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迷離夜 第三節

早上的朝會之後,按慣例憲宗皇帝將幾位心腹大臣留下,在延英殿里繼續探討削藩的戰事。當今天子執意削藩,連年發動戰爭,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戰績,但是國家的財力和兵力都已捉襟見肘。今歲以來,討伐淮西藩鎮的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戰事向著曠日持久的局面發展。朝中主和的聲浪四起,不少朝臣紛紛勸諫皇帝停止勞民傷財的討伐,向淮西服軟以求安寧。極力主戰的憲宗皇帝陷入空前的壓力之中。

憲宗皇帝性格剛烈,從內心來說是絕不肯向叛臣逆子妥協的。在這種情形下,朝中不多的幾名堅決主戰的臣子就成了皇帝最仰賴的人,被皇帝當成了心理支柱。御史中丞裴度便是其中之一。每日朝會後的延英殿召對,裴度總是皇帝欽點必須參加的要臣。裴度也積極地為皇帝出謀劃策,分憂解困。

不過,裴度在今天的延英殿召對中卻不像平時那麼專心。召對一直持續到申時才散,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並肩而行,向南走去中書省。夕陽下的大明宮處處金光閃耀,幾乎使人睜不開眼睛。

行至半路時,武元衡才問裴度:「中立是有心事嗎?」他和裴度的私交很深,所以有此一問。要知道武元衡相公向以孤傲著稱,從來不愛多管閑事。

宰相的關心裴度自然得領情,便細說起原委來:

大約在半個月前,裴度收到了兄長裴昇遺孀甄氏的書信,信中稱長女玄靜將來長安探訪叔父,並寫明了出發的日子。

裴度計算好車程,從十天前起就安排家人每天守在長安城東北面的通化門,迎候裴玄靜。自蒲州來長安的通衢大道直對通化門,正常情況下裴玄靜不可能從其他城門進入長安。

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裴玄靜始終杳無音訊。

裴度心急如焚。他自責聽信了甄氏的話,沒有派人專程去永樂縣把裴玄靜接來。玄靜一直是兄長裴昇最鍾愛的女兒,假如侄女真出了什麼事,裴度怎麼向去世的兄長交代?空等了幾天之後,從不假公濟私的裴度專門去拜託了金吾衛,請他們幫忙在長安城內外留意裴玄靜的下落。

他還派出最得力的家僕王義趕往永樂縣,沿途搜尋裴玄靜的蹤跡。從長安到蒲州其實並不算遠,王義騎馬日夜兼程的話,三天便可打個來回。可是王義三天前出發至今,不僅沒有任何消息傳回,連他自己也下落不明了……

聽到這裡,武元衡思忖著問:「永樂縣的裴家娘子……我依稀記得,那裡前些年出過一個『女神探』,好像就姓裴?」

裴度道:「咳,那就是下官的侄女玄靜。」

「果真是她?」武元衡的眼睛倒是一亮。

裴度悻悻地點了點頭。

武元衡微笑了:「既然如此,中立且放寬心吧。『女神探』能有什麼危險呢?說不定是碰上什麼奇詭的案子了,正樂不思蜀地忙著破案呢。」

明知宰相是在寬解自己,裴度也不得不擠出一個苦笑。

他們剛好走到中書省前,卻見金吾衛士領著一個家僕模樣的人疾奔而來。

「王義!」

王義直衝到裴度面前,躬身道:「阿郎,侄小姐找到了!現已送回府中。」

裴度大喜:「太好了。」

「不過……侄小姐受了風寒,找到時正昏迷不醒。」

裴度忙問:「請郎中了嗎?」

「郎中來看過了,說並無大礙。」

裴度這才略略鬆了口氣。

武元衡在旁邊說:「我說不會有事的吧?中立快回府去看看吧。」

裴度趕緊向武元衡致謝告辭。

武元衡微微頜首,「我倒想一睹『女神探』的風采,不知今後有沒有機會?」

「唉呀,鄙侄女怎能有此榮幸。」

宰相但笑不語。

裴度匆忙而去,武元衡獨自一人踱入中書省,端坐案後。少頃,見四下無人,才從袖中褪出一個小小的紙捲來。

輕輕展開,原來是數張疊起的紙片。武元衡緊鎖雙眉,一張一張看過來。

其實他已經看過許多遍了,早就能倒背如流——每張紙上都寫著一句恐嚇的話,比如「汝命休矣」,或者「汝不予,吾來取」等等。

這些恐嚇信帶給當朝宰相的與其說是恐懼,倒不如說是荒唐和悲哀。

又過了許久,武元衡取過蠟燭點燃紙片,看著它們在眼前燒成灰燼。

武元衡很清楚地知道威脅來自何方,所以並不畏懼。令他傷腦筋的是隱藏在威脅背後的企圖——他們要的並不單單是他的命。

武元衡迫切地需要一個幫手,卻偏偏不能把內情透露給任何人。為此他已經煩惱了很長時間……等等,武元衡突然靈光一現:莫非上蒼真的為他送來了一位?

她能行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