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石坊團」 6、貪吏激變,匪患四起的主要根源

趙國澍辦團,是咸豐三年(1853年)的事情。

清末,朝綱淪喪,無官不貪。為了求得生存,農民鋌而走險,紛紛投奔義軍陣營。先是咸豐初年,洪秀全等在廣西起事。接著,自1854年開始,黔省少數民族的起義此起彼伏,這風聲鶴唳、動蕩不安的局面,持續了整整二十年。

時任清廷重臣的胡林翼出身書香門第,在鎮遠主政期間,曾經寫過一道不同凡響的奏摺,並受到了道光帝旻寧的讚賞和嘉許。這道奏摺,實際上是一篇詳盡的、關於農民問題的考察報告,題為枟條陳東路可慮情形十五事枠。奏摺云:黔為天下之最貧,賊亦天下之最劣,諸賊中如苗賊地廣而眾,然並無長技遠志,意在爭土田,隳城垣,掠食貨耳。勝則群趨,敗則各遁,無旗幟、營壘、行列、號令,此其短也。然不畏雨雪,不間晝夜,不慮險阻,裹糧而往,吹角而來,據險則攻堅為難,入箐則抄搜不易,故數服數叛,難在攻心而已!

咸豐帝奕繼位後,曾採取措施來挽回人心,試圖扭轉大清王朝那搖搖欲墜的危局。

咸豐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奕頒布上諭,令全國整頓吏治,反腐肅貪。

同年七月初六日,奕就全國「匪逆猖獗」的狀況示諭各地總督、巡撫、提督等封疆大吏:「力加搜捕,嚴密查拿,以期消患未形,毋得因循坐誤。」除此而外,奕還頒詔「征言」,要求大臣們就用人、行政、撫民諸務封章密奏各抒己見,為治理國家獻計獻策。

殊不知,在奕登基的同時,中國版圖上出現了另一個政權:

太平天國。一道十萬火急的密奏驚醒了他。這份奏摺,是廣西巡撫周天爵呈上的。此後,在官軍整整一年的封剿中,洪秀全、楊秀清不但沒被蕩平,勢力反而越來越大。為此,咸豐帝曾下過一道意味深長的「罪己詔」:……回思前任疆吏,粉飾因循,深堪痛恨!然勞師糜餉,俾么小丑,未能迅就蕩平,皆予罪也!自惟薄德,時切憂勤,宵旰苦衷,原難共喻,亦不願天下知,惟有自省愆尤,倍深刻責而已!

然而,正所謂「回天乏術」,奕整頓吏治也罷,「罪己刻責」也罷,盡皆於事無補。「剿圍」戰場,官軍依舊節節敗退,越來越多的城池落入了「洪、楊亂黨」手中。先天體質羸弱的少年天子奕沮喪至極!

正當奕發愁的時候,雲貴總督吳文和八旗兵將領、廣州副都統烏蘭泰,同時呈上了建議「辦團」的奏摺。吳文和烏蘭泰都建議咸豐帝打消對八旗、綠營的指望,放手讓地方官員和縉紳自己去招兵買馬,組織軍隊和太平軍斗。

這個建議的實質就是四個字:下放皇權。

讓私人擁有軍隊!自古以來就沒有這個規矩。然而,除此之外,再沒別的路子可走。思慮再三,奕接受吳文等人的建議,授曾國藩為「團練大臣」。曾國藩為禮部右侍郎,當時正在湖南老家為母親「丁憂」(奔喪、守孝)。奕命令他立即與湖南巡撫駱秉章、張亮基一道,就地招兵買馬、創辦團練。這支團練,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湘軍」的前身。

咸豐三年正月初八,咸豐帝頒布「上諭」,號召各地鄉紳組織團練、鄉勇,堵截「長毛」保衛鄉里。上諭著各省督、撫「分飭所屬,各就地方情形妥籌辦理」。

貴州巡撫蔣霨遠接到奕關於辦團的「上諭」後,立即傳令,召見全省四鎮總兵和各地知府、知縣、知州、通判。鎮遠、黎平兩府,因其早已辦起了團練,故不在此列。

各地軍政要員接到通知後,紛紛動身前往省城。正月十五日,即「元宵節」這一天,官員全部到齊,巡撫衙門召開緊急會議。蔣遠首先傳達「上諭」,接著又就貴州的辦團事宜作了相應部署,他飭令知府、知州、通判們抓緊落實,勿得有誤。

正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貴陽、安順、都勻、思南、思州、銅仁、遵義、石阡、大定、興義十府,以及平越直隸州和松桃、赤水、盤縣三直隸廳,都逐一上報了辦團的實施方案。這些方案大同小異,巡撫蔣遠無心細閱,皆一一照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