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爭持不下 美英的戰爭叫囂

儘管華盛頓未告知李奇微細節情況,但是他們不堅持強硬的談判立場,這種看來「軟弱」的表現是因為他們相信,任何監督過程都不能確保共產黨不發動新的攻擊。如前所述,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和溫斯頓·丘吉爾首相1951年11月在巴黎的一項英美聯合宣言中一致認為,停戰之後任何擴大戰爭的行為都將導致聯合國軍對中國大陸的直接攻擊。後來在11月於羅馬舉行的艾奇遜、布雷德利、羅伯特·洛維特(他已於9月接替患病的喬治·馬歇爾將軍任國防部長) 和英國參謀部的會議上,對這個問題又進行了討論。艾奇遜認為,要達成一項能夠提供真正充分的監督系統的停戰協議可能是做不到的。洛維特補充說,由於共產黨的主要基地都在鴨綠江以北,凡是限制在朝鮮之內的監督都不能保障戰爭不重新發生。艾奇遜要求英國人發表一項聯合宣言,揚言如果中國人破壞停戰就進行報復。英國人看來更贊成轟炸「滿洲」而不是進行海上封鎖。12月19日,參謀長聯席會議問李奇微,對一項向中國人提出的警告有何意見,這項警告是:「在朝鮮的新一輪侵略將導致新的戰爭,這場戰爭將會給中國帶來美國及其盟國認為軍事上可實施的全面懲罰。」

李奇微認為他的部隊不能實施多少這種「全面懲罰」。一旦簽訂了一項停戰協定,中國人肯定打算加強他們的空中實力,而且他已被告知,聯合國軍不能指望有什麼重大的增援。李奇微問參謀長聯席會議,國務院是否了解這一警告的含義。他在1月7日打電報說:「在我看來,除非準備接受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全部後果,並批准使用原子武器,否則聯合國軍事力量對紅色中國進行懲罰的可能性將是無效的。」

李奇微又一次被置之不理。1952年1月10日,參謀長聯席會議給他發去一份由國務院起草的,甚至更為軟弱的美英「宣言」文本,請他提意見。該草稿說,破壞停戰的後果「將是十分嚴重的,以致十之八九,交戰行動不會只限制在朝鮮國界之內」。李奇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覺得這種方法毫無意義。「在現有的能力下,本軍不能給中國造成足夠的威脅……以制止它發動新的侵略。」他說,唯一切合實際的辦法是,一攬子解決整個停火,不要留下任何問題待以後解決。

最後,雙方心照不宣地同意把重建機場問題暫且掛起,轉而解決其他問題。在1月初的幾天中,聯合國軍與共產黨就戰俘問題又爭吵不休了,這個問題佔據了和談的中心長達18個月之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