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紅白戰線上的秘密握手 3、周恩來的電報暗語:「長工,你喂的鴿子飛了」

10月7日,一隊人馬從紅區進入白區,馳至赤白交界地——筠門嶺。

為首的,便是何長工與潘漢年。

筠門嶺,屬會昌縣的一個小鎮,扼會昌南部咽喉,東南西三面貢水圍繞,水流湍急,河的南岸高山環抱,足為屏障,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又有「鐵門嶺」之稱。

陳濟棠獨一師二旅旅長嚴應魚早已令其心腹、旅特務連連長嚴真率部下及四名轎夫,兩頂轎子在此迎候。

何長工、潘漢年一來,嚴連長就悄悄地說:「何先生,我們聽到和看到了紅軍關於團結抗日的宣傳,我們與貴軍都是炎黃子孫,真不願意看到中國人打中國人。我們歡迎何、潘先生前來會談。」何、潘二人坐上轎子,由特務連護送前行。每遇哨崗盤問,嚴連長便高聲喊道:「這是司令請來的貴客。」

喝令哨兵退去。轎夫一路跋涉,兩頂轎子順利通過哨卡,被抬到離筠門嶺四十里地的羅塘鎮,在一幢嶄新的兩層小洋樓門前停下了。轎中出來的何、潘二人,都是一身西裝,一副墨鏡,一頂草編禮帽,一副闊少爺派頭。

粵軍代表揚幼敏、李宗盛早就恭候在屋前。

雙方見面,握手,互致問候。

禮畢,潘漢年遞給楊幼敏一封朱德親筆信:

黃師長大鑒:

茲應貴總司令電約,特派潘健行、何長工兩君為代表前來尋烏與貴代表幼敏、宗盛兩先生協商一切,予接洽照拂為感!

專此,順致戎祺

朱德手啟

10月5日

信中的「潘健行」,就是潘漢年。

一年前,潘漢年曾受毛澤東、洛甫之命,和吳亮平一起與十九路軍秘密談判,簽訂聯合反蔣抗日的協定。蔣光鼐、蔡延鍇希望共產黨支持他們。遺憾的是王明「左」傾路線的領導者既不懂利用敵人內部矛盾,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同盟者,又完全聽命於共產國際顧問的指令。當首席軍事顧問曼弗雷德。施特恩表示反對時,便失信違約,坐失粉碎第五次「圍剿」的戰機,使得蔣介石在鎮壓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之後,得以從容地調轉槍口,重新集中力量進攻中共根據地,造成現在這種危機的局面。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此次談判能否成功,潘漢年心裡在默默地祈禱著:但願不虛此行。

第二天,談判在何長工、潘漢年住的小洋樓二樓一間不大的會議室進行。

旅長嚴應魚深知事關重大,專門派旅參謀長兼軍法處處長韓宗盛負責接待和保衛工作。為了加強警衛,嚴旅長還將站崗的士兵一律換上了與自己最親近的客家子弟。

談判在秘密而緊張地進行著。何長工、潘漢年遵照周恩來、朱德的指示,沉著勇敢,把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同陳濟棠的代表就停止作戰、解除封鎖、恢複貿易、恢複通訊聯絡、互通情報及抗日反蔣等事項都進行了反覆商談,雙方都各自提出了建議和條件。

經過三天三夜的談判,終於達成了五項協議:1.就地停戰,取消敵對局面;2.互通情報,用有線電通報;3.解除封鎖;4.互相通商,必要時紅軍可在陳的防區設後方,建立醫院;5.必要時可以互相借道,紅軍有行動事先告訴陳,陳部撤離四十華里,讓紅軍通過。紅軍只借道西行,保證不入廣東腹地。紅軍人員進入陳的防區用陳部護照。

當談判進入到逐條確定時,周恩來通過紅軍總部電台向粵軍電台發來了事先商定的密語電報:「長工,你喂的鴿子飛了。」何長工看了密電,心頭不覺一驚。因為他知道,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瞎指揮,第五次反「圍剿」終於遭到失敗,紅軍很快就要進行戰略轉移了。但是,沉重、憤恨、痛切的情緒在談判桌上卻不能流露絲毫。

儘管如此,粵軍代表還是敏感地問道:「你們是否要遠走高飛了?」

何長工反應極快,馬上口氣平靜而婉轉地回答說:「不是的。這是說談判成功了,和平鴿上天了!」

對方代表見何長工鎮定自若,對答如流,聽起來又合情合理,也就不再言語了。

何長工、潘漢年有些坐不住了。待五條一確定,目的已達到,便馬上結束談判,心急火燎地趕往會昌。

可還是遲了一步。中革軍委已從瑞金轉移到於都去了。周恩來特地派人在此等候,並留下一張條子:長工同志,我在於都等你們。

於是,何長工、潘漢年又馬不停蹄地趕至於都,向周恩來詳細彙報了談判情況。周恩來得知談判成功,達成了五項協議,異常高興。他格外有力地握住何長工、潘漢年的手說:「這次談判談得很好,將對我們紅軍、中央機關的突圍轉移起到重大作用。也就是說,將使中央正式確定長征開始的時間和突圍的方向。」

戰情的發展,正如周恩來所言。

10月中旬,紅軍開始向贛粵邊進行戰略轉移,選擇了蔣介石自認的「不利之路」,這是蔣介石事先連做夢都未想到的。9月底,蔣介石即因認定對中央根據地的第五次「圍剿」勝利在望而洋洋自得,並於10月5日偕同宋美齡放心地從廬山到華北、西北,兜售其「攘外必先安內」的反革命方針。未料,不出一星期便接到南昌行營報來紅軍主力有突圍跡象,且前鋒已過信豐江的緊急情報。

蔣介石再也坐不住了,撇下宋美齡便匆匆趕回南昌,立即召集他的幕僚研究對策。蔣介石想當然地判斷紅軍的行動方向定會從贛南入湘南或入湘南後出鄂皖蘇區再北進,於是便急速調兵遣將,將阻止紅軍西進和北上的重點放在湖南。

誰料,紅軍早有「借道」之約,偏偏選擇了廣東作為突破口。

蔣介石更未料到的是,奉命進剿的南路軍總司令陳濟棠竟「私下通共」,與紅軍達成了一項又一項協議,並將這一項項協議傳達到前線少將以上高級將領。同時,嚴令各部「敵不向我襲擊不準出擊;敵不向我出擊不準開槍」。

從而,使紅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於10月21日順利突破了蔣介石布置的第一道封鎖線,進入粵北南雄境內。

蔣介石得知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大為震驚。蔣急令南昌行營電令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兩部火速出兵,在湘粵邊之汝城、仁化至樂昌間設置第二道封鎖線,予以阻截。下令江西、湖南境內所有航空隊全體出動,協同作戰,妄圖把紅軍堵截在第二、第三道封鎖線內,予以全殲。

這時,陳濟棠令北區綏靖主任、韶關戰區司令官李漢魂率獨立第三師、獨立警衛旅等部到仁化、樂昌、汝城附近設防。

李漢魂向部下下達任務時稱:陳總司令已同共黨達成了協議,互不侵犯。

共黨只借道,不犯我廣東境內。我方保證不截擊。在粵湘、粵贛邊境上劃定通道為紅軍經過路線。

李漢魂鄭重告誡警衛旅:仁化一線,為我軍前哨,估計紅軍大部要通過你旅防區。跟共黨打仗好辦,但要做到完全不接觸,很不容易。因此,你們要加倍小心,一定要認真執行協議。同共黨談判之事,不必下傳。敵不向我射擊,我不開槍;敵不向我襲擊,我不出擊,要作為戰場紀律執行。

獨立第三師、警衛旅各部抵達樂昌、仁化一線後,主力佈於百順、二塘一線之南。警衛旅少將副旅長黃國梁還把一些平日憎恨共產黨的軍官留在韶關,不讓他們上前線。

紅軍進入廣東境內後,認真執行談判協議,不入廣東腹地,只沿粵、湘、贛邊西進,於11月8日和15日未遇粵軍頑強阻截即通過第二道、第三道封鎖線。

蔣介石的計畫又一次落空了。

蔣介石的計畫一次次遭落空,部署一次次被打亂,終於察覺到陳濟棠企圖保存實力,不禁大為惱怒,急令手下發去一封責電,措辭甚是嚴厲:「此次按兵不動,任由共匪西竄,不予截擊,貽我國民革命軍以千秋萬世之污點。著即集中兵力二十七個團,位於藍山、嘉禾、臨武之間堵截,以贖前衍。否則,本委員長執法以繩。」

陳濟棠惟恐日後難以向蔣「交帳」,迅速銷毀了與紅軍談判的所有文件,乃令葉肇、李漢魂、李振球等師,分頭沿樂昌唐村、坪石尾追紅軍入湘。

可是,此時紅軍西去已遠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