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九章

李處耘匆匆走上台階,三步並兩步走進洛陽留守府邸後廳的內客廳。

此時,正是薄明時分,兩三隻喜鵲在內客廳門前兩棵側柏的枝頭飛來跳去,偶爾發出清脆的鳴叫聲。

趙匡胤平時已經習慣了四更起床,五更去前殿上早朝。因此,這個時候,他已經洗漱完畢,正在內客廳里點起兩支羊脂蠟燭,拿了冊書坐在椅子上翻閱。他身側的案几上還擺放著一塊沉泥硯,一塊墨,一隻小狼毫則靜悄悄地擱在筆山上,還有幾張備用的宣紙和空白的詔書摺子。硯台中已經磨好了一些墨汁。他翻著書,不時拿起小狼毫在書頁上勾勾畫畫。

李處耘依然按照在軍隊中的習慣,在趙匡胤面前行了個簡單的單膝跪禮,一邊行禮,一邊用雙手舉著兩份劄子,呈到趙匡胤面前。

「陛下,這是吳樞密派人星夜送來的密劄。還有,這是吏部尚書張昭送來的劄子。」

「起來說話。」

趙匡胤將手中的書一合,放在了旁邊的案几上,這才從李處耘的手中接過劄子。

他先打開了吳廷祚送上的密劄,將它湊到蠟燭底下看了起來。片刻後,他將這份劄子輕輕合上放在一旁,又打開張昭的劄子,聚精會神地看起來。

「處耘,你去將他們幾個都叫過來。別驚動了阿燕和雪霏,讓她們多睡會兒。也別驚動向拱。」趙匡胤看完張昭的劄子,卻不合上,抬起頭,不動聲色地對李處耘說道。

「是!」李處耘應了一聲,匆匆走出內客廳。

不一刻,李處耘陪同著皇弟趙光義、翰林學士承旨陶榖、給事中呂餘慶、兵部侍郎竇儀進入,隨後,楚昭輔與守能和尚一起走了進來。

「好,都來了。快坐下,有事得議議了。」

眾人見皇帝面無表情,話語卻凝重,知道肯定發生了什麼事,當下紛紛落座,沉默著等待著皇帝發話。

「吳廷祚在劄子里說,南唐近日在黃州、江州一帶的長江上增加了許多精銳水軍,人數估計有五六萬人,但不知有何意圖。他已經向范質、王溥、魏仁浦做了呈報,並且也議了議。魏仁浦推測,南唐可能是為遷都在做準備,因為怕我軍偷襲,才增加了長江一帶的布防。你們怎麼看?」

眾人聽了,一時間沉吟不語。

「莫非南唐知悉陛下西赴洛陽,故猜測東部兵力可能空虛,因此想要趁機圖謀淮南失地?」楚昭輔見眾人不語,心想自己與其他幾位大臣相比資歷尚淺,便開口先說了意見。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趙光義低下頭沉吟道。

「陶榖,你怎麼看?」趙匡胤問道。儘管他從內心不喜歡陶榖,但還是覺得此人頗有見識,所以也想聽聽他的意見。

「據微臣所知,南唐的小朝廷內部,土著出身的官員與北方出身的官員兩股力量彼此鉤心鬥角,簡直是勢不兩立。所以,他們內部對於我大宋的意見肯定難以統一。只是——」

「只是什麼?」趙匡胤問道。

「只是,微臣倒擔心,假若南唐真的內亂了,那些駐紮在長江上的南唐軍隊是否會失控。另外,假如淮南節度使李重進與南唐聯手,那麼我大宋東面、南面將受到極大壓力,這恐怕將於我大宋極為不利。」

「李重進!不錯,朕也擔心這個李重進啊!」

「陛下,只要咱先做防備,也不怕南唐和李重進折騰出什麼風浪!」楚昭輔道。

「竇儀,你有何想法?」趙匡胤點了竇儀的名字。

「微臣認為,以目前的局勢,我軍當暗中備戰,但表面做出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勢。」竇儀略一沉吟說道。

「如何備戰?又如何以不變應萬變?」趙匡胤問道。

「微臣認為,當暗中調動兵力,西邊於郢州集結,東邊於和州集結,一旦南唐軍隊有渡江或沿江北上的行動,我軍就可東西收尾兩處,相互呼應,予以打擊。南唐如果選擇黃州段強渡長江,我朝就可派大軍西出郢州,東出和州,如鉗子一般,在隨州、光州一帶截擊敵人,將南唐軍打回去。如果南唐水軍從長江進入漢江北上,我軍則直接在郢州攔截。」

趙匡胤聽了,微微點頭,又拿眼睛看看守能和尚。

「陛下,您可別看我,貧僧於行軍打仗可不懂!這腦瓜子里,可沒有裝啥神機妙算。這種事情,陛下就別指望我咯!」守能哈哈一笑,拿手拍著光溜溜的腦殼。

「朕看你倒是氣定神閑啊!」趙匡胤笑了笑,將眼光投向趙光義和呂餘慶。

「我看竇侍郎的策略不錯。」趙光義道。

呂餘慶卻是微微低著頭,沉吟不語。

「吳廷祚的劄子里,也彙集了他與三位宰相的意見,與竇儀不同的是,魏仁浦建議於西邊在襄州也增加駐軍,在東邊,他則建議在和州西南的舒州駐軍。既然如此,朕看就結合各位的意見,在西邊的襄州、郢州增加水軍,東邊的舒州、和州則同時增加馬步軍和水軍。朕決定令襄州的山南東道節度使總領襄州與和州的長江防禦。此行中書舍人不在。這樣吧,陶榖,你負責起草詔書,把朕的意思寫清楚。來,這裡就有筆墨紙張,湊和著用吧。這裡不是內廷,沒有條件,你就坐在一旁起草吧。」

「是,陛下!」陶榖慌忙屈身上前,戰戰兢兢地挪動椅子,對著案幾的一角,淺淺地坐下,這才拿起案几上的小狼毫,微微一沉吟,便下筆如飛地寫了起來。

不一刻,陶榖將起草的詔書捧在手心,遞給趙匡胤。

趙匡胤接過來,仔細看了看,頗為滿意地點點頭,然後抬起頭望著呂餘慶說道:「餘慶,你是給事中,該發表點看法,你看看,這詔書起草得妥否?」

呂餘慶起身走到皇帝面前,恭恭敬敬接過詔書,舉到眼前,又微微側了側身,以便讓蠟燭的光能夠照到宣紙上。

「陛下,恕微臣直言,微臣認為有些不妥。」

呂餘慶此言一出,趙匡胤微微一愣,餘人都變了臉色。

「哦?怎麼不妥?是寫得不好,還是你有不同意見?」趙匡胤臉上露出不悅之色。

「不是陶大人的文字不好,而是——微臣方才左思右想,一直也拿不定主意。就在方才,拿著這份起草的詔書看,微臣才覺得方才大家議論的策略有些問題。」呂餘慶不慌不忙地說道。

「你說說看。」趙匡胤神色頗有不悅。

「陛下,如今南唐在黃州、江州一帶的江面增加水軍,無論其最終動機是什麼,有一點是無法否認的,那就是南唐的確忌憚我大宋。郢州、襄州的確最靠近黃州,如果我軍在郢州、襄州增兵,顯然可以給南唐巨大的壓力。但是,陛下,這樣一來,肯定也會刺激南唐。如果南唐內部的好戰派將我軍的這一舉動視為我大宋將要入侵南唐,就有可能以此為借口真的發動戰爭。這樣一來,我大宋就會在一個最不合適的時機與南唐為敵。另外,在東邊,和州背後就是淮南,如果我軍現在往和州集結,當然可以防備南唐,但也有可能直接刺激淮南。如果李重進以為陛下著急對淮南動武,說不定會趁西部李筠有異動的時候提前起兵反叛。這樣一來,我大宋很可能同時挑起了對淮南的戰爭——」

「那就意味著,除了對付李筠,我們還會同時掀起對淮南和南唐的兩場戰爭?是這樣嗎?」趙匡胤打斷了呂餘慶的話。

「不錯!」呂餘慶斬釘截鐵地說道。

「這麼說,朕不該往南面增兵?」趙匡胤神色嚴峻地問道。

「不,微臣不是這個意思。微臣建議,陛下可令大軍在襄州北面的鄧州集結,然後在長江上適當增加巡邏的水軍。這樣一來,不論南唐渡江還是沿江北上,我軍在鄧州皆可進退自如,遊刃有餘,也不會過分刺激南唐。同時,陛下也可在東邊的舒州適當增兵,以做呼應。與和州相比,舒州離淮南有一定距離,不會直接刺激李重進。在舒州適當增兵,會被李重進理解為主要是為了防禦南唐。做了適當增兵防禦的同時,陛下還可修書一封給南唐國主,開誠布公地說明陛下的用意,同時警告他不要挑起戰端。微臣認為,這樣安排,可能會穩妥一些。」

趙匡胤聽著聽著,臉上的不悅之色漸漸地淡去了,恢複到一種面無表情的狀態。

呂餘慶說完,靜默而立,從容地望著趙匡胤。

「好!你這個給事中果然盡職盡責,說得很不錯。你的意見朕聽了。陶榖,你趕緊另行起草一份詔書,朕令武勝節度使宋延渥總領黃州、江州、舒州段長江防禦事,在鄧州增兵五萬,同時令他在該段江面增加兩千水軍,加強巡邏。另外,令舒州刺史司超配合宋延渥防禦江面。就這樣定了。」

陶榖聽令,隨即起草了新的詔書。趙匡胤讓呂餘慶再次過目,這次呂餘慶並沒有提意見。趙匡胤這才自己又拿起來讀了讀,改了幾處措辭,讓陶榖正式謄抄了。

「處耘,你讓人急送尚書省,讓他們趕緊落實此事。光義、陶榖、竇儀,你們幾個下去歇息歇息吧。呂餘慶和大師,你們兩個留一下,再陪朕聊聊天。」趙匡胤將詔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