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四 周恩來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關懷和指導

武衡

年是周恩來同志誕辰90周年。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到他逝世的1976年,將近27年的歲月里,他一直擔任著我國政府的總理,在黨中央的正確決策之下,他領導著中國人民和各級人民政府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鬥爭,新中國的每一項成就,無不凝聚著他的心血。

同樣地,他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懷和付出了寶貴的精力。

這裡僅就我所接觸的幾件事和親自聆聽他老人家的教誨,簡述如下,藉以抒發我對敬愛的周恩來同志無限崇敬和緬懷的心情。

《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簡稱十二年科技規劃)是在周總理的直接領導下制訂的。他指示要根據世界科學已有成就來安排和規劃我國的科學工作,爭取在第三個五年計畫期末,使我國最急需的科學部門接近世界先進水平。這個任務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百廢待興,科學技術水平十分落後的情況下,在我國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畫正在實施的條件下,是既迫切、又艱巨的。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儘可能地運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只有掌握了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才能有鞏固的國防,才能有強大的先進的經濟力量。當時,我們無論從數量方面,業務水平方面,政治覺悟方面,都不足以適應社會主義建設急速發展的需要。以僅有的科學技術力量,完成這一任務是十分艱巨的。當他在聽取彙報科學規劃時,強調指出要盡量採用世界先進技術,瞄準當時的新興科學、新興技術,不失時機地「迎頭趕上」,同時又根據解放不久,國力有限的客觀實際,要求我們要「重點發展」,避免力量分散,拖延時日。

在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中,正確地處理理論與實際的關係,處理好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的關係,是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為使我國的科學技術工作密切結合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有效地解決生產建設中的科學技術問題,當時提出以「任務帶學科」的方針來制訂規劃,經過反覆討論提出50多項任務,安排了科學調查、研究試驗、試製任務。他指出,在大力發展應用科學研究的同時,必須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他說:為了有系統地提高我國科學技術水平,還必須打破近視的傾向,如果我們還不及時地加強對長遠需要和理論工作的注意,那麼,我們就要犯很大的錯誤。沒有一定的理論科學的研究作基礎,技術上就不可能有根本性質的進步和革新。在周總理的直接指導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增列了《現代自然科學中若干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以後又在這一基礎上專門制定了基礎科學研究規劃。周恩來同志高瞻遠矚,深刻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律,使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少走了不少彎路,而且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例如對核武器的發展,我國原來幾乎沒有專門搞這方面工作的人員,正是由於我國有了一批具有較深造詣的理論物理學家,所以才能使我國核武器的發展取得較快的成功。在「文革」後期,周總理對科學院的同志說,「為了發展核武器,當時從科學院抽調了一批做理論工作的同志,現在可以還給你們了,以加強基礎理論工作。」足見理論工作的重要和周恩來同志的遠見卓識。

在周總理多次聽取科學規劃的彙報和指示下,我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制定了,經黨中央批准付諸實施。由於規劃的方針正確,措施具體,組織落實,十二年規劃提前5年,於1962年經認真檢查,具體項目基本上完成了。從而有效地解決了一批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的科學技術問題,使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提高了一步,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黨中央提出在我國努力爭取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任務後,按照黨中央的指示,1962年2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即廣州會議)討論了制訂新的科學規劃的問題。周總理出席這次會議,並作了重要指示,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於當年底開始組織編製《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即「十年規劃」)。這個規劃是在「大躍進」之後,我國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的困難,以及蘇聯單方面撤退專家、撕毀協議的情況下制訂的。

1963年周恩來同志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指出,要「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實事求是,循序前進,相互促進,迎頭趕上。他鼓勵科技人員要有科學的態度,要有雄心壯志,他還一再強調要相信和依靠自己的工人和技術人員。他多次親自召集各有關部門、科技人員和領導幹部開會討論,組織協作,檢查進度,攻克一個個難關,部分地實現了規劃的要求。可惜「十年規劃」實行不到5年,由於十年動亂,被迫停止了。

周恩來同志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的情報信息工作。記得1956年初制訂「十二年科技規劃」工作開始不久,我們向他彙報規划進展情況時,提出為了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必須及時掌握國外科學技術發展的情報資料,但是我們還沒有一個科技情報機構。周總理說:「你們工作這麼幾年,這個情報部門都沒有,你們的『仗』是怎麼打的?」他的這段又是批評、又是鼓勵的話,向我們提出了一項緊迫的任務,於是在十二年規劃中,將建立科技情報工作作為一項緊急措施列為重點任務。

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周恩來同志指出:「為了發展我國的科學研究事業,還應該及時地解決必須的圖書、資料、儀器和試驗場所等問題,積極地改善科學研究人員的工作條件,並且進一步密切國際間科學研究工作的聯繫和合作,收集和交換國內外科學和技術的資料。」根據這一指示,1958年5月國務院批准了原科學規劃委員會和原技術委員會提出的《關於開展科學技術情報工作的方案》,確定了我國科學技術情報工作的任務、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以及建立國內科技情報網的原則等。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各部門共建立了50多個專業情報機構,全國建立了7個地區綜合情報所,出版各種情報刊物457種,科技文摘28種,快報20多種。

但是規劃執行的初期,建立情報機構仍然未被有關領導部門重視。經過國務院批准建造新的辦公大樓,因為地皮、施工等問題,一再拖延,大概過了一年多了,一天晚上在人民大會堂,因為其他事情我見到了周總理,他一見我就問,「你們情報所的大樓蓋的怎麼樣了?」我如實地向他報告了進展情況。事隔一年多,我萬萬沒有想到他仍然記掛著這件事。總理日理萬機,國家大事、天下大事都在他的胸中,但他還未忘懷作為一個部門的科技工作中的一項具體措施,他是多麼關注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啊!這使我深深感動。時隔近30年了,我仍記憶猶新,好像是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

在1963年制訂的「十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中,科學技術情報工作被列為重點任務之一。

在十年動亂的年代裡,周總理仍然關心我國科技情報工作。1970年他在聽取中國科學院工作彙報時,再一次指出:「情報所要組織好,搞一個好的領導班子,這是為大家服務的。」

為了趕上世界科學技術的先進水平,就必須從我國實際需要出發,認真地而不是膚淺地,有選擇地而不是全盤地,有分析地而不是盲從地,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他多次指示我們對外國的先進的東西要學習,要鑽研,對友好國家和國際朋友,我們可以採取交換索取的方式,也可以採取購買技術的方式,吸取國外的科技成就。在他的這一指導思想指引下,「十二年科學規劃」單獨列了《國際合作》一章。我們先後開展了與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第三世界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科學技術交流與合作,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周來恩同志對科技情報的交流和保密工作也很重視,為了正確處理科學技術交流與保密工作的關係,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做了許多工作。1958年,根據中央科學技術保密工作的指示,各科技部門開始建立了保密工作機構和保密制度。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保密的範圍越來越寬,保密的密級越定越高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單位、各地區的交流,甚至形成互相封鎖,科學技術人員得不到必要的資料,不了解其他單位的工作進展情況,影響了工作。在1962年廣州會議上,科學家們對此有強烈的反應。周恩來同志從會議的「簡報」上看到了這個問題,很快指示國家科委著手解決。為此,國家科委與中央宣傳部出版局在聶榮臻副總理的領導下,專門召開了科學技術出版工作會議,解決科學技術論文、著作等的出版、印刷、稿酬等問題。為此,國家科委成立了出版局,使科學論著得到及時發表,初步改善了國內的學術交流。

加強出版工作,雖然使科技交流情況有所改善,但保密過寬、密級過嚴的問題仍未解決。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65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