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爆發 杜魯門中斷休假

由於杜魯門在獨立城接到的第一批報告調子樂觀,因此華盛頓的官員都不願意打擾總統度假。上午10時左右,白宮的副新聞秘書埃本·艾爾斯驅車前往杜魯門的住宅,並與總統在他的圖書館內閑聊。艾爾斯說:「總統可不是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憂心忡忡的人,他對任何事件都不會情緒激動或者失去控制。……一個人只要當上了總統,就不會坐立不安,急得團團轉,或者精神過度興奮。他只想保持清醒的頭腦。」

談畢,艾爾斯走出來會見簇擁在大門外的記者。他說總統表示「關注,但是並不驚慌」。

按照原定的休假計畫,杜魯門總統去了他兄弟維維安的農場,出席星期天晚上舉行的家宴,但是本能驅使他午前就返回他在獨立城的家中。「我琢磨著艾奇遜會來電話,他果然打來了。」中午12時35分,艾奇遜建議總統「儘速」返回華盛頓。

經過一陣忙亂之後,杜魯門集合了他的隨從人員,急速趕往堪薩斯城機場。1時57分,「獨立號」座機升空。隨行記者們因為這個周末無新聞可采,星散各處,致使預訂的美國航空公司包機沒法跟隨起飛,直到下午5時。杜魯門的幾位助手也尷尬地登上記者們的包機,他們被總統的突然離去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飛返華盛頓的途中,杜魯門獨自思索,他斷定這場進攻是由俄國人慫恿的。他說:「我敢肯定……必須以牙還牙。我得出的結論是,唯獨實力才是俄國獨裁統治者唯一懂得的語言。我們必須以實力為基礎給予迎頭痛擊並擊敗他們。」

為了打發那個星期天下午返回華盛頓的數小時飛行時間,杜魯門回想著他認為較為相似的以往的危機情景: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墨索里尼入侵衣索比亞,海爾·塞拉西皇帝向國聯抗議遭冷遇;希特勒進軍薩爾盆地,「這本來可以被法、英兩國阻止,如果他們行動一致的話」。杜魯門認為:「如果俄羅斯專制國家想要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獨裁政權的後塵,就應該讓他們在朝鮮遭到迎頭痛擊,就像逼他們戰後撤軍伊朗,以及後來向鐵托發出『的里雅斯特最後通牒』那樣。……」

飛行途中,杜魯門發出一份電報,要求艾奇遜以及軍方高官和外交顧問當晚在布萊爾大廈舉行戰略會議。在白宮修繕期間,杜魯門一家居住在布萊爾大廈,這座通常供貴賓下榻的豪華飯店坐落在白宮以西,僅隔一個街區。

杜魯門接著招呼財政部長約翰·斯奈德去他的包艙。總統說:「我不清楚事態有多嚴重。」「他們在華盛頓似乎認為局勢相當嚴重。」他大聲地自言自語道。「我真弄不明白,」他對斯奈德說,「我實在不知道俄國人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這件事。我們知道,朝鮮人一直由中國人訓練,並且得到充分的物資供應——俄國人向他們提供坦克、飛機並且訓練他們的飛行員。不過,我還知道中國人在那裡擁有大量的人力,萬一事態嚴重,就可以投入使用。」杜魯門認為,入侵事件使「聯合國保護其成員國免遭侵略的協議面臨一場考驗」。

杜魯門轉而問起斯奈德的本職工作。「假如局勢嚴重,你認為財政部可以立即採取些什麼措施?」他們商討了制止國會正在進行的削減消費稅的努力(打仗需要花納稅人的錢),兩人同意撤回幾天前剛剛完成的下一財政年度預算方案。斯奈德建議:「如果情況嚴重,我們應當立刻著手研究目前的稅額要增加多少以及確立哪些新的稅收項目。」

杜魯門表示同意,然後聊了一會兒關於一旦戰爭來臨,「要極為小心謹慎,避免出現過於龐大的赤字」。他看著斯奈德,說:「你我都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因小事開始的。」

北朝鮮人發動了一場入侵,這一事實已經毋庸置疑;華盛頓的外交與情報界開始轉而問為什麼。杜魯門的臨機判斷認為,是克里姆林宮下令發動了這場新的戰爭,這在華盛頓得到了廣泛的贊同。星期日出籠的連篇累牘的分析報告一開頭都以蘇聯應該承擔責任的假設出發。

蘇聯惹是生非、在其他地區頻繁調動的徵兆處處可見。國務院第一流的蘇聯問題專家喬治·凱南(曾任駐莫斯科大使)接到口信,杜魯門希望就「俄國在其他地區採取進一步行動……這是不是俄國人一系列行動的開端」等前景問題傾聽他的意見。凱南召集其他幾位克里姆林宮問題專家審閱了情報報告以及近期往來的電報。令人不安的徵兆是顯而易見的。在過去的六個月里,蘇聯人通過海路和鐵路將大量武器裝備和輜重源源不斷地運入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至於原因,分析家們則眾說紛紜:這些物資只是用來替換陳舊的武器,還是供夏季演習使用?是用來支持游擊活動,還是儲存供當地部隊或者蘇軍未來作戰中使用?蘇聯人已經宣布,黑海艦隊將於當年夏末在靠近土耳其的沿海水域舉行大規模演習。正如一份情報指出,這些演習「公布了一次擬議中的模擬進攻土耳其,並伴以兩棲登陸演習的令人生畏的細節」。為了擴大威脅「入侵」的範圍,蘇聯人計畫使用2500架飛機和足夠的登陸船艦,發動2個師的攻擊。深陷政治動亂和經濟動蕩的伊朗,也給蘇聯提供了一個「勝之不武」的機會,如果他們選擇揮師前來的話。

但是,蘇聯是否就要對這次入侵負責呢?在那個星期天,杜魯門、艾奇遜,以及實際上華盛頓官方的每一個人都本能地設想成這樣。蘇聯參與共謀的證據並不充分,然而確鑿無疑。蘇聯前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里敘述了這段情景。他的回憶錄1970年在西方出版,這份資料來源不明,但是被諸如愛德華·克蘭肖等蘇聯問題專家認為是正宗貨色。根據赫魯曉夫的敘述,金日成在1949年末拜訪了斯大林,並告訴他「北朝鮮人想用刺刀尖捅一下南朝鮮」。一次攻擊將會觸發南朝鮮的內部爆炸,並很快把李承晚趕下台。「按理說,斯大林不會反對這個主意,」赫魯曉夫評論說,「這更加符合他的共產黨人信念,因為這場鬥爭將是他們的內部事務,兩個朝鮮會自己搞定。」

但是斯大林反應謹慎。他告訴金回到北朝鮮去好好考慮這個主意,再拿一個具體計畫過來。幾個月之後,金又來到莫斯科,他對「成功絕對有把握」。斯大林仍有懷疑。用赫魯曉夫的話來說,他擔心美國人「會跳進來」。但是金爭辯說,他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一舉擊潰南朝鮮,這就可以避免美國的干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在斯大林的建議下也跟金談過話。

最後決定是在莫斯科郊外斯大林別墅里舉行的一次情緒高漲的晚宴上做出的。金滿懷激情,大談他將如何治理一個統一的朝鮮——北方的工業與南方的農業相得益彰。赫魯曉夫評論道:「我們祝願金日成取得每一個成就,為全體北朝鮮領導人乾杯,期望他們鬥爭勝利的一天。」

然而,斯大林採取了最後一個步驟,表明他對這個計畫仍然心存疑慮,而且對被拖入與美國的直接對抗有著明顯戒心。蘇聯人在北朝鮮軍隊的每一個層級配有多達150名顧問,最低到營一級;在全國共有7000多名顧問。正當金日成準備南征時,斯大林下令大部分顧問返回蘇聯。這個「令人費解的」決定讓赫魯曉夫感到驚訝,他向斯大林請教。

斯大林立即回應說:「我們的顧問留在那裡太危險,他們可能被俘。我們不想在那裡留下把柄,被指責參與這樁事情。這是金日成的事情。」

在赫魯曉夫看來,撤走蘇聯顧問從外部註定了北朝鮮入侵的失敗。戰爭的頭幾個星期,北朝鮮人民軍推進神速,然後在8月中旬,受阻於南方港口釜山附近的聯合國軍防禦陣地。「如果我們沒有拒絕為金提供合格人員以幫助部署兵力和指揮戰鬥,」赫魯曉夫說,「北朝鮮毫無疑問就打贏了。」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里確實強調了一點:「這場戰爭不是斯大林的主意,而是金日成的。金是發起者。當然,斯大林沒有去勸阻他。」

星期日下午的頭幾個小時,迪安·艾奇遜在辦公室里一直忙於開會,進一步推敲各種意見,以便晚上向總統彙報。下午3時30分許,他把與會者一一打發出去,聲稱他希望獨自一人做文件口述。艾奇遜的回憶錄對這段時間的敘述多少有點讓人困惑,他說他在整理各種建議以便呈報總統。當然,實際上他的第一批建議,即上午發往東京的那些「參考意見」,已經擱在案頭。那天下午,艾奇遜是在為採取更加強硬的軍事行動準備論據。他毫不遲疑地譴責蘇聯發動了這場進攻,並且認為這是對美國「公開的赤裸裸的挑戰」,畏縮後退將極大地損害美國的力量和威望。他認為「實力施加的影響……有著重大的威懾意義」。

艾奇遜獨自留在辦公室里,在一本律師用的黃色便條本上信筆塗寫,他認為美國必須施加這種實力的影響——他希望與聯合國共同行動,但如果必要,就單槍匹馬地干,他知道盟國提供的任何部隊在「軍事上都是無足輕重的」。艾奇遜的回憶錄以及那天國務院的會議記錄都未表明人們的擔心,即美國如果決定去南朝鮮打仗,可能無法徵集到足夠的兵員。在幾個月以後出現的一系列緊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