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第二天即1985年8月15日的早晨,在編輯部主任的辦公室里,主任粕谷、副主任追村、社會科科長等等力、整理科科長龜島……編輯部的主要幹部都在場。

悠木和雅走進屋裡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理他,就連平時關係比較好的龜島,也對他板著臉。

悠木和雅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果然,會議的第一項內容,也許就是等等力宣布,解除悠木的「日航空難報道全權負責」。他甚至想自己主動提出,解除這個有名無實的「全權」。

但是,會議的議題完全是另一回事……

「現在開會,研究今天的版面,怎麼安排比較好,請大家拿出各自的智慧來。」粕谷來了一個簡短的開場白,環視著大家。

今天的版面安排,確實需要智慧。有三個方面的內容都非常重要:一是繼續報道空難事故,二是戰爭結束40周年紀念日,三是中曾根首相正式參拜靖國神社。

最讓人頭疼的,是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內容。你說這是那位「鄉土宰相」 的英明決斷也好,盲目蠻幹也好,作為一張地方報紙,如何處理,還真是挺難辦的。空難事故發生以來,一直保持沉默的政治科科長守屋和副科長岸本,被粕谷安排在上座,就是這個原因。

「我看,中曾根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報道,應該安排在頭版頭條位置。」守屋先發制人。

大概是從守屋說話的口氣里,聞到了「政治臭味」吧,等等力用社會科科長的表情,看著守屋說:「空難事故不上頭條了?……掉下來才四天哪!……」

「今天就來個掛肩吧。作為戰後第一個,正式參拜靖國神社的首相,不弄個頭版頭條,怎麼也說不過去吧?」守屋毫不退讓。

「別用過年的感覺說話!……」等等力嚴肅地說。

「過年的感覺?什麼意思?」

這兩位同年進報社的同行,都互相瞪起了眼睛。

「這次跟他當上首相以後,第一次回故鄉,完全是兩碼事!……」等等力嚴肅地說,「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是有問題的!不但在野黨和宗教團體會反對,中國、韓國也會提出抗議的!……」

「那又怎麼樣?……日本國內的事情,用不著外國說三道四!……」守屋憤憤地說,「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向為國捐軀的英靈表達悼念之情,那又有什麼不對的?」

「政教分離你懂不懂?正式參拜有可能是違憲的!」

「所以我才說,這條新聞非常非常的重要嘛!……絕對不比空難事故遜色!」

「死了520人呢?」

「群馬縣縣政府所在地——前橋大空襲死了多少人?」

「少說這種沒有用的廢話!……」等等力憤憤地說。

「等等力!你小子才是過年的感覺呢!……」

「你是什麼意思?」等等力質問著。

「事故越大你越高興!死人越多你越高興!……」守屋諷刺地說,「不過嘛,雖說是欠的空難事故,也是別人送來的事故!……日本航空的事故,根本就不是本縣的素材!……」

悠木和雅不禁看了守屋一眼。

「別人送來的事故」,悠木早就料到,有人會說出這種話來,沒有想到的是,在社會科與政治科之間的爭論中說出來了。

悠木和雅把視線收回來,低頭看著自己的手。他對守屋的不滿,也就是看了他一眼而已,並沒有產生空難事故,被他輕看了之類的想法。

當然,今天如果把頭版頭條,讓給了中曾根康弘參拜靖國神社,整個編輯部對空難事故的報道,就會熱情大減。空難事故全靠「世界最大」啦、「前所未有」啦,等等空洞的詞句支撐著,守屋的話一針見血,所謂「過年的感覺」的指摘,也不是無的放矢。編輯部的人們,誰都不敢正視「別人送來的事故」這個事實,而是把「世界最大」作為興奮劑,去消減著自己的睡眠時間。

守屋跟等等力的爭論,很快就結束了。互相牽制一下而已。《北關東新聞》跟全國性大報不一樣,單位小,人員少,政治科跟社會科,沒有根深蒂固的矛盾。除了悠木和雅一直是社會科的記者以外,在座的編輯部幹部們,幾乎兩邊都干過。《北關東新聞》稱得上勢不兩立的,是編輯部門跟經營部門,社長派跟總經理派。

粕谷故意使勁兒嘆了一口氣,把大家的視線吸引到他這邊來:「守屋,假如中曾根首相上頭版頭條的話,你準備怎麼上?……我的意思是內容,光是吹捧不行吧?」

「當然也要刊登,在野黨發表的批判性談話。」

「那樣的話,會不會讓讀者認為,我們是為了打中曾根的板子,才讓他上頭版頭條的?讓中曾根首相的陣營認為:我們的姿態,跟《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是相同的呢?」

「這倒也是,」守屋想了想,繼續說道,「整體上還是要,給人以『中曾根幹了一件大事』的印象,在大標題的配置上,下一點兒工夫,問題不大。」

粕谷雙臂交叉抱在胸前問:「首相如果上了頭版頭條,福田 陣營會怎樣理解呢?」

「這個嘛,如果他們覺得沒有批判,心裡也許不痛快。」

「這小子該受不了了……」

《北關東新聞》在「角福戰爭」 中吃盡了苦頭。當時擔任編輯部主任的白河發出指示,避免批判當時的競選者之一的中曾根,結果福田陣營都不訂《北關東新聞》了,損失慘重。

緊接著,福田糾夫在總選舉中,以178281票的絕對優勢,戰勝了中曾根康弘。這個數字接近《北關東新聞》的訂閱量。所以,得罪了「福田黨」可了不得——報社的幹部們,都了解這一點。

粕谷把臉轉向副主任追村:「你看呢?」

「我看嘛,頭版頭條倒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追村今天沒有以往的乾脆勁兒。按說討厭自衛隊,就應該反對中曾根康弘,可是,社長白河是親中曾根的,這讓追村左右為難。粕谷把他當作暗藏的「福田黨」加以追問,使他躲閃不及。

粕谷又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地說:「看起來,非得問一問飯倉總經理不可了……」

房間里的空氣,頓時緊張起來。

飯倉總經理外表看上去像個紳士,外號「黑社會的教授大哥」。在《北關東新聞》報社,他是最接近福田糾夫的一個存在。

粕谷以「調停專家」的口吻,對守屋說:「關於這次參拜,飯倉總經理沒說什麼嗎?」

飯倉雖然不主抓編輯部的工作,但是,經常給編輯部的大辦公室打電話,通報什麼「福田的意見」啦,「福田的反應」啦,等等。編輯部的幹部們,對飯倉的行動看法不一,但都可以通過「飯倉情報」,或多或少地了解到,福田糾夫陣營的想法。「飯倉情報」往往比記者們通過福田的秘書,搜集來的「秘書情報」更加準確,更接近福田糾夫本人的所思所想。

「為什麼這一次,他什麼都不說呢?」粕谷不耐煩地問。

「恐怕是在靜觀局勢變化吧。」回答粕谷問話的是追村,大概是聽到飯倉的名字以後,他也憤憤不平起來。

「靜觀?為什麼?」粕谷這麼一問,追村馬上指手畫腳地說了起來,「後發制人嘛!……咱們要是來個頭版頭條,他就可以批評咱們吹捧中曾根。總經理這次划拳打算後出,真不愧是黑社會的教授大哥!……」

粕穀神情憂鬱地點了點頭:「要盡最大努力,不被別人鑽空子。追村,你下結論吧!……」

「頭版頭條還是要上的,按照守屋說的,把在野黨發表的批判性談話登上去,再加上一些解說性文字消消毒。」

「解說?用共同社的?」

「共同社的解說,言辭過於激烈,讓青木寫一個比較溫和的。」

「不行!……加上我們自己的解說,那樣做太危險了,讀者會認為,那就是咱們報社的主張。」粕谷立即打斷了這個主張,「混雜著主觀看法的東西,最好不要刊登。」

「這倒也是……」追村聽粕谷這麼一說,不由得沉思起來。

大家都沉默著,誰也想不出好辦法來。可以說,在沒有摸清楚總經理的想法之前,誰也無法判斷,頭版頭條關於中曾根康弘去參拜靖國神社的新聞,到底該怎麼登好。

粕谷把龐大的身軀,靠在沙發背上,環顧四周問:「你們想一想看,《上毛新聞》那裡會怎麼做?」

整理科科長龜島說:「恐怕還是以日航空難事故為中心吧。」

粕谷對龜島的回答感到意外:「為什麼?」

「看看咱們編輯部大辦公室的氣氛,就可以推斷出來。所有的人都著了魔似的,熱衷於報道日航空難,就算咱們決定上中曾根的新聞,大家也不會有多大熱情。」

龜島的說法,顯然是一種無視事物本質的說法,但粕谷聽了以後,好像很受啟發。

「嗯,你說得有道理。」粕谷點了點頭。

龜島得意地說:「就是嘛!……報紙啊,它就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