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案 犯罪指南 第十章

沈恕離開現場後沒顧得上回警隊,直奔局長辦公室,彙報情況後又趕去市委。這兩起案子,因被害人的特殊身份而橫生枝節,偵破工作像是被許多沒有方向感卻又無法忽視的臂膀牽扯著,使得警隊的行動不能得心應手。

可欣和許天華帶著人馬在一線奔忙,苦心人天不負,兩組各有收穫。楚原大學校園命案案發二十四小時後,線索陸續反饋回來,撲朔迷離的案情漸漸露出曙光。

幾乎所有的疑點都指向于敏洪。可欣組與蔣文薈經過兩次正面接觸,反覆勸說引導,蔣文薈終於轉變了態度,願意配合公安工作。而蔣文薈吐露的情況使得于敏洪上升為第一嫌疑人。

蔣文薈和于敏洪並非情人關係,他們多次私下碰面,是因為于敏洪通過蔣文薈給劉曉曉購買了巨額人身保險!根據保險合同條款,一旦劉曉曉因意外死亡,受益人于敏洪將一次性獲得兩百萬元的賠償。

蔣文薈的本職工作是小學教師,業餘兼職保險業務員賺點外快,擔心負面影響,不願被同事知道。而于敏洪給劉曉曉購買人身保險也是秘密進行。這使得兩人的接觸就顯得有些神秘,在外人看來,難免誤以為兩人有見不得人的關係。

于敏洪會不會為了兩百萬元的保險金而大開殺戒?對於身經百戰的警隊偵查員來說,這個動機完全成立。喪心病狂之徒可以為了搶劫兩百元錢而殺人,何況兩百萬元巨款,這是普通人辛苦一輩子也賺不來的數目。

可欣組的調查揭開了于敏洪的潛在作案動機,而許天華組則尋找到于敏洪的作案工具。經過外圍排查,于敏洪的一個同事向警方透露,她曾經親眼看見於敏洪在公司附近的一家體育用品店購買弩箭。

這位積極為警方提供辦案線索的仍是葉倩玉,也許她命中注定將成為于敏洪的剋星。據葉倩玉回憶,兩個月前的一天中午,她到銀行去存公司貨款,無意中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走進一家體育用品商店,從背影判斷,那是她的同事于敏洪。當時葉倩玉正對於敏洪和蔣文薈的關係十分好奇百般猜測,急欲一探究竟,就悄悄地躲在店外隔著窗玻璃窺視。她見於敏洪讓店員拿了幾把弩箭擺在櫃檯上,經過比對,于敏洪痛快地掏出錢買下了其中一把。葉倩玉雖然對於敏洪購買弩箭的行為微感奇怪,但她畢竟對男女私情更感興趣,眼看窺探不到什麼猛料,就趁于敏洪走出店門前匆匆離開。

這件事並未給葉倩玉留下深刻印象,她對弩箭也似懂非懂。經過偵查員的啟發和演示,她才想起那天的經歷,在辨認圖片後,她確認當天于敏洪購買的就是一把弩箭。

偵查員趕到葉倩玉所說的那家體育用品商店求證。幸運的是商家還保存著兩個月前的監控錄像。調取的視頻顯示,購買弩箭的人是于敏洪無疑,而他所購買的弩箭,與兩起命案中的兇器的型號完全一致。

沈恕在綜合各方調查結果後,命令立即傳喚于敏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