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座落在東八十四街的一幢窄小的樓房,就是黛安與賽門·艾勒比夫婦所有。他們自一九七六年買下它之後,單單裝修費前後已花掉十萬美金。

從人行道登上三級石階的第一層,開了一家派蒙藝廊。展售各種手織品、鉤線、被單、陶器。這不是賺錢的生意,店老闆是兩位老太太,顯然她們純粹是為了喜好,並不打算從這上頭求收入。

黛安·艾勒比的診所在二樓,賽門·艾勒比的在三樓。兩層都經過改建,除了辦公室還包括家居的隔間。二樓有客廳、餐廳和廚房;三樓是兩間卧室和一間座談室。兩層各有兩間浴室。

兩層的辦公室格式一致:外間是較小的接待室,裡間是較大的醫生辦公室。上下層的辦公室有內線聯絡。

四樓,也是頂樓,是公寓,出租給一位西海岸的製片人,極少來住。

此外,他們還有一幢鄉村別墅,靠近紐約州的布雷斯特。兩層樓式的磚房。有樹林、有小河。一樓有兩間主卧房,二樓有兩間客房。還有一間可以停三輛車的連屋車庫。房子後面是鋪磁磚的天井,和一座溫水游泳池。

黛安和賽門·艾勒比兩個人都愛好園藝。英國式的花園已成為當地林園名勝之一。他們雇了一對波蘭夫婦照顧別墅。男的管庭園,女的管家,偶爾煮煮飯。

周一到周五,艾勒比夫婦習慣留在東八十四街的宅子——耽到周六的機會少之又少,一般都在周五晚上到布雷斯特,周日晚上再回曼哈頓。而八月一整個月都留在鄉下。

艾勒比夫婦一共有三輛車,賽門開墨綠色的喜登積架XJ6,黛安是一九七一年份的銀黑賓士3.5跑車。兩部車都停在曼哈頓。第三輛是吉普,一直留在布雷斯特的別墅。

遇五,賽門·艾勒比遇害的當天,他告訴太太——據黛安·艾勒比的供詞——晚上有個病人。他建議她先回布雷斯特,他隨後就到。他說最遲九點出發。

黛安說,她大約六點半離開曼哈頓。據她描述,一路上「兇險萬狀」,因為當時風速達到每秒四十米,而雨更大。八點鐘到達別墅。因為這場風雨的關係,她以為丈夫抵達的時間會延後至十點半或十一點。

等到十一點半,她開始擔心。撥電話給他,沒人接;撥了兩次,結果相同。半夜時分,她撥到布雷斯特的警察局,查問有無接獲喜登積架XJ6型車的意外事故報告,答案是沒有。

她愈來愈焦躁,緊接著又撥到曼哈頓的停車場。過了幾分鐘,值夜的管理員回覆說,賽門·艾勒比的車還停在車位上。

「我慌張起來,」事後她對警探說。

「我擔心他在去車庫的途中遭搶劫了,以前發生過一次。」

因此,在凌晨一點十五分左右,黛安撥通了山穆森醫生——也是一位精神病學家,太太已經過世,他是艾勒比夫婦的密友,也是家中常客。山穆森醫生是大紐約精神病協會的理事長,目前居住在七十九街、麥迪遜街口的合建公寓。

山穆森從音樂會回家不久,接到黛安的電話,立刻答應乘計程車到艾勒比的診所去看個究竟。據山穆森的陳述,他到達東八十四街的現場,約在一點四十五分。他請計程車司機在屋外稍候。當時雨仍下得很大。他一下車便急忙衝過人行道,登上三級石階,到前門,發現門半掩著。

山穆森身材矮小,五十六歲年紀,衝勁仍舊很旺。他毫不猶豫的踏上燈光暗淡、鋪著地毯的樓梯,走向三樓賽門的診所,發現診所的門敝開著。門裡,他看到那一具被砸壞的屍體。

首先,他檢查一遍,確定賽門·艾勒比真的已經死亡。然後,利用接待室的電話,撥九一一呼救。電話記錄的時間是凌晨一點五十四分。

以上各項供詞在案發後,已經紐約市各大報刊載,並經由各地方電視台新聞報導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