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百團大戰:震驚中外的大規模戰役 13、彭德懷作檢討

百團大戰一結束,就引起爭論:這個戰爭是不是應該打?還有人指責,正是由於百團大戰,才會有兩年後的敵人對華北加倍進行殘酷進攻。到1945年延安整風、華北座談會、中共七大時,人們批判彭德懷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面對這些指責,彭德懷反覆作了多次檢討。在檢討中,彭德懷既充分肯定百團大戰的積極意義,又十分勇敢地從個人方面認真核對其不足。彭德懷說:這次破襲戰,相當嚴重地破壞了敵人的交通運輸,消滅了相當多的偽軍和偽組織,摧毀了敵偽軍在我根據地內為數不少的堡壘,收復了不少縣城,繳獲了大量物資,是抗日戰爭中繳獲最多的一次。

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後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了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製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蔣軍有後方接濟、國際援助,八路軍深處敵後,毫無援助,為照顧大局,還能進行百團大戰,把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引為己任。讓全國人民去評斷,去教育自己。在對日大規模破襲戰中,我軍也取得了一部分攻堅經驗,更利於以後我們開展敵後武工隊的活動。在華北偽軍、偽組織中的瓦解工作也迅速開展。大片解放區的恢複,改變了兩面負擔的局面,減輕了人民痛苦。

此役勝利的消息傳到延安,毛主席立即給我來電說,「百團大戰真是令人興奮,像這樣的戰鬥是否還可組織一兩次?」所以這次戰役是取得了不少勝利的。

但是,我在這個問題上是有錯誤的。這個錯誤主要表現在我對日軍向我進攻的方向估計得不對。本來敵人準備進攻中原及打通粵漢路和湘桂路,而我以為(據我們情報工作者的報告)是要進攻西安,怕敵人進佔西安後,截斷中央(延安)同西南地區的聯繫(實際上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更沒有估計到日本法西斯打通粵漢路,是為了便利進行太平洋戰爭。如果當時看破了敵人這樣的戰略企圖,那就再熬上半年時間,或者等敵人進攻長沙、衡陽、桂林以後,兵力更加分散時,我軍再舉行這次大規模的破襲戰役,其戰果可能要大得多,其意義也要大得多。然而,是過早舉行了那次戰役。雖然在戰役上取得了勝利,但是卻推遲了日軍打通粵漢路和湘桂路的時間(約一個月時間),而減輕了當時日軍對蔣介石的壓力。在客觀上是起了援助蔣介石的作用。由於進行了這次破襲戰役迫使日軍從華東、華中調回一個師團的兵力,加強了對我華北根據地之進攻。特別是太行山區,在敵人的「三光」政策下(這個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是在1939年夏就提出的),人民遭受了一些可以避免的損失。再者,破襲戰役後期,我也有些蠻幹地指揮。此役在太行山區破襲時間搞的太長了一些,連續搞了1個月,沒有爭取時間休整,敵偽軍即行掃蕩。在敵軍掃蕩時,日軍一般的一個加強營附以偽軍為一路。我總想尋機殲滅敵軍一路,使敵下次掃蕩不敢以營為一路,以使其掃蕩的時間間隔擴大,有利於我軍民機動。我這一想法是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因部隊太疲勞,使戰鬥力減弱了,使129師傷亡多了一些。

上面這些後果的責任,是應當由我來負的。但是我認為,對於這次戰役的估價,不能離開當時我們所處的環境和當時擔負的任務。如果拋開這些,而側重於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為了維護蔣介石的統治」「就是資產階級思想的戰略方針」,我認為這樣來分析和推論一次戰役行動,是有點過分,因為當時戰役的勝利,實際上比損失要大得多……

我認為百團大戰在軍事上是打得好的,特別是在打了反摩擦戰役之後,必須打反日的百團大戰,表示我們是為了抗日才反摩擦的。這才能爭取廣大的中間勢力。在當時,只有抓住敵後的敵後空虛,給以突然猛襲,才能有力地調動敵人,給予打擊,恢複大片抗日根據地。在敵後碉堡密布的情況下,組織這樣統一有計畫的破襲,是不容易的。百團大戰的勝利,對於揭露日、蔣各項欺騙宣傳是有利和有力的,對於積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當時還不給敵偽以必須和可能的打擊,根據地就會變為游擊區;我們就不會有近百萬正規軍、二百萬基幹民兵,和廣闊的解放區作為解放戰爭的戰場,給進犯的蔣軍以適時的打擊。

抗日時期,人民戰爭有了發展,比紅軍時期進了一步。如大規模的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多種多樣的戰法,各種各樣的武器都加以利用了。武裝編組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普通民兵、基幹民兵;村鄉有小組、區有區干隊、縣有獨立團、營或支隊。在百團大戰後,發展了武裝工作隊(武工隊),它是黨、政、軍、民統一的組織形式,他們的一般政策水平比較高,善於分析具體情況;他們對每一個鬥爭對象非常靈活機動,處處為人民利益著想,把合法鬥爭與非法鬥爭結合得特別巧妙。這些都是在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指引下,逐步成長起來的,可惜的是還沒有系統地整理起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