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 刺 -65

百科全書:音樂結構——卡農

在音樂上,卡農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音樂結構。以下是一些最著名的例子: 《雅克兄弟》、《早晨的清風》以及帕黑爾貝爾①的卡農:

【① 帕黑爾貝爾(1653-1706),德國作曲家。最著名的作品有《D大調卡農》。】

卡農是圍繞唯一的主題展開的 演奏者從各個方面來對這一主題進行模擬。第一個聲部把音樂主題展示出來,經過一段預定的時間之後,第二聲部重複這一主題,然後是第三聲部。

在整個音樂結構中,每一個音符都同時扮演著3種角色:

1、構成基礎的旋律;

2、為基礎旋律提供伴奏;

3、為基礎旋律的伴奏提供伴奏。

也就是說在整個音樂結構中有三個不同的層次,在每個層次中各個要素根據它們不同的位置同時成為主角、次要角色和跑龍套的角色。

我們無需增添一個音符,只要改變音高就能使卡農變得更完美,把一段降低八度,把另一段升高八度。

同時也可以把第二聲部提高半個八度來使卡農更為複雜。如果在第一聲部中主題從『哆』開始的話,那麼第二聲部就從『嗦』開始。其他以此類推。

我們也可以用改變歌曲速度來增加卡農的複雜性。快的時候,第二聲部以比第一聲部快一倍的速度重複主題。

第三聲部也以同樣的方式加快或者放慢基礎旋律。這樣就可以造成延展或者集中的效果。

卡農還可以由旋律的反向行進來構成 當第一聲部以升調來表現主題的話,第二聲部就以降調來表現。

只要我們像畫戰役布置圖那樣把歌曲的旋律線畫出來,這一切就更容易做到了。

——埃德蒙·威爾斯

《相對且絕對知識百科全書》第Ⅲ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