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爆發 制訂反應計畫

美國東部時間星期日上午,當參謀長聯席會議最終舉行一次朝鮮局勢的圓桌討論會時,迪安·艾奇遜已經突顯出來,他要求聯合國通過一項外交解決方案,儼然成了這場危機中華盛頓方面的主事人。參謀長們的會議開得漫不經心,他們對美國的軍事干預沒有興趣。早在幾個月前,他們已經擬訂出一項對付入侵的應急計畫。這項計畫不是在危機的壓力下做出的臨機決定,參謀軍官們回顧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杜魯門總統闡述的美國對朝政策,認為朝鮮對美國無「戰略利益可言」。應急計畫(已獲杜魯門批准)如下:一旦發生入侵,美國將儘快撤出所有的軍事人員、外交官和平民,必要時動用空軍掩護;美國無論如何不能捲入朝鮮戰爭。

在發生危機的星期日乃至以後的幾天里,參謀長們對危機的態度似乎是希望執行那個應急計畫。他們沒有得到任何指示,這表明華盛頓沒有誰認為應該改變這一精心制定的不捲入政策。

布雷德利將軍也認為沒有必要對這件事大驚小怪。那天早些時候,布雷德利在與他的同事們開會之前,起草了一份記述他的遠東之行的備忘錄。他在朝鮮曾經與再次被任命為駐韓軍事顧問團團長的羅伯茨將軍交談過。羅伯茨將軍顯然對韓國陸軍的戰鬥力絲毫不表懷疑,而他在3月8日給博爾特將軍的那封悲觀的信中卻曾經對此表示懷疑(見前文第31頁)。如果他說真話,就等於默認了他要建立一支精銳的韓國陸軍的使命未獲成功(也許表面上這是一項不可能的使命)。於是,他採取上司想聽什麼就說什麼的辦法:報告一切順利。這一說法極不準確,以致近乎憑空捏造。

布雷德利也具有走馬觀花的訪問者聽啥信啥的傾向,他離開亞洲時對南朝鮮的生存能力頗為樂觀,對北朝鮮軍事實力則有所懷疑。他在那份給同事們的備忘錄中寫道:「我認為南朝鮮在當前的進攻面前不會一觸即潰,除非俄國人積极參加戰鬥。」但是,一旦南朝鮮陷落敵手,美國就應該增援台灣,以抵消對亞洲其他地區的不利影響。

當天下午,布雷德利將軍和國防部長約翰遜確信無須留下來處理危機,便乘飛機去弗吉尼亞的諾福克,出席一次事先安排的各界顯要人物的會議。

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非正式會議結束之際,五角大樓的電訊中心源源不斷地接到漢城發來的電報。用勞頓·柯林斯將軍的話說,大多數電報「沒有過分的警告內容」。上午10時35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軍事情報處收到麥克阿瑟司令部發來的一份情報綜述——雖然內容不甚準確,但是令人極為振奮。報告估計了雙方的力量對比,3個北朝鮮師對付4個韓國師,韓國的第5個師正在開赴前線。事實上,北朝鮮至少投入了7個多師的兵力,向4個嚴重缺員的韓國師發動進攻。到目前為止所丟失的領土都是應急防禦計畫意料之中的,這也算不得「一回事」。麥克阿瑟的司令部認為,儘管「從北朝鮮投入的力量和戰略意圖來看」,他們的進攻是「猛烈的」,戰術上也實現了突然性,但無論如何其最終目標尚不明確。麥克阿瑟報告說,他已下令向南朝鮮運送彈藥,並且建議當時集結在菲律賓附近的第7艦隊開赴朝鮮,以防萬一。

但是,樂觀的電報並未使人稍微輕鬆片刻,甚至在收到這份電報之前,與東京的直接聯繫就表明,朝鮮局勢的現實情況對麥克阿瑟及其參謀人員突然變得清晰逼真了。聯繫是通過一次電傳打字會議與麥克阿瑟的情報官威洛比將軍進行的。

威洛比聽起來有些驚慌。北朝鮮的兩個師正沿著公路向位於議政府市的一個重要的道路樞紐推進。據報,40輛坦克已進至距離該市5公里(3英里多一些)的地方。他警告說:「坦克經議政府實現突破,已成大勢。」但是威洛比還是帶來一些樂觀情緒:韓國部隊正在有序後撤,平民精神狀態良好,「據悉」政府「指揮若定,內部秩序井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