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香紙溝 71、世外桃源般的香紙溝,成了何德勝「放養」州官的最佳處所

戴鹿芝和他的隨從唐二、易老元,被黃號軍首領何德勝軟禁後,「放養」在香紙溝的一個深谷中,時間竟長達三個多月……

香紙溝位於貴陽北郊的白水河流域。在那條古老的汩汩流淌的河流上,安放著許許多多的水車。

誰也說不清楚那苔痕累累的水車,是何年何月開始忙碌的,反正,它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轉動著,周而復始,從不停息!它牽動沉重的水碾,在石槽間悠悠滾動,一圈……又一圈……又一圈!

山裡人的日子,也如這水碾一樣,艱難而又不慌不忙地打發著,一輩又一輩地循環往複。大山人的憧憬、希冀,也和那奔流的白水河一樣,從未乾涸,生生不息……

咸豐、同治年間,何德勝通過考察,對香紙溝的秀美、幽靜和偏僻讚不絕口——他尤其看重香紙溝這與世隔絕的環境。於是,這一帶被他暗地掌握,漸漸成了他們的秘密營地。而貴州官府在長達數年的時間裡,對此卻一無所知。因此,到了咸豐十年,這裡就成了何德勝「放養」開州知州戴鹿芝的最佳場所!

何德勝「放養」戴鹿芝的過程中,多達十萬之眾的太平軍、水族義軍、苗族義軍和黃號軍過關斬將,紛紛由四面八方開往省城。

各路人馬齊心協力,初步完成了包圍省城、攻打省城的戰略部署。

若以貴陽為圓心,外推百餘里起算,近省十餘座州、廳、府、縣,皆已陸續納入了義軍的勢力範圍。這一時期,貴州省城由安義鎮總兵、副將趙德昌統領八千餘人,在貴陽東北分三路防範把守。地方團首趙國澍、唐炯和清鎮縣的何三斗,共率八千練勇在各自的領地勉強應戰、苦撐危局。而原先率「八百壯士」駐防修文一線的在籍翰林院編修、道光進士丁寶楨,則於這年五月奉命出任湖南嶽州知府。

八千綠營,八千團練,這就是劉源灝的全部班底。在大軍壓境的危局下,僅以這一萬六千人的兵力來防護省城,何異望梅止渴,畫餅充饑!困守省城的劉源灝,覺得自己的運氣比蔣霨遠和愛新覺羅·海瑛還糟,他數次給朝廷興言上奏,請求敕令提督田興恕赴援貴陽。咸豐帝奕也數次下詔,令田興恕儘快趕赴省城「走馬上任」。

然而,關於「省城被圍」之說,提督田興恕不以為然。其觀點、主張更是有所不同。他先後奏言奕:「據廣西撫臣劉長佑咨稱,石達開現由慶遠闌入賓州,竄無定向。並准劉源灝咨稱,此次竄黔賊首為石鎮吉,凶暴已為其黨所殺。現在賊首名『李天王』,各黨均無達開在內。」

「再據聞,達開由慶遠八路分竄,可黔可楚。恐賊以一支牽制上游,一由荔波竄入,必致平越、黃平、施秉、鎮遠賊聞風蟻附,即可長驅入蜀。省中道遠軍單,豈能兼顧?近省有巴揚阿、賈連升、趙德昌眾二萬餘人,足資戰守。(我部)自駐石阡居中調度,倘賊欲入蜀,即由松桃馳赴秀山防蜀,如由黎平入楚,即馳回靖州防楚。」

為籌集軍餉,田興恕又奏請准許其勸捐抽厘:「黔中州縣,以養練為辭,全無實濟。黔地雖稱瘠苦,曾在銅仁、松桃試辦捐輸,已逾四萬二千餘金,每月厘金,亦可得二千餘貫……若府、廳、州、縣所抽厘金,果一律認真稽查,月計可籌三四萬金。請以貴東道何冠英總理全黔勸捐抽厘事務。」

這道奏摺,雖是以田興恕名義寄發的,但奏摺出自師爺錢登選之手。其中關於貴州軍政要務方面的觀點、建議,大部分都是錢登選的主張。不久,原在黔東南擔任貴東兵備道的何冠英奉旨調貴陽,擔任了貴州糧儲道。「清江團」團首、原石阡知府韓超,奉命調回古州,接任貴東兵備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