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超光速謀殺案 第四章 香檳超新星之謎

伊娃·阿金特比她的MOH妹妹年長五歲,兩個人的性格也各不相同。不過他們的區別也不是太大,那是自然的,不然整個阿金特家族就不能稱之為阿金特家族了。姑娘們生理方面的差別很小;不過心理方面,就一個像恆星,一個像黑洞了。當然,他們兩個人都以信息「為生」——那就是他們的生存動力,是他們的快樂之源,是他們的興趣所在。他們生來就是干這個的。整個阿金特家族就是靠著這種信息處理能力在體制內崛起的。自然,家族的下一代——伊娃和黛安娜——也被安排具有這種解決問題的激情。不過對於黛安娜來說,能把信息個性化的時候她的效率最高。她的解謎方式富於創造性,隨心所欲,依靠直覺。伊娃則不同,人的問題引不起她的興趣。比起智人這個物種來,數據對她的吸引力更大,更純粹。人與人的交往,事實上,都算是政治,而政治讓她覺得很無聊——倒不是說她不喜歡人。不過她能做到這一點,正是因為她一點兒感情也不投入——不,真正讓她上心的那些問題都是遠離(真是字面意義上的遠離)人類世界的問題。

最近,她正在攻讀自己的第七個博士學位。正因如此,她的大部分時間才都泡在了自己的世界裡,而不是泡在現實中(在發覺自己的身體沒有很好地適應可怕的重力前,就連費點勁在現實世界裡她都覺得沒有意義)。這將是她關於超新星的第三篇論文,在天文這個更大的領域中的第五篇,而且已經接近完成。這非常有趣!專業化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讓幾十年前還很難想像的超行星原始數據大規模處理成為了現實。這就給數據藝術家們提供了比以前豐富得多的解決未知天體物理學謎團的途徑。

伊娃目前研究的是Ⅱ型超新星中的一種。通常,只有太陽質量九倍以上的恆星才會形成這種超新星;因為只有達到一定的臨界質量,超新星才能形成。也就是說:質量較小的恆星(自然)也能形成超新星,但那種超新星的數據就是另一種類型的了。和Ⅱ型超新星相比,它們的氫氦比很不同。在之前的一個博士學位中,伊娃研究過一種能夠形成Ⅱ型超新星但質量較小的恆星。現在,她正在研究一類不同的星星;那種恆星能夠達到Ⅱ型超新星的亮度,但不會形成爆炸殼,而且它們的質量也小得多;比已經觀察到的其他例子要小得多。截至目前,只觀察到了四例——第一例是在21世紀初期被觀測到的,起名為「香檳超新星」。很顯然是以一首歌命名的(自然,那首歌最紅的年代,人人都為它瘋狂)。從那時起,在幾萬億顆能夠被觀測到的恆星中,新發現的香檳型超新星只有三顆。根據觀測到的量按比例推算(演算法很簡單),這種現象大概在宇宙的整個歷史中只發生過二十幾次——這就讓這種「反常的高亮度」問題變得極其罕見,因而也就極其地有趣。某種機制讓這些小恆星模仿超新星爆發!而伊娃決心找出這種機制。數據很多,儘管還不夠提出成立度達到90%的理論。不過她已經有了三個理論,其中兩個的成立度都已經達到了50%,足夠獲得博士學位了。

伊娃並不是天生的,不過早在十六歲之前,她就獲得了自己的第一個博士學位。而另一方面,黛安娜就不一樣了:還有一周就是黛安娜的十六歲生日,而除了一個普通高等教育學學士學位外,她什麼可炫耀的資本都沒有。事實上,伊娃知道,黛安娜心無長性。她缺乏那種高水平信息處理工作所需的專註力。考慮到整個家族的顯赫背景,考慮到整個家族在烏蘭諾夫政權中的作用,都取決於其最優秀的信息工作,黛安娜的這種特點長遠來看可能會帶來問題。

長遠來說,家族需要頭腦更加清晰的人來繼承。

對於伊娃來說,妹妹喜歡這種推理解謎類的東西是不入流、不成熟的表現。

「誰是兇手?」從來都不是最大的問題——在宇宙層而上從來都不是。比如最近的這起不幸事件:十九名僕人中的一名被鎚子砸死了。毫無疑問是其中一名僕人乾的——沒有別人進過那座建築,除了僕人外也沒有其他人從那棟建築里跑出來。所以剩下的問題就是:到底是那十九個人中的哪一個?動機是什麼?這一行為是否對伊娃或黛安娜構成了任何威脅?要是黛安娜向她徵求意見,她一定會立刻回答那些問題,答案保准在公差容許的範圍內,絕對讓任何研究數據的人滿意。可黛安娜是不會問的——因為她已經迷上破案的氣息——浪漫!

拋開那些可笑的浪漫,排列一下這三個問題。第一,誰是兇手?將兇手範圍縮小的十九個人,理論成立度就已經超過99.9999%了。就算只考慮島上的人口(不過,阿金特家的人剛剛到島上,還沒接觸過什麼本地人,因此兇手出自這些人的可能性非常小,不過為了討論方便起見),也就是從10253人中挑出19個,那也超過99.998%了,伊娃博士論文的成立度從來都沒有達到過這種程度!還能再奢求更多嗎?整個太陽系有幾萬億人,黛安娜就想把她的時間浪費到這十九個人身上?那就隨她去吧。要是讓伊娃負責,她就把那十九個都當成兇手——要麼全部處死,要麼做個技術處理,全部判長期監禁。

第二,十九個人中的那一個為什麼要那麼做?這個問題的統計指標就不那麼好了;不過儘管伊娃只有無聊的時候才會在思維宮殿消磨一小會兒時光,但那點兒經驗已經足夠她將成立度提高到85%以上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謀殺動機通常都可以歸為三類:物質利益、私人恩怨、反社會人格。這些僕人都是家族近侍,全都經過了阿金特家族有關機構的嚴格審核(不然根本不可能被派到兩位姑娘身邊),所以伊娃覺得最後一項沒什麼可能,至於第一項,可能性也不大,他們都是僕人,不是公民。他們都是在軌道上的棚戶區球體里長大的,就在貧民窟邊緣,靠著一點菌塊和廉價的凈化器與聚變電池過活。我們說的可不是那種結實耐用的石頭房子,用小行星開鑿成的那種,只有相對富裕的人才能負擔得起那種房子(至於超級富裕的人嘛,比如伊娃家,他們居住的大型多層太空合金建築也一點兒都不便宜)。嗯,棚戶區球體當初設計的時候都是臨時建築,最多也就幾年的使用年限,之後太陽輻射就會逐漸破壞塑鋼結構的完整性。購買的時候簽發的許可證上規定使用年限不得超過三年。之後,為了避免被烏蘭諾夫法系起訴,你就該買個新的。可是那些最窮的人——他們當然買不起了。所以,他們只能住在那些死亡陷阱里,一代又一代,東修西補,而那些球體里的人口也早就超出了當初的設計容量。更糟的是集群化——在球體上鑽洞,用密封皮將不同的球體連接到一起,變成一個集束——一旦這麼做,所有許可立刻失效,而且還有可能面臨最多兩年監禁的刑罰(不過又有誰會費心思糾察這種罪行呢?)。真是粗俗又可怕,完完全全地體現了人性的陰暗面。裡面人挨著人,那氣味、那感覺,還有那些排泄物。在那裡,數據接入在通常情況下也是在公共空間進行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什麼隱私。經常會發生因為球體破裂而導致人口全滅亡的事件;最多只有個別人來得及穿上防護服,或者像老鼠一樣裹上密封皮飄到鄰近的球體倖存下來。但這也阻止不了他們繁衍生息,「他們」總是不停地在生。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有數十億個這樣的球體,在陽光下散發著墨綠色的光芒!數不盡的窮人。

對於這些僕人來說,當上阿金特家族兩位女兒的私人隨侍,已經算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了。阿金特家族的制服已經讓他們變得比他們以前所認識的任何人都富有了。當然,他們的社會地位還是很低,薪水微薄。但這些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少了。還有什麼理由要求更多嗎?而且,他們的合同是全日制的,他們也根本沒有什麼閑暇時間可以去花掉多賺的信用點。所以,儘管伊娃不能完全排除因為物質利益而殺人的可能,但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很小。有鑒於此,目前最可能的殺人動機還是私人恩怨。深入調查研究應該就能發現具體的緣由,但幹嗎要費那個勁兒呢?目前這個結論足夠讓任何一位專業信息藝術家感到滿意了,至少能讓研究科學的信息藝術家們滿意。

最後就是第三個問題了:此次犯罪是否對兩姐妹構成了現實的威脅?粗略想一下都會覺得有——有能力實施暴力謀殺的人就和兩姐妹近在咫尺。但兩位姑娘都有職業保鏢保護;而且所有十九名疑犯都被限制了行動自由,等待進一步調查,最重要的是,兩位姑娘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犯罪目標。所有阿金特家族的僕人都服用了大劑量的CRF,這種物質不僅會讓他們忠於阿金特家族,還會讓他們對MOH家族的核心成員真真正正地表現出自我犧牲式的愛。比起傷害伊娃或者黛安娜來,讓他們自斷肢體的可能性倒是還更大些,真的。

在伊娃看來,兩位MOHmie的反應也是個關鍵。如果他們真的擔心這會對兩位姑娘造成現實性的威脅,哪怕只有一點點,他們也會立刻將伊娃和黛安娜接回太空。可是他們不但沒有那麼做,而且還積極鼓勵黛安娜發揮特長調查犯罪——直接在現場。很顯然這宗犯罪對兩位姑娘沒有直接性的威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