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夢斷煤山崇禎帝 第二十五章 皇上借餉

且說在皇太極的梓宮前,為爭皇權,多爾袞和豪格的部下正刀槍對峙,一場叔侄爭霸的慘劇即將發生之時,大學士范文程突然闖入,報告說庄妃要殉葬!從此一場劍拔弩張的爭鬥得以化解。

這位庄妃,她是何許人呢?她實在是大清帝國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如果說大清王朝敗在了一個歷經三朝的太后慈禧身上;那麼,大清王朝的興起,同樣興在一位歷經三朝的太后身上,這個人就是庄妃。

在大清的前身後金時期,努爾哈赤為了鞏固自己的後方,便以通婚的方式,極力拉攏蒙古的部落。他自己的幾方妻妾是如此,他的兒子皇太極也是如此。正宮皇后大福晉即是科爾沁莽古思貝勒之女,即後來的孝端文皇后。其後陸續迎娶的五宮后妃,也無一不是蒙古人,而且都姓特爾濟吉特。皇太極及其後人始終延續著努爾哈赤訂下的信條:「南不封王,北不斷親。」

皇太極最為奇特的是,這五宮后妃中竟有三位出自一家。那就是正宮皇后和宸妃與庄妃,皇后為姑姑,宸妃與庄妃則為侄女,而宸妃又是庄妃的親姐姐,姑侄三人共侍一夫,這恐怕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

皇后姑姑因年事已高,皇太極只是對她榮耀有加,讓她總理後宮。而真正寵愛的是關睢宮的宸妃,但後來不幸早逝,皇太極便把寵幸移到她妹妹庄妃身上。庄妃被封於永福宮,剛剛嫁給皇太極時,她只有十三歲,隨著年紀的增長,出落得秀麗無比、沉穩幹練,於嫵媚之中隱隱透露出一個非凡女性的颯爽英氣。在整個後宮五妃中,她不僅最為年輕美麗,也是五妃之中唯一能協助皇太極家睦族和、帝業有成的女人。十幾年的宮廷生活,使她在一個女人所應有的賢淑美德之外,也造就了她政治家的頭腦,這為她後來在宮廷、政治生活中輔弼兩代幼主、保住愛新覺羅家族的帝王基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庄妃的第一次顯露頭角,是表現在納降洪承疇上。松錦大戰獲獲明軍統帥洪承疇後,皇太極深愛其才,但屢次派人勸降均告失敗,洪承疇抱定決心只求一死,結果是庄妃出面,動之情理,以脈脈溫情降服了洪承疇,使其後來為入主中原建樹了豐功偉業。從此皇太極對庄妃更是恩寵有加,庄妃也成了皇太極成就帝業不可或缺的幫手。

正在庄妃與皇太極夫妻情深,欲共同攜手入主中原時,卻突然傳來皇上「端坐而崩」的噩耗,明明當天早晨還在主持朝政,怎麼驟然間便撒手人寰?使她無論如何,難以接受夫君猝然去世的事實;而更加使她難以接受的是,皇上剛剛去世五天,這些親弟弟親兒子們便在哀號中刀光劍影、欲血濺金鑾。

庄妃從范文程處得知這一嚴峻的態勢後,悲痛欲絕,她決心以自己的殉葬追隨皇上於地下!

諸親王聽此消息,頓時震驚、慌亂作一團。

代善一反過去的優柔寡斷,首先表態:「這絕不成!先帝葬禮剛完,國君尚未確立,皇后此時殉葬,國不將要大亂嗎?再說,皇子尚小,這先帝的骨肉,誰來撫養?」

「難道我不殉葬,國就不面臨大亂嗎?」庄妃頭髮披散、全身縞素,一副赴義殉節之態。她走到皇太極的梓宮跟前,恭恭敬敬地行過跪拜之禮後,突地撲向棺柩,放聲大哭!

庄妃一邊哭著一邊娓娓訴說:「諸位親王,今天是先帝下世的第五天,是諸王決定新興的大清國命運的關鍵日子,昨晚我面對先帝的遺物思前想後,久久難以入眠。我想到,太祖創立後金,攻取遼國,征戰一生,奠定了大清的基業。太宗皇帝繼位後,率先垂範,運籌帷幄,又相繼征服了蒙古和朝鮮,幾次伐明,均獲大勝,現今大明王朝在山海關外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現正是我等繼承先帝遺志、前仆後繼、進取中原、一統中國的大好時機,可如果我們此時煮豆燃萁、兄弟鬩牆,造成宮廷內亂,我們怎對得起太祖、先帝?如因此兩敗俱傷、讓大明趁虛攻進,大清國因此而毀於一旦,我們又如何對得起大清的子民?我又該怎麼向先帝祭告啊?……想到此,與其眼看宮廷流血,還莫如隨先帝而去,一了百了!」

庄妃說著,猛地向皇太極梓宮撞去。

范文程早有防範,他一把將庄妃拉住:「娘娘,使不得,使不得呀!」

庄妃深明大義的一番訴說,多爾袞和豪格均感汗顏。而鰲拜和勞翰兩軍也均悄無聲息地罷手撤兵。

其他王爺此刻也一齊撲過來,扶住庄妃。

庄妃抬起一雙淚眼,一個個地盯視著諸位親王,突然撲地跪下:「大清國,可就全拜託諸王了!」

范文程,系宋朝名相范仲淹之後,投誠後金以後,受到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的禮遇和重用。皇太極每遇軍機大政,必先問「范章京知否?」凡經范文程首肯或起擬的奏議,不閱即准。范文程對皇太極也竭忠相報,成為清初第一名臣,可功比蕭何。

范文程對皇太極猝死後的皇權爭霸極為擔心,唯恐因此而宮廷內亂,他利用庄妃這一殉葬舉措,因勢利導,化解了爭鬥。因雙方勢均力敵,誰也無法壓倒對方,誰也不可能屈從對方,經過范文程的多方奔走斡旋,最終達成妥協:即以皇太極的一幼子繼承皇權,而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國攝政。這位皇子即是庄妃的兒子福臨,從此二十多歲的庄妃,便以皇太后身份從後宮走向了前台,輔佐兒孫將大清朝推向了鼎盛。

過了三天,再回到崇政殿,此時梓宮已經抬出,殿內外亦均撤去了喪葬的標誌,而代之以新皇帝登基慶典的喜悅氣氛。

代善代表議政親王向王室大臣及文武百官,莊嚴宣告:「天位不可久虛,伏觀大行皇帝的第九子福臨天縱徇齊,昌符協應,經諸王議定,同心翊戴,嗣皇帝位。我們當共立誓書,昭告天地。」代善望望豪格,又望望多爾袞後,接著說道,「諸位請起立,我們對天宣誓!」

諸位應聲站起,排列整齊,六位親王站在最前面。

代善焚香祭天后,首先帶領眾親王宣讀誓詞:「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豪格、阿濟格、多鐸等,下幸值先帝升遐、國不可無主,公議奉先帝子福臨纘承大位,嗣後有不遵先帝定製,弗殫忠誠,藐視皇上幼沖,明加欺君懷奸之人,互徇情面,不行舉發,及修舊怨,傾害無辜,兄弟讒構,私結黨羽者,天地譴之,令短折而死。」

眾大臣齊聲回應:「我等立此誓書,昭告天地!」

代善繼續宣告:「經諸王貝勒議決,因皇帝年幼,決定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為輔政王,共同輔理國政。為了表示對他二王的信任和支持,諸位大臣隨我對天宣誓:『我等如有應得罪過,不自承受,及從公審斷,又不折服者,天地譴之,令短折而死!』」

眾大臣隨代善一句句地復誦誓詞。

代善轉向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宣告:「下面由輔政王,對天宣誓。」

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走到香案前,跪拜後,也對天盟誓:

「茲以皇上幼沖,眾議以濟爾哈朗、多爾袞輔政,我等如不秉公輔理,妄自尊大,漠視兄弟,不從眾議,每事行私,以恩仇為輕重,天地譴之,令短折而死!」

代善:「對天宣誓禮畢。恭請大清國新皇帝接見群臣。」

禮樂聲中,在太監、侍女的簇擁下,六歲的小皇帝福臨穿著龍袍走了進來,緊隨其後的是他的母親庄妃。

眾王公大臣連忙跪地。

小皇帝福臨坐上了龍椅。

眾人三跪九叩,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個新的皇帝就這樣誕生了,他即是大清帝國的順治皇帝。

消息傳到大明的乾清宮,崇禎看了遼東的塘報,搖頭嘆道:「真沒想到,大清這場內亂,竟讓一個女人輕易地化解了!」

「皇上,奴才這兒還有一件您沒有想到的事。」太監曹化淳詭秘地說道。

「什麼事?」

「首輔周延儒督師大敗清兵,是假的。」

「胡說!怎麼可能……」

「這種事奴才怎敢胡說。萬歲爺如不信,可宣大學士陳演和東廠的杜勛,便知底細。」

「速宣他們二人進殿。」

「遵旨!」曹化淳走到殿門,高聲地,「宣大學士陳演、東廠督臣杜勛進殿!」

早已等候在殿外的陳演和杜勛應聲而入,叩拜。

「周延儒之事,究屬如何,你二人要從實說來!」

大學士陳演首先出奏:「周延儒自皇上賜宴出師後,駐紮通州,但他不思迎戰圍殲清兵,而是每天與幕下飲酒娛樂,任由清兵攻伐侵略,周延儒只是跟在後面尾隨,以致清兵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先後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共八十八座城池,搶掠無數。我大明損失如此慘重,他卻接連捷報以欺君!」

「那清兵不是果真退了嗎?」崇禎不願相信這是事實。

「清兵退回,實是皇太極病故、主動撤出的,而絕非周延儒征戰之功!」

崇禎聽了回答,只覺得腦袋「嗡」地一下,跌坐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