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爆發 聯合國決議

與此同時,在紐約的成功湖畔,把這場戰爭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的工作正在迅速進行。以查爾斯·諾伊斯為首的美國代表團發現,國務院起草的關於譴責北朝鮮「無端侵略」以及要求聯合國制止這場戰爭的決議案遇到了重重阻力。

反對意見主要來自英國、法國、埃及、挪威以及印度等國。僅憑星期日中午收到的零星情報,聯合國怎能斷定是哪一方最先挑起戰端的呢?有人認為,「這是朝鮮人在打仗」,應該把它看作是一場內戰。埃及代表馬哈茂德·法齊·貝建議,鑒於兩個朝鮮長期以來處於敵對狀態,「無端」一詞要刪去。法國代表讓·肖夫爾提出對提案做些更改,命令雙方,而不僅僅是北朝鮮人停火。諾伊斯「竭力陳詞」反對修改。相反,土耳其和澳大利亞的代表要求通過一項「採取強硬路線」的決議。

挪威政治家、聯合國秘書長特里格夫·賴伊在猶豫不定的代表團中間展開工作。在他看來,北朝鮮的行為就是「明確無誤的侵略——顯然經過精確算計和精心策劃,並具有出其不意的所有因素,這讓我回想起納粹侵略挪威的情況」。賴伊個人感到憤怒,因為僅僅一個月前,他訪問莫斯科時還受到了蘇聯人的熱情款待,當時蘇聯人大談特談和平的意願。他感到,蘇聯人「一直在營造一種和平氣氛,完全為的是發動這場猝不及防的進攻」。

一個能讓國務院感到滿意的決議最後文本於星期日下午6時左右,即杜魯門從獨立城回到華盛頓前一個小時,在安理會以9票對0票獲得了通過。決議對北朝鮮軍隊「向大韓民國發動武裝進攻」表示「極大的關切」,並且呼籲「立刻停止敵對行動」,北朝鮮軍隊應撤回三八線。

蘇聯代表團並未返回安理會參加投票,因此失去使用否決權置決議於死地的機會,這並不使人感到意外。決議責成聯合國採取的不過是道義上的支持(澳大利亞代表尚恩認為,「顯然」共產黨人對這一決議根本不屑一顧)。但是,這一決議把挑起戰爭的責任歸罪於北朝鮮人,它在這方面具有法律效力,因而艾奇遜當時感到心滿意足。要忽悠聯合國做出更為強有力的命令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必須見機而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