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

8月18日。

悠木和雅在上午11點,就來到了《北關東新聞》報社。昨夜負責收尾的悠木,本來不應該這麼早就來的,但是,為了跟出版部副主任貝冢商量,可否出版一本關於日航空難的書,悠木和雅便提前來到了報社。

昨天夜裡,悠木和雅曾經給貝冢打過電話,貝冢開始非常冷淡地予以拒絕,但是,聽悠木說完自己的想法以後,貝冢又覺得可行,讓悠木和雅早點兒來報社,和他具體地談一談。

把關於這次空難的報道編成一本書,是第一個山峰翻過來以後,悠木和雅很快在心裡,形成的另一個想法。翻過了第一座山峰,只不過是對這次日航空難的報道的開始。不說別的,把520個遇難者的遺體的身份完全辨明,就不是很快就能夠完成的,更不用說遺物的確認、飛機殘骸的搬運、遇難者家屬到現場哀悼、祭奠儀式等……取材任務繁重得很呢。

但是,不論多麼大的事故,隨著時間的推移,記者也好、編輯也好,士氣漸漸低落,那都是正常的現象。不但悠木和雅本人是這樣,從整個大辦公室的氣氛,也可以看得出來。

空難剛剛發生的時候,人們感到萬分驚愕,萬分震撼,但是,新聞這東西總會失掉新鮮度,乃至腐爛變質。關於這一點,當過多年記者的悠木和雅,心裡是非常清楚的。

因此,悠木和雅想編一本書,把日航空難記錄下來,延長這個特大新聞的壽命,從而改變報道一結束,就被遺忘的現狀。另外,作為「日航全權」,也應該慰勞一下,那些到現場採訪的年輕記者,可以說是一種義務感吧。

空難發生以來的一個星期里,悠木和雅派到現場的記者,多達50人次,他們寫的稿件,大部分都沒有能夠見報,都在悠木和雅的抽屜里塞著呢。把這些稿子重新琢磨琢磨,潤色加工,編成一本書,就可以把採訪過這次空難的記者的名字,全都記錄下來。

如果想寫新的感想,川島可以寫寫第一天,自己沒有能夠爬上御巢鷹山的懊悔,玉置可以寫,寫由於「全權」悠木和雅的判斷失誤,使爆炸性消息從手邊溜走以後的憤懣……

「也許自己就是為了這個,才想到要編這本書的吧……」

悠木和雅一邊這樣想著,一邊順著樓梯上樓,順著二層的游廊向西樓走去。強烈的陽光從游廊頂部的採光窗,熱烈地照射進來,晃得悠木和雅的眼睛生疼。今天又是一個大熱天。

推開出版部的門,好幾張臉立刻扭過來,其中之一是副主任貝冢的。跟貝冢的視線撞在一起的時候,悠木和雅感到一種不祥之兆,因為他的表情跟電話里的口氣,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好像對悠木的到來很反感。

「來啦?到裡邊兒來談吧。」貝冢指了指裡邊的主任辦公室。

悠木和雅默默地跟著貝冢,往屋裡走去,心裡這個罵呀:「畜生,你小子把我領到,茂呂主任那裡去幹什麼,我是因為知道茂呂不會同意,才找你這個當過記者的副主任的!……」

茂呂主任裝腔作勢地,把悠木和貝冢讓到沙發上,然後,很不情願地把正在看的一本書合上,又把老花鏡摘下來,放進一個眼鏡盒裡,又從另一個眼鏡盒裡,取出近視眼鏡戴上,慢吞吞地用手梳理了一下頭髮,才從大號的真皮轉椅上站起來。看錶情就知道,他已經從貝冢那裡,聽說悠木想出書的事了。

「你想出什麼書啊?」茂呂主任尖刻地問。

果然不出所料。悠木和雅知道沒有希望了,但是,他還是把自己的計畫說了出來:「把關於日航空難的報道,加工潤色一下,出一個報告文學集。」

「報告文學集?」茂呂主任鄙視地看了悠木和雅一眼,坐在悠木對面的沙發上,蹺起二郎腿,用眼神催促悠木說下去。

悠木和雅就像沒看見,茂呂那惡劣的態度似的,繼續認真地說:「我想問一問,咱們出版部能不能出版這樣一本書?」

「我剛才不是問過你了嗎?是怎樣一本書?」

「把咱們報社的記者們,在採訪日航空難的過程中,寫的報道、照的照片,編成一本書,作為一個記錄保留下來。」

「記錄?……把報紙上的報道和照片剪下來,做一個剪貼簿不就行了嗎?」

「我想用書的形式保留下來,不管怎麼說,這起世界最大的空難,發生在咱們群馬縣。」

「你想印多少冊?」

「這個我還沒有……」悠木和雅的話卡殼了,具體的問題,他還沒有認真考慮過。

茂呂主任以戰勝者的姿態,居高臨下地問:「你那書有人買嗎?」

悠木和雅已經預料到,茂呂會提出這個問題的。《北關東新聞》出版部出版的書,大部分是自費出版的。比如說,當過校長的寫回憶錄,要先統計一下,自己教過多少學生,然後決定印多少冊。因為這種書擺在書店裡,是沒有人買的。

悠木和雅明明知道,說出去也會被頂回來,還是說了:「最好能面向一般讀者,問題是能擺到書店裡去嗎?」

「只要我出面,還是可以擺到,本地出版物的架子上去的。這種東西,擺在那兒也沒人買呀!……」

「我認為關心這次空難的人還是很多的。」

「不過,群馬縣的人,好像沒有人坐那架飛機吧?」

悠木和雅愣了一下,忽然注意到:自從自己走進出版部以後,沒有見過一份《北關東新聞》,難怪茂呂不知道。

「不,群馬縣有一個人遇難。」

茂呂窘住了,但很快就恢複了傲慢的態度:「才一個呀?那算什麼?」

突然,一直尷尬地坐在旁邊沒說話的貝冢,向前探了探身子說:「出一本簡裝雜誌之類的,小冊子怎麼樣?」

「什麼?……」茂呂不滿地瞪了貝冢一眼。

貝冢雖然害怕了,但是,他畢竟在編輯部當過記者,還是想幫老同事悠木和雅一把的。他謹慎地解釋道:「別太厚了,文字和照片都不用彩色的,花不了多少錢,事先到縣警察局、自衛隊、消防隊征訂一下,也許還能賺點兒錢,擺在書店裡也能賣。」

「渾蛋哪你?那跟《上毛新聞》出版的《群馬畫報》,能有什麼區別?……人家是縣政府給出錢,賠了錢有人給兜著,咱們是自己出錢,賣不出去,賠錢的是咱們自己!……」

「不過,聽悠木說,他想編的書,是新聞報道的深刻化和文學化,還是很有特點的。」

「得了吧,這種東西,《星期五》和《焦點》之類的雜誌,弄得夠花哨的了,你再弄一本四不像,你覺得會有人看嗎?」

「那倒也是……」貝冢退縮了。

「算了,不打攪了!……」話到喉嚨口,悠木和雅又咽了回去。

茂呂滿臉不高興地看著悠木說:「一般體裁的書,也一樣沒有人買!……不管怎麼說,這種書要做的話,《朝日新聞》啦、《讀賣新聞》啦,變戲法似的一下子就做出來了。不光是速度,內容也是我們沒法比的!……」

「我可以斷言:到御巢鷹山現場採訪的,北關記者們寫的稿子,一點兒都不比別的報社記者遜色!……」悠木和雅有些激動地說。

「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吧?地方報紙就是地方報紙,你得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你們這些個編輯也是,一看事故很大,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以後再想起什麼歪點子的時候,先往自己頭上澆兩瓢涼水,再跟上邊說!……」

「還沒跟上邊說呢。」悠木和雅說著,站起來就往門外走。

茂呂那厭煩的聲音,從後邊傳過來,鑽進悠木的耳朵里:「傻瓜!……明明知道會碰釘子,還跑這裡來討沒趣兒,吹捧編輯部的書,我能給他出嗎?」

這才是茂呂的心裡話。悠木假裝沒聽見,大歩走出出版部。

出版部的人們,沒有一個人抬起頭,來看悠木和雅一眼,都在忙著修改自費出版的書稿。在他們眼裡,賺錢比日航空難的報道有意義多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