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和談密徑 前往談判桌

馬修·李奇微將軍在挑選率領聯合國軍談判團團長的人選時,希望找到一位有自制力的高級軍官,他要能忍受共產黨長達幾小時的辱罵而不致發脾氣,並且在會談結束時能以強詞對答。聯合國軍的談判策略將由華盛頓專門擬定,聯合國軍方面每天發言的文本都由電報詳細轉達。李奇微預料共產黨人會力圖通過談判使聯合國屈服,以疲勞戰術贏得談判。李奇微想給共產黨找一個對手,正如他對一位副手所說:「那人能夠一連坐上6個小時,既不眨眼,也不想抽空解小便。」

這樣,李奇微選中了海軍上將C.特納·喬伊,他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沙場老將,現在統管遠東海軍部隊。喬伊把擔任非戰鬥職務的時間都用於研究炸藥。他的戰爭經歷使他得出結論,認為打擊敵人的最佳方式是消滅敵人。他個人和其他美軍司令官一樣,憎惡共產黨人和他們的意識形態,而且對從政治上限制朝鮮戰爭不甚滿意,但他仍盡職儘力,從不公開抱怨。

李奇微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沙場老將組成了聯合國軍的談判隊伍。第8集團軍副參謀長亨利·霍德斯少將,他曾在歐洲指揮一個步兵團;遠東空軍副司令勞倫斯·克雷吉少將,曾在北非指揮一個戰鬥機聯隊;最為人熟知的是令人膽寒的遠東海軍副參謀長阿雷·伯克海軍少將,他因在太平洋戰役中大膽使用驅逐艦而以「31節伯克」的名字聞名於世。韓國軍隊挑選了一位軍長白善燁少將,美國人對他印象極深,認為他「也許是韓國軍隊中最有才幹的軍官」。

亞洲問題專家們煞費苦心地向李奇微的談判班子就與中國人和朝鮮人打交道的問題提供了心理方面的建議:必須小心謹慎地不使他們不必要地丟失面子。東方人希望有一條撤退的「金橋」,並通過這座橋撤離不自在的地方,但又不至於看來是放棄它。英語、朝鮮語和漢語的互譯是必不可少的,這意味著語義和語言方面的問題。李奇微告誡說:「不確切的翻譯將導致基本和持久的誤解。」

李奇微對談判寄予厚望。如果繼共產黨軍事上的失敗之後,談判班子能夠再巧妙地處理停戰問題,「那麼歷史將記載,共產黨的軍事擴張在朝鮮達到極限。從此之後,共產主義本身便開始在亞洲衰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