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三章

韓敏信順利進入了待漏院廚房,成了待漏院廚房的一名膳工,或者更準確地說,成了一名食手,也就是廚子。

待漏院的廚房位於皇城的東南角上,它是兩座南北走向的木結構房屋,一座在東,一座在西。廚房南面是一座用作主管和廚工寢室的木屋,隔成了八大間,西邊頂頭的那間是主管的房間;往東一小間,是安排給負責給納物料的庫子的房間,待漏院廚房的庫子有兩名,是由供御廚庫子兼任的;其他的六間木屋,住的是管事和做飯做菜的食手。實際上,東西廚房的管事是由主管從大廚中指定兼職的,與食手們一同居住在大屋子裡。

院子東邊那間木屋,背後緊挨著長滿雜草和厚厚青苔的皇城城牆的內壁,它的門向西開著;西面那座木屋背靠著一堵高高的白粉牆,這道牆將它與皇城的核心區隔了開來,它的門是朝東開著的。在西廚房的背後,有一個小院子,裡面有一個倉庫、一排豬圈和幾個雞舍。從西廚房的北牆和待漏院廚房的院牆之間的小通道,可以通往有豬圈和雞舍的小院子。

在東西兩座大木屋之間,構成了一個小院。小院裡面,擺著一些吃飯用的桌椅,還用竹子支起了不少架子,用來晾曬各種東西。這個小院的南面,在用作寢室的木屋背後,是表面長滿雜草和厚厚青苔的皇城城牆的內壁。小院的北面,是一堵白粉牆。在這面牆中間,開了一個圭角式的小門。如果不是這個小門,待漏院廚房就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從北面牆開出的小門往北出去,就是皇城核心區的東南角了。出小門往西不遠,是應門,從應門往北,就是高大莊嚴的明堂。

不過,作為待漏院廚房食手的韓敏信,短期內是進不了應門的。他的活動空間,就是在那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廚房院落內。此外,就是出了那個院子的小門往東走。

出了小門,緊挨白粉牆往東拐,是一條鋪了鵝卵石的小路,小路不長,只有二十來步,它的盡頭是一扇對開的漆成硃紅色的小木門,它的門口每天都站著四個持刀槍的侍衛。穿過這個小門,其實就已經是皇城的城牆之外了。小門的外側,同樣每天站著四個持刀槍的侍衛。挨著皇城城牆的是一座長長的南北走向木房屋,它建在一個兩尺高的台基上,與皇城城牆之間形成一個南北向的兩人寬的狹窄通道。這個木房屋,就是待漏院。從小門出來,往東直行兩步,就可以登上一個六級的石台階,到達待漏院的後小南門。每天早晨,給等待進城上朝的百官送去的早點,就是自廚房出來後經過廚房院子的北小門往東拐,經過二十步的鵝卵石小路,然後穿過皇城的東南角小門,登上待漏院的台階,再經由這個待漏院的後小南門送進去的。

待漏院的廚房平日的主要職責是早晨準備一些簡單早點或果子發給等候宮門開了之後去上朝的官員們。中午和晚上,待漏院廚房的任務就是為皇宮內最下等的雜役僕人們準備飯菜。皇帝的日常膳食是由光祿寺的御廚負責的,殿中省六尚局中的尚食局空存其名,沒有實權。後宮人員的飯菜,則一般由宮官六尚局中的尚食局來準備。待漏院的廚房既不負責皇帝膳食,也不負責後宮膳食,實際上並非皇宮內設的專門部門。因此,待漏院廚房的主管根本沒有官品,平日的一切事務都由一名御廚的監御廚官監管。

李昉的那個老鄉正是殿中省尚食局的一名奉御,名叫李遠。奉御諸多職責中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在給皇帝上膳食之前,自己先品嘗。這是為皇帝試試膳食是否有毒。當時,殿中省六尚局的長官是典御,下有奉御六人、監門二人。奉御官品在典御之下,為正五品下。李遠能入殿中省,也是經由李昉引薦才成功。所以,李昉一開口請求幫忙,那李遠抹不開面子,雖然知道自己對於御廚沒有實際影響力,但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不過,李遠為了讓待漏院的廚房接收韓敏信,還真是稍稍費了一點功夫。待漏院廚房看起來毫不起眼,可是它的主管卻是個肥差。因為給上朝官員提供的早餐,看起來簡單,但是架不住人多啊。所以,待漏院廚房幾乎是每隔幾天就要購買一大批食材。

待漏院廚房的主管李有才是個貪得無厭的傢伙,一方面從賣米賣菜的商人與農民那邊撈打點費,一邊還從朝廷的撥款中大行剋扣,撈了不少油水。李有才這個肥差也不是輕鬆得來的。他原來是朝廷大將石守信府中的一名門客,也是石守信的老家人,所以通過石守信謀到了這個職位。他李有才仗著這層關係,也不怎麼將奉御李遠放在眼裡,因為他的直接上司是御廚的監御廚官之一。所以當李遠第一次開口的時候,李有才只是翻翻白眼,不冷不熱地抱怨說人手實在是夠啦,暫時不缺人啊。

但是,人既然貪婪好財,就容易失去底線和原則。李遠為了報答李昉的舉薦之恩,自己掏腰包,私下給李有才塞了兩貫銅錢。那李有才見錢眼開,立馬換了口氣,說既然是李大人親自推薦,那再不缺人也得給安排安排。這樣一來,已經化名「韋言」的韓敏信就進了位於皇城東南角上不起眼的待漏院的廚房,成了一名廚房中不起眼的食手。

待漏院對面的街上並非沒有早點可買。其實,如東華門街一樣,附近很多條街上的小本生意人未等三更到五更的夜禁結束,便會早早起床在屋內準備各種早點,以備夜禁一結束便開門買賣。到了夜禁一宣布結束,待漏院附近,在夜色中沉睡的街道便一下子蘇醒了,四處點起了燈火,趕早去待漏院的官員、做生意的買賣人、早起的百姓,各色人等便彷彿一下子都從黑暗中鑽了出來。賣蒸餅的、賣肝夾粉的、賣肝夾粥的、賣油炸果子的,人們這裡一團,那裡幾個,喧囂聲四起。

去待漏院等待皇城開門的官員中官位高、俸祿高的官員每次上朝的路上,幾乎都會在待漏院附近的街上買些早點吃。不過,那些官位低、俸祿低一些的官員,還有那些天性吝嗇的官員,便不願意花錢在街上買早點吃了。他們寧願去待漏院,等著吃待漏院廚房送來的為了安慰官員情緒的、不怎麼可口的免費早點。當然,有些官位高、俸祿高的官員,在他們出門晚了,或者懶得去大街上與人擠在一起買早點的時候,也可能到待漏院來隨便吃些早點填填肚子。還有一些官員,官位也高,俸祿也高,起得也不晚,但是他們依然喜歡到了待漏院再吃早點。即便那裡的早點再難吃,羊肉冷得能崩掉牙齒,這部分官員也專門要趕到待漏院來吃早點。這樣的官員很有想法,他們有的是為了藉機與其他官員溝通感情,有的是為了藉機從其他官員那裡打聽朝廷的消息。所以,長期以來,儘管待漏院廚房提供的早點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是,還一直頗受官員們捧場,儘管這只是表面上的。

韓敏信進了待漏院的廚房後,幾乎不說話,一邊悶著頭幹活,一邊仔細觀察廚房內的一切。他很快摸清楚了待漏院廚房的基本情況。這裡面有一個主管,就是李有才;有四個大廚,東西廚房裡各兩個;八名普通男食手——韓敏信知道自己的到來使廚房裡的普通男食手增加到九名,現在西廚房的男食手是四名,東廚房的男食手是五名;此外還有四名女食手,她們四個在東西廚房來回走動,主要工作是負責將各種廚具、碗碟拿到院子里去洗刷。韓敏信驚奇地發現,原來院子里還有一口井。做飯做菜和洗刷用的水,都是從這口水井中汲取出來的。更令他驚奇的是,他還發現在廚房四周還有修得很好的下水道。至於水流到哪裡,他就不太清楚了。

韓敏信被李有才安排在東廚房裡,他的職責是與一個叫趙三柱的食手一同給一個叫王魁的大廚打下手。做早點的時候,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揉面,幫著搬蒸籠。這同他在錢阿三店裡所乾的活兒沒有什麼不同。不過,待漏院廚房可不做蒸餅夾爊肉,只做最簡單的白面蒸餅。東廚房裡另外還有三個主廚,有兩個負責烤制只抹了一些肉末的大肉餅,還有一個和王魁一樣,負責做白面蒸餅。韓敏信知道,西廚房的早點主要做油炸果子。油炸果子的餡是雪裡蕻炒豆乾。大概是因為有餡的油炸果子最美味,所以官員吃得最多,需求量最大。到了中午和晚上,待漏院東西廚房給皇宮內的低級雜役做的飯菜,都是極普通的家常菜蔬,隔好幾天才做一頓羊肉或豬肉。

東廚房裡的所有人都對韓敏信的到來感到緊張。其中的緣由很好理解,原來東西廚房裡的男食手的人數是一樣的,這種人數的對等逐漸使他們對自己的飯碗感到有一種安全保障。可是,韓敏信的到來,不經意間打破了東西廚房之間的人數平衡。東廚房裡所有人都想,現在主管安排了一個新人,是否想把哪個人給丟出去呢?東廚房裡的不安氣氛,表現在往日隨意之間的玩笑話和關於各種事情的流言蜚語突然之間變少了。食手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了。東廚房裡的人們彷彿一下子都變成了啞巴。

東廚房裡有兩個人的心情最是忐忑不安。一個是普通食手趙三柱,一個是大廚王魁。趙三柱對韓敏信的出現感到很緊張,他一直擔心自己哪一天可能會被突然趕出這個廚房,所以他將剛來的韓敏信視為自己崗位的強大的競爭對手。大廚王魁也對韓敏信的到來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