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甘孜會師

紅六軍團西征——二、六軍團湘西會師——一個傳教士在紅軍中的經歷——紅軍的女兒——二方面軍與紅軍總部接通聯絡——進入貴州、雲南——紅軍北渡金沙江——嚴重的減員和損失——過雪山——二、四方面軍甘孜會師

紅四方面軍自1936年3月到達道孚、甘孜、爐霍後,在那裡住了三個月。一方面因為南下苦戰,部隊需要休整,更主要的原因是等待長征中的紅二、六軍團前來會合,共同北上。

紅二、六軍團是由在湘鄂蘇區堅持鬥爭的兩支紅軍部隊——賀龍、關嚮應領導的紅二軍團和任弼時、蕭克、王震領導的紅六軍團組成的。雖然他們是最後北上的一支紅軍大部隊,實際上在中央紅軍長征之前,紅六軍團就已經踏上了征途。

1934年7月,在湘贛邊區永新、寧岡一帶活動的紅六軍團突然接到中革軍委的訓令,要他們撤離湘贛根據地,向湖南中部轉移,在那裡創造新的根據地。當時正值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在「左」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指揮下,紅軍被迫步步收縮,處境越來越困難。在軍委命令中,對紅六軍團的行進路線和地域都作了具體規定。中央代表任弼時、軍團長蕭克、政委王震堅決執行軍委命令,於1934年8月7日率領全軍9000多人踏上西征之路。開始大家對軍委意圖並不了解,蕭克後來才明白:「中央紅軍也要向西撤,中央電令我們轉移,是要我們起先遣隊的作用。」

在中央紅軍長征之前,先派出了兩支先遣隊:一是方誌敏的紅七軍團;一是紅六軍團。他們的任務是吸引敵軍,開闢新區,為中央探路和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他們都是孤軍奮戰,中央蘇區不可能增援和接應他們。打得好就獨立生存,打不好就全軍覆沒。方誌敏向敵軍力量強大的東北方進軍,不久就陷入國民黨軍重圍,在懷玉山失敗。六軍團向湘西山區進軍,處境就好多了。

遵照軍委指示,六軍團出發時帶上了所有的罈罈罐罐。蕭克回憶:「保衛局的犯人、醫院、兵工廠、石印機、甚至連個老虎鉗子都帶走了。有個電台發動機很重,也帶上走。你走10里路,它就掉隊1、2里,後續部隊也跟著掉隊。」這種搬家式的行軍,把紅軍的機動靈活性全限制住了。到了「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境內,山路崎嶇,更走不動了。蕭克等領導人當機立斷,邊走邊扔,甩掉這些笨重家當,部隊才輕裝像個打仗的樣子。他們把情況報告中央,但中央不理會,在後面跟著大搬家。國民黨報紙譏笑紅軍是「前頭烏龜扒開路,後頭烏龜跟著來」。簡直窩心透了。

紅六軍團西行,引起湖南、廣西軍閥的緊張。他們調兵遣將,前堵後追。本來六軍團準備在零陵一帶搶渡湘江,但敵軍已在湘江西岸重兵布防,只得放棄渡江計畫,轉移到湖南、廣西交界的陽明山地區,想在那裡站住腳。到那裡一看,人煙稀少,地瘠民貧,實在不好生存,於是六軍團繼續西進,跳出軍閥包圍圈,由廣西進入貴州。六軍團機動靈活地跟敵軍捉迷藏,兜圈子,搞得湖南軍閥何鍵的部隊疲勞不堪。但是,在貴州石阡縣的甘溪,六軍團陷入湘、桂、黔三省軍閥24個團的包圍之中。這次失利的原因是紅軍指揮員的麻痹大意,蕭克說:「我們以為廣西軍在我們南面,沒有預計要遭遇廖磊,因之也沒有作戰預案。前衛部隊遇到郵差,說前面沒有敵人。結果郵差剛走,戰鬥就打響了。」

戰鬥開始時紅軍處境極為不利。六軍團被截成三段,前鋒部隊在參謀長李達率領下衝出包圍,去湘西尋找賀龍部隊會合。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主力和直屬隊則「轉戰於石阡、鎮遠、餘慶、施秉一帶,遇到了嚴重困難。這一地區,山勢險峻,人煙稀少,物質奇缺。部隊常常是在懸崖峭壁上攀行,馬匹、行李不得不丟掉。一些部隊有時一天一頓稀飯,餓著肚子走路打仗。指戰員們沒有鞋子穿,赤著腳在深山密林中行軍,歷盡艱辛。當時中央代表任弼時得了很重的瘧疾,在醫藥奇缺的情況下,他憑著堅強的革命意志,手拄木棍,領導著全軍行動。當我軍從朱家壩向南轉移時,我後衛52團又遭敵截擊包圍,全團同志浴血奮戰了三晝夜,終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受到了慘重損失。師長龍雲同志被捕,被軍閥何鍵殺害。經過十多天的艱苦奮戰,在一天的下午,進至石阡至鎮遠敵之封鎖線上,擊潰了敵之巡邏警戒部隊後,佔領了東去的路口,並向南面之鎮遠及北面之石阡派出了強有力的警戒。而主力由當地老獵戶引導,魚貫而東,深夜從一條人跡罕到的谷澗水溝通過。直到午夜,部隊全部通過,天亮出了夾溝,我們才鬆了口氣。這是一個極端緊張而又關係到六軍團大局的一個戰鬥行動,直到現在,一經憶起,心膽為之震驚,精神為之振奮」。經過這場死裡逃生的戰鬥,到與賀龍會師時,蕭克清點人數,只剩下3000多人,比從湘贛邊區出發時少了一半多。

1934年10月24日,紅六軍團在黔東的印江縣木黃鎮與賀龍、關嚮應、夏曦領導的紅3軍(紅二軍團前身)會師了。當時紅3軍還有3200人,他們的情況不比六軍團好多少。1932年,賀龍、段德昌在洪湖根據地搞得轟轟烈烈,紅軍一度發展到2萬多人。自從執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中央分局代表夏曦來到洪湖,開始大搞肅反。他給一大批紅軍幹部,尤其是團以上幹部扣上「改組派」、「第三黨」、「國民黨」的帽子,嚴刑拷打,大開殺戒,著名的紅軍將領段德昌,國民黨出重金買他的頭而不可得,卻被夏曦在肅反中殺掉了。洪湖蘇區的幹部戰士被夏曦殺了3000多,師團級的幹部大部分被殺。村蘇維埃的幹部也被殺掉十之八九,包括賀龍的兩個兄弟。甚至賀龍的生命都受到威脅,賀龍元帥沉痛地回憶:「那時,蘇區丟了,幹部殺完了,只剩下4個黨員(夏曦、賀龍、關嚮應、盧冬生),其餘都不是黨員。是黨員的也不敢承認是黨員,好像一個小孩子失掉了依靠,就剩下一面紅旗。紅3軍聽到紅六軍團來,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到,我們出發是過去撞紅六軍團去的。我們出發走了一天,六軍團來了。第一次李達帶二百多人找到了我們,第二次郭鵬,第三次任弼時、王震、蕭克都來了。」兩支歷盡千辛萬苦的部隊會合後,好像久別重逢的親兄弟。

會師第二天,任弼時、蕭克致電中央,彙報與賀龍會師的消息。他們建議:「以目前敵情及二、六軍團的力量,兩個軍團應集中行動。」不料10月26日軍委來電,反對他們合併。電報說:

任蕭王:

A.二、六軍團合成一個單位及一起行動是絕對錯誤的,二、六軍團應仍單獨的依中央及軍委指示的活動地域發展,各直受中央及軍委的直接指揮。

B.六軍團應速以軍委累次電令向規定地域行動,勿再延誤。

此時,中央紅軍剛剛離開蘇區,開始長征。軍委的命令是要六軍團繼續充當先遣隊,為中央紅軍吸引和牽制敵軍,以減輕中央的壓力。二、六軍團領導人共同研究了電報,認為軍委的命令是不適宜的,於是聯名複電:

軍委:

我們建議二、六軍團暫集中行動,以便消滅敵人一、二個支隊。目前分開,敵必取各個擊破之策。以一個軍團力量對敵一個支隊無必勝把握,集中是可以打敵任何一個支隊的。且兩軍在軍事政治上十分迫切要求互相幫助。

夏賀關任蕭王

事實證明,賀龍、任弼時等同志的決策是正確的,中央也就沒再堅持。根據軍委指示,會師後的紅軍統一由紅二軍團指揮部領導。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委。六軍團縮編為三個團,組織機構初步建立了。兩軍團會合後,表現出高度團結一致的精神。任弼時主持會議,嚴厲批判了夏曦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為受害和受打擊的同志恢複名譽,驅散了蒙在幹部戰士心頭的烏雲。紅軍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湘黔邊區發展擴大蘇區,很快控制了桑植、大庸、慈利、常德等縣城,賀龍在家鄉搞革命,如魚得水,擺脫了「左」傾機會主義者死守一塊根據地的被動局面,帶領部隊往返穿梭,專找敵人的弱點和空子打。賀龍生動地比喻說:「打魚的下拖網,魚還跳出去嘛。我們比魚還差?我們隨便可以出去嘛。我們出去如魚得水,要怎麼走就怎麼走,(左傾路線)硬是把蘇區吃得光光的,這家一升那家一斗。把人家埋的壇壇都吃了好,還是開大倉好?」

二、六軍團會合後的一年中,形勢一度發展得很順利。但是中央紅軍北上後,蔣介石騰出手來,調遣四個縱隊圍剿湘黔蘇區。國民黨軍大築堡壘,封鎖紅軍的出路。湘西大小土匪也各據一方,與紅軍作對。紅軍生活越來越困難。為了打破敵人的封鎖,賀龍、任弼時等決定退離湘黔蘇區,到貴州中部去開闢新根據地。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開始轉移,踏上了長征的路途。

在四支長征隊伍中,紅二、六軍團可算是一支最奇特和富有傳奇色彩的隊伍。在近2萬人的部隊中,不僅有紅軍指戰員,還有背著煙槍的新兵、國民黨軍的中將師長、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