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三 我國尖端科技事業凝聚著周總理的心血

劉柏羅

我國的尖端科技事業,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領導下創建和發展起來的。

從1962年中共中央專門委員會成立,到1974年周總理病重住院,在十幾年時間裡,他共主持了40多次專委會議和若干次專委小會。

他對尖端科技事業的領導是深入具體的。從方針、政策、基本原則的提出到各級專門機構的組建、專業人才的培養、專業隊伍的聚集和思想建設;從發展規劃的提出和制定、組織項目攻關、各個方面的協調,到每次試驗的通盤部署、具體組織,都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他對發展我國尖端科技事業的卓越貢獻是多方面的。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際鬥爭日趨激烈,霸權主義者乞靈於核訛詐政策,東方和整個世界的和平都受到核戰爭的威脅。毛澤東同志縱觀世界風雲,矚望人類前途,看到要穩定世界局勢,維護世界和平,就必須消除核恐怖,打破核壟斷,粉碎核訛詐。因此,他對一位誇大原子彈威力的外賓說:「原子彈威力再大,無非是從中國炸進去,從美國炸出來,有什麼可怕。」他針對帝國主義的核壟斷提出:「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當時,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是嚴峻的。「大躍進」 的失誤加上接連發生的天災,使我國的國民經濟陷入了3年困難時期,工農業生產損失巨大,人民生活困難嚴重,邊境上又遭到外來的武裝侵擾。此時,蘇聯又單方面撕毀了所有的中蘇經濟技術合同,使我國的經濟雪上加霜,受到嚴重的損失。而原子能工業更是首當其衝,從1959年6月開始,蘇方就已停運各種器材,拒絕交付技術資料,想把中國初生的原子能工業扼殺在襁褓里;而美國早就對我們實行著嚴密的封鎖。

但是,中國人民從來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從來不對任何壓力屈服。面對這內憂外患的重重困難,吹響了向尖端科技高峰攀登的號角。

1962年10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同志,向黨中央呈送了發展我國尖端事業的報告。報告中引用了第二機械工業部關於1964年做好爆炸原子彈準備工作的設想,建議成立中共中央專門委員會以加強對尖端事業的領導。

1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批示:「擬同意,送主席、劉、周、朱、彭核閱。」

11月3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批示:「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

隨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這件事要請總理(指周恩來同志)出面才行。」政治局幾位領導同志都表示贊成。

從此,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日理萬機之中,又肩負起一項新的重擔——領導我們開創尖端科技事業,並很快就以高屋建領之勢排除萬難,走上了迅猛發展的軌道。

中央批准成立專委剛剛幾天,即1962年11月17日,周恩來總理就主持召開了中央專委第一次會議,根據中央關於加強原子能事業領導的決定,在中央直接領導下成立了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第一次專委會還決定從工業部門抽調幹部,成立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辦公室。不久,指定我為專職副秘書長。

周總理主持召開的第一、二兩次專委會議,詳細聽取了劉傑部長的彙報。會上,周總理針對核工業的薄弱環節,當即決定加強第二機械工業部的科技力量以及黨和行政的領導力量。限令各有關部門、部隊和高等院校、科研單位於12月底前,為二機部選調各方面出類拔萃的人員500名,並調配1100多台儀器設備,同時決定有些技術設備要由資本主義國家引進。其中,許多領導幹部和科學技術專家是經周總理親自審定或提名的。很快這批力量便和二機部原有隊伍一道投入了研製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和建設核工業的新戰鬥。後來,周總理又決定:從煤炭部抽調了礦山幹部和一個100人的全套礦務局有經驗的班子,又從其他工業部門劃撥了幾個重要工廠和一些研究力量。所有這些措施,都體現了周恩來和賀龍、聶榮臻等同志關於集中一代精英決心組建我國尖端科技隊伍的思想。周總理十分重視這支隊伍的思想建設。在專委第三次會議上,他針對二機部的「兩年規劃」順排計畫,倒排措施的方法,強調地指出:「二機部的工作必須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性,高度的科學計畫性,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即後來人們說的「三高」的要求。周總理的這一指示很快就在二機部及其他國防尖端部門傳開了,並且迅速得到貫徹,成為我國尖端事業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的指導思想。專委成立後半年左右,在核工業的各條戰線上都形成了能打硬仗的隊伍。這不僅保證了原子彈的研製和生產成功,而且對發展我國核工業有著深遠的意義。

專委成立不到半個月,連續召開了三次專委會議。在第二次會議上,周總理就明確提出了「先抓原子彈」的戰略重點。而那時林彪曾提出一個使人捉摸不透的口號,叫做「兩彈為主,導彈第一」,這實際上等於沒有重點,或者把重點的先後放顛倒了。周總理明確了先抓原子彈,使大家的心情豁然開朗,一下子就把思想集中到原子彈這個重點上來了,中央其他領導同志也都很贊同。

在第三次會議上,周總理表示原則同意劉傑同志提出的《1963年、1964年原子武器工業建設、生產計畫大綱》(簡稱「兩年規劃」),主要內容是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的準備工作。周總理為進一步掌握情況,以便最後下決心,遂指定專委辦公室人員在國防科委副主任劉西堯同志帶領下組成檢查組,立即分赴二機部所屬的院、所、廠、礦等第一線,進行全面檢查。到1963年3月,就正式批准了「兩年規劃」,根據劉傑同志提出的計畫安排嚴格檢查了前一段的工作。周總理一面肯定成績,同時提出了如前所述的「三高」要求。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以後,周總理又及時提出,立即抓加強型原子彈和氫彈、導彈,特別提出「兩彈結合試驗」為下一步重點。中央批准了二機部發展原子能事業的長遠規劃和一些科研課題,如:重水、分子篩、科研和教學用的反應堆及核心設備的攻關等;周總理還指示要加強二機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扶持二機部做好全面安排,進一步明確了二機部一系列後方建設的重要政策,要求學習「沙爾圖」(即大慶)經驗。在作了上述全面安排後,周恩來總理又決定把批准權下放給二機部,並指出不要什麼問題都拿到專委會上來,今後國防科委、國防工辦要分頭負責。周總理之所以決定這樣做,是為了通過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帶動尖端事業的全面發展,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的作用,以保證專委會的工作重點順利地轉移到戰略導彈和人造衛星上來。他要楊成武代總參謀長安排,由吳克華同志抓緊組建第二炮兵,同時指出,下半年重點抓戰略導彈,為了「兩彈結合」試驗,要從東風二號抓起。周總理在出國訪問回京途中,還親自在基地看了我們的導彈試驗。回京後,又檢查了核彈頭準備工作,然後指出:「兩彈結合進展順利,接著要抓戰術導彈(地空、海防)」。這體現了周總理以接連不斷地突破戰略武器來推動發展戰術武器的戰略思想。

專委第13次會議確定的戰略、戰術導彈共有十幾個型號。周總理進一步明確新的工作重點,指出戰術武器的研製工作,「要為地空導彈讓路」,並解釋說,「沒有舍就沒有得」,論證了重點與全面的關係。隨後,第14次專委會議連續開了3天,討論近期規劃。周總理在會上提出了系統任務,他說,明年是導彈年,要有收穫。他要求實行軍民結合,專業協作,各部門不要單搞一套。他說:「七機部接過上海機電二局和工廠以後,要軍民結合,我們是一家子,原協作關係要保持,要為地方服務。」「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個提法很好。「上海的協作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由於要求明確,各方面工作抓得很緊,華北、華東、東北的工作都進展很快。到1967年9月,我防空部隊終於打破了將近兩年沒有戰功的沉寂,用國產新型地空導彈把改進了的美國高空偵察機擊落下來。

1966年9月,周總理還滿懷信心地對我說:「明年就用這種(專委)辦法抓飛機」。若不是十年浩劫,我國的航空工業早就會有新的發展了。周總理有一個一貫的思想,就是抓重點帶動一般,抓尖端帶動常規。在第14次專委會上,就曾在原則批准了攻擊型核潛艇的同時,討論了整個國防工業「以兩年時間完成3年任務」的要求,並批准了「1966、1967兩年規劃」,主要項目是各種戰術導彈和核潛艇、人造衛星等重大課題。

中央專委成立以後,周總理就明確提出,一面抓科研,一面抓工業試製生產,把科研和工業生產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周總理這個思想指導下,尖端工業很快就出現了新的飛躍。在事實面前,絕大部分同志都深為理解。

周總理一再指出,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