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五 周恩來在外貿領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周化民

周恩來同志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他1976年逝世,二十幾年如一日,嘔心瀝血,高瞻遠矚,為我國對外貿易事業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當前我國正處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在進一步貫徹對外開放政策中,對外貿易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今天,重溫一下周總理關於對外貿易的主要思想和實踐,對繼往開來,艱苦奮鬥,到本世紀末實現對外貿易的宏偉戰略目標是十分有意義的。

周恩來在他光輝的一生中,多次創造性地論述了新中國的對外貿易方針政策。建國前夕,1949年9月,他在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所作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新中國的經濟政策就是「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以利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目的」。(《周恩來選集》上卷第370頁)所謂「內外交流」,就是恢複和發展對外貿易。1952年4月,他在一次講話中提出了對外貿易的許多重要原則,如互通有無,易貨貿易,以農產品換回工業設備,出入口平衡等。1953年2月,周總理在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再次公開宣布:「凡是願意和我們在平等互利的條件下發展貿易關係的資本主義國家,我們是不會予以歧視的。我們相信不同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我們願意同一切願意維持和平關係的國家恢複和建立貿易關係,發展和平經濟。」由此可見,周總理對外貿事業是一貫重視的。

周總理十分重視及時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經驗,在我國對外關係中第一次提出經濟合作的思想。1955年4月,他《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發言》中說:「我們亞非國家需要在經濟上和文化上合作,以便有助於消除我們在殖民主義的長期掠奪和壓迫下所造成的經濟上和文化上的落後狀態……我們相互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應該以促進各國獨立經濟發展為目的,而不應該使任何一方單純地成為原料產地和消費品的銷售市場。」又說,我們要努力實現各國的經濟獨立,這也並不是要排斥同亞非地區以外的國家的經濟合作。周總理所說的經濟合作,當然包括引進技術、利用外資、對外援助和對外貸款。這樣就把對外關係從貿易往來擴大到經濟合作的領域。

1956年,我黨提出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有人因此產生關起門來建設、萬事不求人的思想。周總理在黨的「八大」所作的報告中尖銳地批評了這種錯誤思想,並指出:「我國同世界各國在經濟上、技術上、文化上的聯繫,必然會一天比一天發展。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孤立思想,也是錯誤的。」(《周恩來選集》下卷第226頁)這就是說,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長期的基本政策。

1960年,由於「大躍進」的失誤和蘇聯撕毀合同、撤退專家,我國對外貿易面臨嚴重困難。中央決定,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由周思來、李富春、李先念同志組成三人小組,並建立對外貿易指揮部,全權指揮對外貿易的收購和調運出口,並嚴格控制進口。這時總理對外貿的領導更加廣泛深入,夜以繼日,十分辛勞,抓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抓進口糧食,抓外匯平衡,抓引進技術,抓國別政策調整。1962年,他在一次會議的報告中指出:保證完成對外貿易任務,償還外債,努力承擔國際義務。這個報告給調整時期的外貿工作指明了方向。當時對外貿易工作雖然存在很多困難,但是這些任務都順利地完成了。

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一貫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如何對待這一方針呢?1949年12月,周總理在一次講話中正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國家建設是以國內力量為主還是以國外援助為主?我們的回答是以國內力量為主,即自力更生為主。同時,他又指出,我們需要外援,我們歡迎友邦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幫助。這種真正的幫助,有助於我們自力更生。

1958年,周總理進一步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總要有一點獨立的能力,更不用說象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太小的國家,原料很缺,不可能不靠旁的國家。而我們這樣的大國,就必須建立自己的完整的工業體系,不然一旦風吹草動,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支援我們完全解決問題。」「但是,應該指出,基本上完整並不是說一切都完全自足。就是大國也不可能什麼都有。」(《周恩來選集》下卷第232頁)這些論述,十分深刻地把自力更生與爭取外援的關係說得更加明確了。

1958年6月,當毛主席提出「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以後,周總理向外貿幹部更進一步闡述了這個思想。1964年12月,他指出:「正確處理自力更生同國際合作的關係。自力更生是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基本立腳點。社會主義國家只有從本國的具體情況出發,依靠本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本國的資源來進行建設,才能比較迅速地發展本國的經濟」。「外國一切好的經驗、好的技術,都要吸收過來,為我利用。」

1973年,周總理在同外賓談話時說,毛澤東主席提出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是我們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把農業放在優先地位,按農、輕、重這樣的順序排列,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才能站得住,當然也要爭取外援,也要和其它國家進行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貿易,但這是輔助的部分,主要是靠自己。以上事實說明,周總理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思想是始終如一的。

我國三十年來經濟建設的實踐證明,自力更生為主的思想是正確的。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向外賓介紹我國經濟建設的歷史經驗時指出:「你們想了解中國的經驗,中國的經驗第一條就是自力更生為主。我們很多東西是靠自己搞出來的。」「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即在建國三十二年多的時間裡大體有二十幾年,我們完全或基本上處於沒有外援的狀況,主要靠自力更生。沒有外援也有好處,迫使我們奮發努力。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我們在這個期間搞出了原子彈、氫彈、導彈,發射了人造衛星等等。所以,我們向第三世界朋友介紹的首要經驗就是自力更生。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要爭取外援,而是要以自力更生為主。」(《鄧小平文選》第 361頁)這是對我國經濟建設的歷史經驗的高度概括。

1.關於價格政策。我們同外國做買賣,包括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民族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做買賣,根據什麼原則來確定產品的價格?是根據國內市場價格來定,還是根據別的什麼原則來定?這個問題的答案現在看起來是十分簡單的,但在我們剛剛同外國做生意時是不清楚的。周總理說,對外貿易的商品價格「應當按照資本主義市場價格,當然也可以有一個幅度」,為了照顧經濟落後的友好國家,「購進可以高一些,出口可以低一些」。周總理把我國的對外價格政策明確了。

2.關於適銷對路,質量第一的思想。質量問題,是周總理一貫重視的問題。他反覆強調:要講求質量,把質量問題放在首位;重質先於重量。要適銷對路,出口產品應當考慮人家的需要。如東南亞要的布是細紗的,薄的,你用粗紗搞厚的,他不要。

3.關於重合同,守信用的要求。1958年底,「大躍進」運動在全國範圍形成高潮,各部門、各地區都在一個勁地追求高指標。外貿工作也受到「大躍進」浮誇風的影響,簽了合同不能交貨。從這時起,周總理反覆告誡外貿幹部一定「要重合同,守信用」。「凡是今年對外已簽合同的,寧可自己不吃或少吃,不用或少用,也要履行對外已簽的合同。」訂了合同不守信用的惡果將是「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譽受到損失」。「所以要訂一條原則:要麼不簽合同,簽了合同必須守信用。」

4.關於扶植外貿商品的生產,建立出口基地的政策。這個政策,是周總理在60年代提出來的。他指出:外貿要進行基本建設,要建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提高產品質量。生產出口商品的工廠要同生產內銷商品的工廠分開,當然這類工廠也要有第二產品,不能單打一,但主要還是生產出口商品。周總理的這些意見是很有遠見的。當前,我們提出建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形成出口商品生產體系的意見,究其思想來源,是從周總理這裡來的。

5.做好包裝工作。人們常說我國出口是一等原料,二等成品,三等包裝,四等價錢。因為包裝不好,影響了出口商品的價格。1971年,周總理在外貿部的一個報告上批示:做好包裝工作。以後成立起來包裝機構,改進包裝工作,就是根據周總理的批示進行的。

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到終結,林彪、「四人幫」一夥一直處心積慮地想搞垮外貿部,以便由他們取而代之。周總理同林彪、「四人幫」展開了尖銳複雜的鬥爭,粉碎了他們一個又一個陰謀詭計。據我了解和經歷的,主要有以下事例:

1.強調外貿部是毛主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