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山東軍區1944年秋季攻勢作戰:防禦作戰轉為主動進攻 7、一系列秋季攻勢作戰

山東八路軍的秋季攻勢作戰,是結合粉碎敵人對濱海區的萬人大「掃蕩」進行的。敵人對山東八路軍的連續勝利,企圖進行報復性「掃蕩」,以打擊八路軍指揮機關,毀滅後方,控制沿海地區,破壞反攻準備。從8月15日開始,敵59師團合擊魯山地區,第5旅團合擊濱北地區,第1旅團合擊魯南地區。8月20日,這3股敵人突然一齊轉向濱海中心區。他們集結了日偽軍達1萬餘人,在日軍第59師團長細川中康統一指揮下分13路從臨沂、莒縣、日照、贛榆等地出動,企圖合擊山東軍區和濱海軍區指揮機關。

羅榮桓從情報部門獲得敵人的文件中了解到,這次敵人「掃蕩」,不但來勢兇猛,而且在戰役的組織上,也非常迅速、隱蔽。在這種形勢下,指揮員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指揮機關部隊安全地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再伺機打擊敵人。

羅榮桓在作戰室里對參謀人員說:「這時的關鍵問題,在於擺脫我們的被動,爭取自己的主動。」可是向哪個方向轉移呢?當時的情況非常嚴重,莒縣、日照、臨沂、青口、海州敵人都已增兵和集結完畢;日照還增敵600餘向北行動,並揚言要向北「掃蕩」。

羅榮桓注視著地圖上標示的敵情說:「日照敵人北去是佯動,企圖迷惑我們,實際是隱蔽集結。」接著他舉起雙手,沿著地圖由北向南畫了兩個弧形,又說:「敵人主要由北、西、東合擊我們,臨沂方向的敵人則進行配合。」

說完當即果斷地決定,組織指揮機關包括這時正在參加軍事工作會議的人員迅速南下,迴旋于山東、江蘇兩省及邊界各縣的邊緣地帶。因為羅榮桓摸透了敵人的脾性,知道兩省的敵人建制不同,山東屬日偽華北地區,而江蘇則為華中日軍與汪精衛偽政權的轄區。兩區之敵難以密切協同配合,我軍有機可乘。這是羅榮桓在軍事上的又一次正確決策。

這時,駐濱海區的山東軍區與濱海軍區、魯中軍區之間,都已架設了長途電話。羅榮桓吩咐參謀人員通過電話向魯中、濱海軍區的領導互相通報了情況,並告訴他們,敵人進入我區後,遇上傾盆大雨,道路泥濘;加之進入我腹地後,又怕踩地雷,這就影響了敵人前進的速度。另外,敵人每路人馬均在千人左右,得不到補給,糧食都是從濟南、兗州等地捕捉大批民夫挑來的。因此,估計敵人「掃蕩」的時間不會持久,要各軍區沉著冷靜地對付敵人「掃蕩」。

為了慎重起見,羅榮桓又反覆叮囑情報處長鄺任農,要他繼續注意敵情。他說:「現在已經暴露的敵情好辦,問題是隱蔽的敵情不好辦,你要特別注意日照方面的敵情。」羅榮桓把各方面情況搞清楚和安排好以後,詢問了濱海軍區的部署和行動;接著又部署了膠東和渤海軍區乘敵集中兵力「掃蕩」濱海之際,尋殲薄弱的敵人,以策應濱海軍區反「掃蕩」,然後他才於8月21日晚10時率領機關從莒縣西南的窪子埠開始轉移。

日軍的這次大「掃蕩」,曾先後合擊濱海根據地中心地區的十字路、三界首、坪上(均在莒縣東南)、碑廓(日照西南)、黑林(贛榆西北)各要點,但都撲了空,便只好對濱海根據地實行「清剿」,破壞我後方建設,掠奪物資、牲畜和捕捉壯丁。

為了挫敗敵人的「清剿」,山東軍區主力兵團除在外線積極打擊敵人外,並適時派出一部分精幹部隊挺進內線,分別在莒縣、日照邊境地區、臨沭東部地區及日照、贛榆沿海地區,各以約1個團的兵力,在民兵配合下打擊敵人,保衛根據地。這樣,日軍在連續遭到打擊後,便於27日開始分路後撤。

山東軍區機關部隊跳出合圍圈,沒有受到什麼損失,但敵人卻搶走了大批的牲畜和糧食,僅牲口就被搶走3000頭以上。羅榮桓得到這一報告後,立即命令魯中、濱海、魯南軍區派出部隊打擊「掃蕩」撤退的敵人,截擊被搶走的物資和牲口。民兵也在沂河、沭河地區,加緊布置地雷戰。

與此同時,膠東、渤海、魯南軍區也各自在根據地對進犯的日偽軍發起攻勢。

膠東軍區在8月24日攻克牟平南部突入我軍的日偽軍據點水道,並向蓬萊、掖縣地區展開攻勢。又於8月31日收復了文登縣城,9月2日收復榮成縣城,光復國土2萬餘平方里。

渤海軍區自8月19日發起攻勢,繼攻克利津後,又收復樂陵、臨邑、南皮等縣城,解放沾化除縣城以外的全境。共殲敵偽軍5000餘人,光復國土45500平方里,解放同胞達400多萬,打通和擴大了各分區的聯繫。過去被敵嚴重封鎖、分割的地區,已變成了大片根據地。1943年是渤海區最艱苦的一年,時隔一年,沒想到形勢變化這麼快,真是令人鼓舞!

魯南軍區在這次秋季攻勢中,曾一度將滋(陽)臨(沂)路、臨(沂)棗(庄)路徹底破壞,斷敵運輸,嚴重地威脅了「掃蕩」濱海區的敵人,擴大了各分區的聯繫。他們在秋季攻勢中收復國土2萬平方里,解放人民140餘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