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回 彭思萬附元授將軍 覃垕王起義驚朝廷

由於白娘娘的聰慧能幹,彭安國在位安享了多年太平。八十二歲那年他才病逝。其長子彭思萬於寶佑二年(1254)年繼任。這時,元軍在忽必烈的統領下大舉南伐。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攻克,南宋滅亡。又過三年,趙氏一個小皇帝在崖山被大臣陸秀夫抱著跳海而死。元軍消滅了南宋最後一支抵抗力量而統一了全國。彭思萬眼見宋王朝滅亡,元世祖入主朝廷,便在這年冬月來到武漢,拜見了元朝廷大臣行中書省湖廣平章奧魯赤。彭思萬對奧魯赤道:「我部土司願意歸附大元皇朝,請您向皇上轉達我的意願。並乞封安撫司為盼。」奧魯赤道:「爾等歸附我朝,吾皇必定欣悅。待我當面稟報,再予爾回覆。」

彭思萬遂在武漢擇店住下,一連等了兩月。這期間,奧魯赤親至大都,向元世祖忽必烈轉呈了土司彭思萬的歸附意願和乞封請求。忽必烈聽了稟報後,果然高興地說:「溪州土司願意歸附,我朝表示歡迎。不過,我朝改制新建,不宜濫施官員。安撫司使職權過大,土司酋長不能擔此重任。」

「還有別的官職,可否考慮封任?」奧魯赤又問。

「朕封他為武德將軍如何?」忽必烈道,「給個武將職位,不設衙署。」

「可以,這對土司也是個安慰。」奧魯赤即回武漢,轉達了皇上旨意,彭思萬乃到京城作了朝見。忽必烈當面給他賜了印章並授其職為武德將軍。彭思萬連忙跪頭謝恩。

一個多月後,彭思萬一路遊山玩水轉回了永順。其弟彭勝祖得知元世祖不肯封永順為安撫司,表示十分不滿地對兄長說:「我們溪州之地歷朝都有衙署分封,為何元朝只封了個武將之職,卻不授安撫司衙署,這不象話。朝廷不願封,我們自己設安撫司吧!」

彭思萬道:「沒經朝廷同意,我們怎能自己設安撫司衙署,這事不能做,做了會惹火燒身。」

因為兄長不願意,彭勝祖也無可奈何。後來,彭思萬去世,其子眼睛瞎未能襲職,彭勝祖乃於元貞二年(1296年)繼任爵位。

大約在南宋末年,朝廷便在各蠻吏之地始設安撫司和宣撫司。元朝時,繼設安撫司、宣撫司和宣慰使司。元延佑七年(1320年),彭勝祖開始自稱為永順撫司。其子彭萬潛於元至正九年(1349年)襲職。至正十一年(1351年),彭萬潛自稱為宣撫司。

與永順比鄰的桑植大庸境內,這時也有兩支土司開始興盛起來。一支是桑植的土司向思勝,於宋景炎三年(1278年),奉朝廷之命,從四川盤龍洞到桑植征苗。向思勝善於征戰,到桑植後,先後征服了土酋、苗酋十二處。元世祖忽必烈滅南守後,向思勝率土酋入朝歸化,被元朝廷封為湖廣桑植等軍民宣慰使司之職。同年在桑植沙塔坪鄉茶盤口屋場築了一座老司城。其孫向仲山於元統三年(1333年)襲職後,又將司城遷往桑植兩河口鄉舊街村,當地人稱舊司城。這支土司後來一直廷續了數百年才漸漸衰亡。

另一支崛起的土司是大庸茅崗的覃氏。其第一代始祖名叫覃添佑。在覃氏之前,茅崗地區的統治者本屬吳氏宣慰都元帥府。吳氏世襲了好幾代,最後一代的吳邀,卻被覃添佑的兒子覃垕推翻了。覃垕據考是覃添佑的次子,有關他的傳奇,至今在大庸,慈利一帶的民間被說得活靈活現。據說覃垕老家在澧水河的煙柱山上,他出生時,身上有幾條肉龍,有很多人還看到一個紅球從天上落到他家屋頂上,照得滿屋金光。為此有人說他是真龍天子出世,這話傳到官府,被皇帝知道了,於是皇上傳令把覃垕捉來殺掉。覃垕的爹娘急壞了,倆口子吩咐覃垕的姐姐把他帶到一個洞里藏了起來,官軍沒找到覃垕,就把覃垕的爹娘殺了,屍體放在堰塘里。不久,堰塘中間鼓起一個墳包,上面長出幾根楠竹。而覃垕在姐姐的撫養下慢慢長大了。他小時吃過各種苦,會打柴摸魚蝦,又學得一身好武藝,10多歲時,覃垕夢見父母在夢中對他囑咐說:「孩兒,你把墳包上的楠竹砍了,做成弓箭用功操練,只要練完三年六個月,等到雞飛狗上屋時刻一到,就朝東方開弓射箭,就可把皇帝射死,為你父母報仇。」覃垕醒來,即照父母夢中的吩咐,砍了楠竹做成了弓箭,從此開始天天練習射箭。

晃眼三年過去,覃垕練得一身好箭術了。他姐姐急著催他開弓射箭報仇。覃垕說:「我還差六個月練滿,還要等到雞飛狗上屋的那一刻才能開弓射箭。」其姐姐一夜急得沒睡著,第二天一早,她把雞放到屋上,又把狗一陣亂打,接著就喊:「兄第,時候到噠,快開弓射箭吧!」覃垕起來一看,真見雞飛狗上屋了,就拿出弓箭,對準東方連射了三箭。那第一箭沒搭上弦,落到深山下潭裡,這個潭以後就叫「箭潭」。第二箭射到皇帝龍椅上,第三箭射到皇帝的金冠上,皇帝嚇了個半死,忙吩咐人捉拿刺客。刺客沒捉到,皇帝發現那箭頭上有「覃」。乃下令派兵去捉姓覃的刺客。不久又聞覃垕造反起義,皇帝就派兵把覃垕打敗殺死了。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一種神話傳說,覃垕起義的真實經歷,實際上是很複雜的一段歷史,其過程據有關史料考證應約略如下。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覃垕聯絡夏克武、八鼓皮、田大、茅頭等九溪十八峒上萬人舉行反元起義,首先攻佔了茅崗的吳氏都元帥府。吳都主倉皇逃往了桃源蓼江坡。元朝廷很快派了指揮官任文大等前來圍剿鎮壓。任文大將元兵分成兩路。一路由茅頭關、黑樅關進抵溫陽關,一路由桑植進抵神擋坪。覃垕先在七年寨附近路口設伏,將進犯元軍殺退。繼而在神擋坪埋伏設卡。其時,有數百元軍乘夜來到卡口偷襲,覃垕守兵因連日作戰疲勞過度,一個個打了瞌睡。正在危急時刻,忽有一隻飛鳥突然撞擊掛在樹上的銅鑼。眾守兵驚醒了,立刻掀動擂石,元軍猝不及防,結果被打得人仰馬翻,紛紛向後潰退。覃垕乘機率部追下山去,元軍陣腳大亂,最後爭過一座木橋逃命時又將橋壓斷,人馬大半摔死在深澗中,覃垕部獲得大勝,時人傳為神助,故其地名後被稱做神擋坪。

第二年,元軍在南方各地被農民起義軍打敗,覃垕就殺出茅崗,很快攻佔了慈利州。紅巾軍首領陳友諒這時便給覃垕、夏克武授予了慈利軍民安撫使正副職。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兵敗鄱陽湖。朱元璋奪得天下,不久命楊璟為湖廣平章。楊璟率部進駐澧屬三江口。覃垕在大軍壓境下,乃赴三江口與楊璟講和,同時派兒覃仁等表示願歸附朝廷。明朝廷仍授覃垕為慈利軍民宣撫使職,秩正三品。但朝廷對覃垕當宣撫使掌兵很不放心,不久又改任他為湖廣理問,這個職務只是一個掌管行省刑事訴訟的官職,沒有多大實權,覃垕亦不滿意。他依然留守在慈利,並在澧二水交匯的永安渡修築了一城,作為宣撫使的治所。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廷為剿滅四川明玉珍的起義軍,派了數萬大軍從湘西北過境。其年正逢慈利一帶天干大旱,糧食絕收,官民流離失所,明軍又要地方供應軍需,覃垕被迫無奈,只得聯合九溪十八峒的土司於四月揭竿而起,宣告反抗明軍起義。明太祖朱元璋聞訊大驚,乃命湖廣平章楊璟率兵急討。朱元璋在諭中還批示:「此役宜多方取之,礙其山寨,絕其樵採,乘機剿捕,脅從開釋,收復鎮撫,以絡遠人。」又批示:「今師入其境擊之,但使遠去,不令出擾州縣可也,不必虜其巢穴,更宜約束麾下,慎勿逐利輕進。」楊璟領命,率四萬大軍前往進剿。覃垕率部與明軍對抗,雙方先後經歷了4次激戰。

第一次激戰在慈利永安渡。覃垕據城防守。楊璟揮兵將此城包圍,雙方激戰數日,覃垕棄城退走。

第二次激戰在今武陵源景區的百丈峽。覃垕利用峽谷險據守數日,其大將田大在此力戰而死。覃垕率部退至官坪觀音山。

第三次激戰在橋頭鄉肖家峪二卡子隘口,一場短兵相接,雙方傷亡都很慘重。覃垕接著退至茅崗。

第四次在茅崗溪峒,覃垕據險固守,楊璟久攻不下。此時明軍糧餉不繼,楊璟在永順羊峰山扎了大本營,雙方對峙多時。覃垕派人詐降,乘機將楊璟部將黃永謙扣留。接著,覃垕又派兵偷襲明軍糧草供應隊伍,將其軍糧奪走。楊璟吃了虧,又捉拿不到覃垕,只得向朝廷請求增兵。朱元璋下諭申斥楊璟道:「爾違吾言而妄動,不能平賊,既已答矣,又中其詭計,陷爾之部將,爾之智謀何在?今命參議戴德以兵從爾,凡諸山寨,限以日月平之……若再違朕命,以潞州失利之罪治爾。」(見《明史》卷《楊璟傳》)楊璟奉令再向茅崗進攻,卻始終沒找到覃垕蹤影,最後勞師無功,只得不了了之。

楊璟征戰失利後,覃垕於洪武五年(1372年)春,再集九溪十八峒舉行反攻,一舉攻佔了慈利、石門各縣;長沙各地積積響應。明朝廷引起震動。朱元璋下令衛國公鄧愈和江夏侯周德興統兵十萬進剿。面臨朝廷大軍壓境,覃垕後又退往茅崗地區進行固守。鄧愈和周德興分北南兩路向茅崗進攻。北路由觀音寨、二卡子、野雞山、神擋坪包抄襲七年寨,南路進軍龍伏關、大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