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

大風起兮雲飛揚。

——題記

除了以公主出嫁外,大漢每年還要送給匈奴大批衣物、絲絮、絲綢、糧食、酒等,稱為「歲奉」,單于可謂人財兩得,此即後世所稱「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之來歷。

公元前200年十月朔日 ,漢代開國皇帝劉邦正式遷都長安,在新落成的長樂宮舉行盛大的慶賀典禮。

按照大漢所採用的曆法,這一天正好是新年的第一天。

中國傳統以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徵帝德,以五行相生相剋表示王朝的嬗替——黃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火德。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因從前秦文公出獵時曾獲得一條黑龍,認為這是秦得水德的符應,由此來定製度:衣、服、旄、旌、節、旗,色尚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定方式為六寸,輿軌寬六尺 ,又以六尺為步,乘六馬;更改「黃河」名字為「德水」,稱百姓為「黔首」;水主陰,陰主刑殺,行政以剛毅嚴峻為上,事事依決於法度,摒棄仁恩和義,以合水德。

劉邦出身平民,對禮制一無所知,入關後聽說秦代祭祀白、青、黃、赤四帝,就理所當然地以為所缺黑帝祠是等改朝換代者補上的,於是立黑帝祠,以符合五行。

大漢既自命水德,因而也襲用秦正朔服色,所有參加朝賀典禮的王公大臣均是一襲黑色禪衣,頭上則戴著劉氏冠 。負責警戒的車騎步卒雖然內穿絳色絮衣及紅色褲子,然而戎服外還罩著玄色的鐵短甲,手中所執旌旗也儘是黑色。放眼望去,長樂宮內外儘是黑壓壓一片。

這是大漢立國以來第一次舉行朝儀大典,由曾經擔任秦朝待詔博士的叔孫通制定禮制——諸侯群臣在執禮官謁者的引導下依次魚貫而入殿門,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按次序站在西方,文官自丞相以下按次序站在東方。車騎步卒組成的儀仗左右分站,夾陛而立,衛官張旗,郎中執戟,氣氛森嚴異常。頃刻,只聽鐘鼓齊鳴,皇帝劉邦和皇后呂雉緩步登殿,面南升坐。

劉邦本人戴著垂著白玉珠旒的冕冠,穿著一身端莊華貴的冕服,黑色衣服上繪著日、月、星辰、龍、山、火、華蟲、宗彝八種圖案,稱「八章」——其中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之意;龍象徵應變;山象徵穩重;火代表光明;華蟲是一種善斗、不易屈服的雉鳥,象徵文麗;宗彝則是祭祀用的器皿,象徵忠孝。自春秋戰國以來,貴族均有配飾兵器的禮俗,劉邦的腰間也配掛著一柄黃里寶劍,正是昔日他用來斬斷白蛇的那柄傳奇寶劍。他身側的皇后呂雉頭戴步搖,穿著袖口極其寬大的黑褐色袍服,上面繪著五彩野雞圖案。一張臉綳得老緊,愈發令她顯得老氣橫秋。

這時,掌管宗廟、禮儀的大行高聲呼叫,命群臣依次上前拜見,場面宏闊,秩序井然。群臣無不俯伏垂首,震恐肅敬,再也不敢像從前那樣喧嘩失禮。大行又傳語平身,群臣才敢起身趨退,仍舊依次站立兩廂。接著,便分排宴席,稱為「法酒」。劉邦坐在龍案宴飲,其他人則依次分席侍宴。

劉邦本人起自草澤,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手下功臣除張良、張蒼、叔孫通三人出身尊貴外,其餘均為布衣將相,粗疏淳樸,不識禮儀。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王公大臣如此尊卑有序,欣喜萬分,道:「朕今日才知道身為皇帝的尊貴。」當即授叔孫通為太常,賜黃金五百斤。

然而,對於立國不久的大漢而言,天下尚不太平,劉邦還沒有高興幾天,韓王韓信 又在封地太原郡發動叛亂,並勾結北方匈奴,一同揮師南下。

韓王信是六國貴族後裔,身高八尺五寸,長得一表人才,他在楚漢相爭時堅定不移地站在漢軍一方,唯劉邦馬首是瞻,立下不少戰功,因而在大漢立國後被封為韓王,封地潁川,定王都於陽翟 。劉邦本是市井無賴出身,為人刻薄寡恩,天下初定後,即開始有計畫地剷除異姓王,將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的楚王韓信冠以企圖謀反的罪名逮捕至京師,貶為淮陰侯後軟禁起來。而韓王信雄壯勇武,封地潁川又是兵家必爭的戰略重地,亦深為劉邦所忌。不久,劉邦以防禦匈奴為借口,將韓王信封地遷至太原郡,以晉陽為王都。韓王信雖遭遷徙貶斥,卻猶自存有忠君之心,特上書劉邦,告知「國被邊,匈奴數入,晉陽去塞遠」,請求遷王都至馬邑 。馬邑在雁門關外,靠近邊境,韓王信將王都遷至更危險的地方,無非是想禦敵於國門之外,保內郡平安。然而匈奴人反應極快,就在他遷都後不久,匈奴冒頓單于率大軍包圍了馬邑。韓王信兵少勢弱,無力還擊,不得已只能利用匈奴人貪利的天性,多次派使者出城,奉上金銀珠寶,請求冒頓單于退兵。劉邦得知消息後,懷疑韓王信暗通匈奴,下書切責,韓王信擔心會被漢廷誅殺,便乾脆以馬邑之地請降匈奴。

劉邦自認為對韓王信有知遇之恩,忽聽到他勾結匈奴謀反,勃然大怒,決意親自率兵平定。當年冬天,劉邦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出征太原郡,帳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一路凱歌高奏,擊潰了韓王信的軍隊,韓王信本人也逃跑北投匈奴。

時值冬季,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十之二三的漢軍兵卒不耐嚴寒,凍壞了手腳,難以持續作戰。但劉邦獲勝心切,打算乘勝追擊,徹底擊退匈奴,還是揮師進軍到晉陽一帶,欲與匈奴主力決一死戰。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又被稱為「胡」,傳說其先祖是夏後氏 後人,生活以游牧為主,逐水草而居。到戰國時期,匈奴逐漸強大,經常南下,掠奪內地的人口、牲畜與生活物資,相鄰的燕、趙、秦三國深受其害。到戰國後期,各諸侯爭霸中原,無暇北顧,匈奴趁機佔領了河套地區。秦統一中國後,方士盧生有「亡秦者胡也」的讖語,令秦始皇深為忌憚,命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卻匈奴七百餘里。在秦軍的強力打擊下,匈奴首領頭曼單于率部向北退卻,胡人從此不敢南下牧馬。

秦漢之際,匈奴冒頓殺死生父頭曼單于,自立為單于,東擊東胡,西攻月氏,北服丁零,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 ,統一了匈奴各部,達到了其史上最強大最鼎盛的時期。又趁楚漢相爭之機,重新奪回了當年蒙恬所收復的失地,嚴重威脅到中原的利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韓王信的叛降,無異於令大漢北方邊事雪上加霜,難怪劉邦一聽就火冒三丈,堅持要御駕親征了。

對仗韓王信的節節勝利堅定了劉邦要擊敗匈奴、解決邊患的決心,他聽說冒頓單于駐紮在代谷 ,便想擒賊擒王,先後派出十幾批偵騎查探虛實。前哨探軍打聽到匈奴駐在代谷的儘是老弱殘兵和瘦弱牲畜,劉邦更是獲勝心切,急欲出擊。只有出使過匈奴的郎中劉敬 持反對意見,道:「兩國交戰,宜誇矜其長,而臣出使匈奴時只見到老弱羸畜,必然是冒頓單于有意匿藏了精銳士兵和肥壯牛馬,故意示弱,好作誘敵之計,仗奇兵爭利。」極言不可輕易出擊匈奴。

劉邦聞言勃然大怒,怒罵道:「你不過是個以口舌得官的齊虜,今日竟敢在朕面前妄言沮軍。」下令逮捕劉敬,給他手足戴上刑具後囚禁起來,預備凱旋迴師時殺其祭旗。

劉邦隨即親自帶領先頭輕騎部隊進軍到平城 ,預備搶先截斷匈奴退路,與後軍南北夾擊,生擒冒頓單于。孰料平地里忽然冒出無數匈奴伏兵來,將漢軍團團圍困在白登山。劉邦這才知道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後悔不聽劉敬勸告。

包圍白登山的四十萬匈奴騎兵儘是精銳,劉邦一行既無力突圍,在外的漢軍也難以援救。被圍七天七夜後,漢軍斷糧斷水,瀕臨危困的邊緣。多虧護軍中尉陳平出謀劃策,想出一招「美人計」來——用重金賄賂冒頓單于的閼氏 ,又另外附上美女畫像和書信,信中稱如果單于繼續圍困白登山,漢天子將送許多美女給單于以解困厄。閼氏見那畫中女子千嬌百媚,擔心漢女得寵後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於是稱漢主有神靈保佑,極力勸說冒頓撤軍。

冒頓本與韓王信舊部曼丘臣和王黃約好共圍漢軍,但二人遲遲不到會師地點,冒頓懷疑他們已經投降漢軍,又聽說漢軍援兵即將趕到,時值天降大霧,冒頓唯恐局面對自己不利,遂採納閼氏的建議,打開包圍圈的一角,讓漢軍撤出。之後,冒頓率軍離去,劉邦也收兵而歸。

劉邦脫險後,立即將先前進言可擊匈奴的十幾名探軍斬首,並赦免下獄待決的劉敬,賜關內侯爵位。漢初承襲秦代二十等爵以賞軍功,本來列侯有自己的封國,享受食其租稅的特權,但關內侯是二十等軍功爵制之第十九級,是僅次於列侯的高爵,因而是空爵,沒有食邑。劉邦因劉敬深謀遠慮,有先見之明,特詔其食祿兩千戶,號建信侯。

「白登之圍」後,冒頓單于仗著兵強馬壯,經常侵擾劫掠大漢邊郡。劉邦兄長劉喜本被封為代王,率兵鎮守晉陽,然而當匈奴來攻時,他恐懼得不能自已,竟然棄城逃走。臨陣脫逃本是死罪,但劉邦顧念兄弟之情,不忍致法,只廢劉喜為合陽侯,另立皇子劉如意為代王。

直到這時,劉邦才徹底意識到天下初定,師勞兵疲,亟需恢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