇 第三十三章 風捲殘雲

一九四九年四月至七月

南京 南昌 上海 北京

鮮紅的太陽高照在龍蟠的紫金山上空,玉帶般的長江、秦淮河環抱著虎踞的金陵城郭。

城內,萬人空巷。莊嚴整齊的解放軍隊伍一批批從浦口渡江,登上中山碼頭,沿著中山路闊步前進。碼頭內外,大街兩旁,站滿了身穿各種服裝的市民群眾,其中包括男男女女的大、中學生。沿街許多樓房的窗口,也擠滿一張張興奮的笑臉。他們舉著彩色的旗幟標語,迎著解放軍夾道歡呼:「歡迎解放軍解放南京!」「解放軍同志辛苦了!」「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

四月二十七日,南京解放後的第四天,鄧小平和陳毅由合肥的瑤崗動身前往南京。首任南京市長的「父母官」劉伯承,則由於身臨一線指揮渡江,渡江後又緊急部署二野進軍浙贛線,軍務繁雜,而比鄧、陳晚到了兩天。

當征塵未洗、戰袍未卸的劉伯承匆匆趕往南京上任,已是二十九日的暮靄時分。加之倉促成行,事先未能同南京的警備部隊取得聯繫,以致劉伯承來到自己這位由共產黨任命的首任市長的治下時,卻茫然站在中山碼頭上,不知該到哪裡辦公了。

情急之中,劉伯承讓警衛員去租了一輛公共汽車。上了汽車,警衛員突然一拍腦殼,叫道:「啊呀不好,還沒有叫人號房!這麼大一個南京城,車子該往哪裡開呢?」

劉伯承一聽,呵呵大笑:「到了家門口,反倒找不到家了。」笑罷,果斷地對司機說,「司機同志,請你直開『總統府』,到了那裡就好辦了。」果然,車子一到「總統府」,劉伯承便與先期到達的鄧小平和陳毅見了面。

揮師百萬大軍渡江,解放了南京的三位統帥,此刻談笑風生,並肩步入國民黨的「總統府」,通過二百多米的長廊,登上國民黨黨政機關辦公樓,走進「總統辦公室」。

曾經富麗堂皇的總統府邸,如今一片狼藉。文件滿地,表冊散落,皮坐椅上的滾龍綉墊滾到了牆角。只有翻到四月二十二日的枱曆端正地擺在寬大的辦公桌上,昭示著蔣家王朝的末日。

「二十二年前的四月,」鄧小平看著桌上枱曆的日期,心情沉重地說,「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利用黃金榮、杜月笙襲擊上海工人糾察隊,捕殺工人、學生,逮捕共產黨人,屠殺革命群眾。三天之內,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殺三百多人,被捕五百人,失蹤三千多人……蔣介石是手執屠刀上台的。」

陳毅跺著蔣介石曾經踩過的紅木地板,氣憤地說:「僅四月十五日這一天,他們就在廣州捕殺了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兩千多人。馬日事變後,蔣介石又下令『寧可枉殺三千,不使一人漏網』。他的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呀!」

「但是,二十二年後的今天,人民終於勝利了!」劉伯承朗聲說道。

鄧小平深深呼了口氣:「是呀。這是人民的勝利!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勝利!」

「為此,我要在他的總裁辦公檯上,賦詩一首。」陳毅說罷,展卷拈毫,激情澎湃地書道——

旌旗南指大江邊,不盡洪流通上天。

直下金陵掃六合,萬方爭頌換人間。

書畢,陳毅將毛筆恭恭敬敬捧給劉伯承:「市長大人,請賜墨寶。」

劉伯承接過筆,意味深長地一笑,揮筆寫道——

劉伯承到此一游。

陳毅和鄧小平看到劉伯承書寫下如此墨寶,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他們不僅從中讀出這位長者的氣度和胸懷,而且領悟到這位軍事家的戰略眼光。

劉伯承的「到此一游」確實不是戲言。戰局的發展,需要他去承擔更為艱巨和重要的使命,任職南京市長不過是這段歷史中的一瞬。南京這座城市與他的深厚淵源,在於不久的將來實現了他軍事教育的夙願,而目前正在進行的戰爭註定了他在南京擔任市長僅是「到此一游」。

在第二、第三野戰軍全線突破江防後,國民黨軍蕪湖以西的部隊向浙贛鐵路沿線撤退,企圖以皖浙邊山區為依託,構築新的防線;蕪湖以東和常州以東的部隊分別向杭州、上海方向撤退,企圖憑藉堅固設防城市頑抗,以爭取時間,搶運物資,伺機反撲或從海上撤逃。

依據敵軍撤退情況,劉伯承與鄧小平、陳毅等人商定:立即取消二野四兵團衛戍南京的原有任務,改沿第五兵團右側直插浙贛線上饒地區,協同第三、五兵團追殲逃敵,控制浙贛線,切斷湯恩伯集團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繫;之後全力迂迴至湯恩伯集團的側背,配合第三野戰軍擴大京杭戰役規模,順利解放遠東最大的城市——上海。

按照調整部署,第二野戰軍在近二百公里寬的正面上,如同橫掃落葉的狂飆,向著皖南、贛東、浙西席捲而去。

長江以南通往浙贛鐵路、徽杭公路方向的所有通衢道路,官道、土道、小道、山路……展開了舉世罕見、規模空前的腳力大賽。前面是國民黨軍隊的大潰逃,後面是共產黨解放軍的大追擊。千里大賽,黃塵漫卷。沿途之上,到處是被國民黨軍隊遺棄的汽車、馬屍、傷員、頭盔、帶血的繃帶、女人的照片……路邊的小鎮村莊,十室九空。滿街滿地的稻草、衣物,滿屋滿院的糞便、豬毛,一片遭受洗劫後的凄涼。門板上、牆上、橋欄上寫滿了警告、留言:「四十五軍到杭州集合!」「快通過變溪橋,慢了有危險!」「竇司令到杭州清波門氣象台集合!」「到金華集合!」「到寧波集合!」……這些都成了後面追擊者的路標、引導。

二十九日晚,十三軍追至官王廟、朱山橋一線,在朱山橋地區扭住逃敵六十八軍一一九師,部隊當夜冒雨出擊。

戰至三十日凌晨,突擊三連進抵南江庄,發現一股敵人正由玉門山沿著公路逃跑。連長立即把三個排分成三路,勇猛衝上一千多米高的陡山,攀著樹枝爬下山崖,直插敵人中間。敵人猝不及防,被壓縮到了山凹裡面,一齊舉起手來,高喊「饒命」。

當戰士們從泥坑裡拉出第一批俘虜時,其中的一個胖子竟嚇得哭了起來。在進行俘虜登記的時候,那個胖子說他是師部書記。負責登記的幹部看他不像,就給他解釋我軍的俘虜政策,直到用現身說法講起自己也曾是個俘虜時,那個胖子才承認說:「我就是一一九師師長張勳亭。唉!我真是苦得很吶!從小孤山撤退下來,連夜奔跑。那天坐船過河,我把騎的馬也扔了……最後還是被你們抓住了……」

這一天,敵一七四師師長吳中堅和他的殘部,也在萬年的萬克園被十三軍三十七師咬住,大部被殲。戰鬥結束後,戰士牛三保發現有三個敵兵蹲在一個水潭子里發抖。三人一看見牛三保,就都舉起雙手爬了出來。牛三保把他們押到連長李德瑞那裡,其中的一個俘虜看到李德瑞的胸章和短槍,曉得他是個「長官」,馬上苦笑著說:「我叫李德彪,和你的姓名差一個字,咱倆是兄弟哩!」李德瑞問他是什麼官,他結結巴巴地回答:「排……排長。」

在押送他們去俘虜營的路上,他嘆息著說:「從安慶逃到現在,突了十幾次圍,還是被你們捉住了。」

正說著,一群俘虜走過來,其中的兩個人一看見他就驚訝地跳起來,馬上向解押他們的幹部報告:「報告長官,他就是一七四師師長!我們在安慶做生意時,被他們抓來挑行李,把肩膀都壓腫了。我們向這個師長要求釋放,這傢伙反而痛打了我們一頓。現在我們要揍他,請長官允許我們報仇!」說著,捲起袖子,要跟這傢伙拚命。

負責解押的幹部勸阻不住,他們一邊憤恨地喊著「不行,非揍他不可」,一邊衝上去把那個傢伙撂倒,並從他的衣袋裡翻出一枚黑色角質圖章,亮出圖章上刻著的「吳中堅印」四個字。那個自稱是「排長」的吳中堅這才不敢抵賴了。

至五月一日,第二野戰軍在游擊隊的配合下,控制了屯溪、婺源、樂平一線,殲敵第一〇六軍二八二師和第四十六軍一七四師全部,及第九十六、六十八、七十三軍一部,粉碎了劉汝明及侯鏡如部利用皖浙邊山區掩護主力在浙贛線展開的企圖,迫使殘敵向金華、衢縣、上饒方向逃竄。

接著,野戰軍總部根據中央軍委「二野任務在於殲滅皖南、贛東、浙西三區之敵,以便在敵軍被殲滅後,即可分別開展三區工作」的指示,分別確定各兵團千里追擊的目標。

暮春時節的江南,陰雨連綿,道路泥濘。部隊在雨具缺乏、病號增多的情況下,按照劉伯承、鄧小平「不給敵人以喘息機會」的指示,翻山越嶺,日夜兼程,以每天數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追殲逃敵。天幾乎無日不雨,一步三滑。向前,向前,向前。戰士們頭頂迴響著劉伯承的六字令:「猛打!猛衝!猛追!」

一雙草鞋爛了換,換了爛。走著走著,撲通!倒下一個。旁邊的趕緊一拉,拉不動,以為犧牲了;俯下身去,聽到一陣呼嚕聲。這個時候就怕壞肚子,一個「大手」解過,要跑半天才能追上自己的部隊。二野的老戰士張玉明回憶說:「一連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