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回 守土安民戰一統 忠勇卓著載明史

明泰昌年(1620年)間,朝廷征石柱兵東援遼東,秦良玉派兄弟邦屏民屏率五千兵先往,自己攜子領精兵三千繼之。第二年初,秦邦屏率師渡渾河時遭遇一場激烈戰鬥。秦邦屏戰死,秦民屏受傷突圍而出。秦良玉與兒子祥麟兼程赴援,到榆關時,馬祥麟目中流矢,猶拔矢策馬,奮勇而戰不肯退。此役結束後,皇上詔加秦良玉二品章服,並予夫人誥命,賜額曰「忠義可嘉。」其子馬祥麟被授指揮使,贈邦屏都督僉事錫世蔭,與陳策等合祠,民屏進司僉事。

接著,秦良玉奉命回川練兵赴援。到石柱的第二天,忽有一說客樊定邦帶著金銀登門求見。秦良玉召見問道:「爾來有何貴幹?」

「秦夫人,久聞你大名如雷貫耳!我是重慶義軍樊龍之弟樊定邦,今受我大哥之託,特來拜見夫人。」

「你大哥有何見教?」

「我哥期望與石柱土司結盟,共同反抗官府。」

秦良玉眉毛動了一下,沒有吱聲。

樊定邦接著道:「現在川內局面大亂,各地軍民蜂起,奢崇明、奢寅已陷內江、新都諸縣,正進圍成都。樊龍、張彤已據重慶。已殺巡撫徐可求等文武官員五十多人。官府在川的勢力已經奔潰。夫人若肯與我部結盟起義,將來奪得天下,當可共享榮貴。」

「住口!」秦良玉猛然怒罵道,「賊奴敢以逆言污耳,我兵將發,即以奴首祭大纛。」說罷,只一揮手,眾刀釜手立刻將樊定邦牽出司門,在操場上飄揚著「秦」字的帥旗下,立馬斬了樊定邦。秦良玉又吩咐將其送來的禮金犒賞三軍,眾兵勇聞聽歡聲雷動。

秦良玉隨即宣布起兵討賊,首先派秦邦屏之子秦翼明、都司胡明臣領兵四千,銜枚疾趨,潛渡渝江,駐南坪關,扼敵歸路。派秦邦屏子秦拱明,領兵四百襲兩河,焚敵船,阻其東下。裨將秦永成領千兵,分張旗幟山谷間,守護忠、萬、豐、涪,馳檄夔州,急防瞿塘上下。再命其子馬祥麟和親弟秦民屏,率兵六千,沿江而上,水陸並進,占安定、樂至等縣。秦良玉自己統兵數千,由川北路鼓行而西,復新都縣,長驅抵成都,內外夾攻,破奢崇明呂公車。解了成都之圍,再還軍救重慶。秦民屏率部生擒敵將樊虎,殺黑蓬頭,奪二朗關,又奪佛圖關。南坪關等處亦為秦翼明軍所扼。秦拱明殺敵將沈霖於兩河,燒其船千餘只,奪船八百隻。秦良玉兵抵重慶城下,敵將張彤迎戰,馬祥麟驅馬揮刀,只兩個回合,便將張彤斬於馬下。當夜,馬祥麟揮兵攻破通遠門,樊龍遁走,被諸將殺死,重慶城宣告收復。其時,秦永成同胡平志又擊敵將冉應龍於忠州,整個川東乃告平定。捷報傳至朝廷,皇上乃晉封秦良玉為一品夫人,授都督僉事、充總兵官,擢升馬祥麟為宣慰使,秦民屏進副總兵,翼民、拱民進參將。其餘將領均各賞賚有差。

平定川東後,秦良玉繼續領兵進剿。她派裨將秦衍祚從侯良柱敗敵於九節灘,收復了遵義城。派馬祥麟隨巡撫朱燮元攻破江潦四十八寨,攻克永寧、藺州二城,生擒敵官四十三名。又親率翼明、拱明、先後攻破紅崖坡、觀音寺、青山敦諸寨,擒敵將李楫、殺阿么、二郎牌等。此時奢崇明等連結水西安邦彥同反,引苗眾圍貴陽。秦良玉又派秦民屏及其子佐明、祚明,隨黔巡撫王三善救貴陽,大破邦彥於平越,直搗大方。在大方之戰中,王三善不幸為降將陳其愚所害,秦民屏亦被殺死。秦佐明、秦祚民重傷脫逃。朝廷詔贈秦民屏都督同知,立祠賜祭。其子佐明、祚明授參將,翼明、拱明皆進官至副總兵。

明崇禎三年(1631年),永平四城失守,畿輔震動,詔天下勤王。其時中原荒旱,變亂四起,各鎮首領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秦良玉獨慷慨誓眾,裹糧率師,晝夜兼行抵都,駐兵宣武門外。其是崇禎帝得知她帶兵抵京,乃傳令親自召見。秦良玉來到平台,崇禎帝對她道「秦夫人,朕久聞你忠勇之名,今特賜蟒玉一件給你。」說罷,命人取出一條尺余長的玉石遞了過去。秦良玉接玉在手,忙叩頭致謝道:「謝主龍恩!臣來京城,願為皇上效命殺敵,請盡吩咐。」崇禎帝道:「爾為巾幗一傑,朕已寫詩四章,同賜你保存。」侍臣將崇禎帝所作御詩展開,秦良玉逐章細讀,只見其一曰: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其二曰:蜀錦征袍自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其三曰: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其四曰:馮將箕帚掃溝奴,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好,這詩我收下了。」秦良玉歡天喜地叩頭謝恩。

崇禎帝又道:「朕再賜你為太子太保、忠貞侯。」

秦良玉又叩頭致謝,表示願為皇朝戰死疆場,然後才告辭回營。

在京駐防了數日,忽聞蜀地百丈關又來報警,皇上乃命秦良玉還鎮專防川東。秦良玉留下兒子馬祥麟同媳張氏駐京畿防守,自己率軍回到四川。崇禎七年,張獻忠攻陷夔州,兵圍太平。秦良玉提兵急救。馬祥麟此時自北回軍,雙方前後夾擊,張獻忠率部敗走。

崇禎十三年(1624年)四月,羅汝才等復陷夔州,秦良玉率部征剿。其先鋒譚穩已襲擊馬家寨,斬敵首七百三十級。都司秦篆設伏留馬椏,斬其魁首東山虎,生擒敵三十三名。裨將秦永祚,在水口襲擊,殲擊敵五百餘人。秦翼明同別將張全追敵至譚家坪,斬首一千一百一十八級。秦良玉又親率馬祥麟部,在仙寺嶺奪獲羅汝才大旗。是役總計斬敵首八千餘級,繳獲甲仗馬騾無數。敵方喪膽,乃不敢再西犯。但羅汝才敗後與張獻忠合股,於是年七月再占川中。其勢銳不可擋。朝廷這時派楊嗣昌來川督師。楊嗣昌將守川精銳兵力撤往湖南,放棄了川中許多關隘。四川巡撫邵捷春只帶弱卒一萬駐守重慶。秦良玉率部增援。兩軍在重慶附近駐紮,互為犄角。此時有綿州牧陸遜之被罷官到諭。邵捷春讓他到石柱軍中巡視。陸遜之看罷石柱兵營後,擊節讚歎道:「不圖今日見細柳營娘子軍,名不虛傳也。」秦良玉擺下酒席,款待陸遜之時說:「邵公不知兵,吾一婦人受國恩,誼應死,獨恨與邵公同死耳。」陸遜之道:「何出此言?」秦良玉道:「邵公移我自遁去,所駐重慶僅三四十里,而遣張全守黃泥窪,殊失地利,賊據歸、巫萬山之巔,俯瞰吾營,鐵騎建瓴下,張令必破,今破及我,我敗尚能救重慶急乎?且督師以蜀為壑,無智愚知之。邵公不以時爭山奪險,令賊不敢即我,而坐以設防,此敗道也。」

陸遜聞此論,不禁肅然起敬道:「夫人深知兵法,邵公不如也。他聞警畏敵,不敢主動出擊,勢必變被動也。可惜吾一罷官州牧,亦難說服他。那楊嗣昌名為督師,又把精銳撤往楚地,致使川中關隘失守。楊督師與邵巡撫相互不合,蜀中形勢危在旦夕也。」

不數月,張獻忠果然佔得地利,連破官軍於觀音崖、三黃嶺,大軍從上馬渡過河。秦良玉偕張全急忙攔阻,無奈寡不敵眾,一場激戰,所部三萬餘人戰敗潰散。秦良玉飛馬來到巡撫邵捷春處告急道:「邵公,今事急矣,賊已逼近重慶,請盡發吾溪峒卒,可得二萬,我自稟其餼之,官猶足辦賊。」邵捷春搖頭道:「大勢已去,只有堅守勿出。」竟謝其計不用。張獻忠部遂攻陷了劍州、內江、瀘州等地。其後不久,邵捷春被朝廷逮問處死罪。楊嗣昌在襄陽失守後亦飲葯自殺。

崇禎16年(1644年),張獻忠部盡陷楚地,復謀攻佔蜀地。秦良玉圖全蜀形勢,上書給巡撫陳士奇,請其派兵守十三隘口,陳士奇未能用其計。秦良玉又上書巡按劉之勃,劉覺其計雖好,但無兵可派遣,致使張獻忠大軍長驅直抵夔門。秦良玉率部馳援,終因寡不敵眾而敗潰。不久蜀地盡陷。秦良玉這時召集其部將,慷慨語眾曰:「吾兄弟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三十餘年,今不幸至此,豈敢以余年事逆賊哉。」說罷,乃決定分兵守四境要隘,對手下將領曰:「有從賊者,族無赦。」其部將都聽其約束,各把守關隘,形成了石柱的一統割據局面。張獻忠雖佔全川,又鑄金印,遍招土司,卻無一處響應,敢侵犯石柱,川中來石柱避亂者摩踵相接。又過不久,李自成率軍攻陷北京,明崇禎帝在景山自縊,消息傳來,秦良玉乃知明朝氣數已絕,雖悲慟一時,卻已無可奈何。其子馬祥麟接著又患病逝去,秦良玉自此更加抑鬱不已。至戍子年,秦良玉病卧不起,臨死時,她將孫子馬萬年、馬萬春等招至榻前吩咐曰:「我死賊來,若曹不能拒,城東萬壽山上平下險,我近積火藥糧草於其上,汝率兵民往避之猶可活,此地生靈也。至董戒士卒務在法律嚴明,守御慎密,貴在和協眾志。」言畢,溘然而逝。其壽七十有五。孫子馬萬年、馬萬春等將其葬在城東十五里地之回龍山,其墓碑上鐫明忠貞侯太子太保,官爵在都督總兵之上。

秦良玉死後,馬萬年當了石柱土司,在十年時間裡,仍安居獨統一方。後來世局再亂,馬萬年遵其祖母秦夫人的囑咐,率萬餘人避居萬壽山。不久,朱容藩佔據石柱,圍攻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