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反八路圍攻:以「土」克「洋」 4、抗戰隊伍中的「和尚連」

1938年1月10日至15日,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阜平召開。會議決定統一邊區的軍事、行政、財政經濟、文化教育和民運工作等各項方針政策,並以民主選舉的方法產生了邊區的政權機關——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

10日這天,聶榮臻作為149位代表中的一員,與各抗日黨派、各抗日階層和團體的代表、少數民族的代表以及來自五台山的和尚、喇嘛代表歡聚一堂。阜平的街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最引人注目的當數那些身披火紅袈裟的五台山僧侶。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東北部五台縣境內,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以台城鎮為中心,周圍屹立著東、西、南、北、中5座山峰,稱做五台。五峰之內稱台內。最高峰北台海拔3058米,素稱「華北屋脊」。五台山是古老的花崗岩、片麻岩構成斷塊上升的山地,山頂平展如台,河谷溪流不斷。

五台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它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以其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大,居於佛教的四大名山之首,其在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尼泊爾等國均享有盛名。

五台山寺廟始建於漢明帝。據史籍記載,漢明帝劉庄夜夢金人端坐祥雲,從西天飄然而來,知是有佛感應,隨即派大臣蔡暗、秦景等人向西尋訪,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大月氏得到佛經佛像,並巧遇正在當地傳教的天竺國(今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即相邀同至中國。

公元67年(永平十年),梵僧漢使以白馬馱載經卷和佛像到了洛陽。漢明帝一見釋迦牟尼佛像,果然和夢中所見一樣,越加崇信佛教,遂下令修建了洛陽白馬寺,並請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

公元68年(永平十一年),兩位高僧來到清涼聖境五台山,見5座台頂圍護的腹地台懷,其山形地貌與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地靈鷲山分不出兩樣,返回洛陽後就奏請漢明帝在五台山修建寺院。於是,漢明帝頒旨,在五台山修建大孚靈鷲寺。這樣,洛陽的白馬寺與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就成為中國最早創建的寺院。大孚靈鷲寺就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

以後,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和寺院的大規模興建,以及僧侶人數的增多,五台山便逐漸成了佛教聖地。到了唐代,由於唐朝國威強盛,經濟繁榮,在國際上聲望甚高,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國際交往擴大了,五台山又受到了印度、日本、朝鮮和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的景仰。

清代,喇嘛教傳入五台山,至抗戰時期,五台山上共有300多座廟宇,這些廟宇,分為青廟和黃廟兩種,和尚廟叫做青廟,喇嘛廟叫做黃廟。「喇嘛」,是藏文(bla-ma)的音譯,該詞最初是從梵文(gu-ru,固茹)兩字意譯過來的,其本意為「上師」;然而在藏文中還含有「至高無上者或至尊導師」的意義。因此,後來隨著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這一尊稱又逐漸成為「活佛」的另一重要稱謂,以表示活佛是引導信徒走向成佛之道的「導師」或「上師」。

五台山是晉察冀根據地最早的立足點。軍區成立後,部隊沒地方住,只好住在五台山的寺廟裡。據聶榮臻回憶說:「當時山上共有漢、蒙、藏、滿各族僧人1700多人。對於這些和尚和喇嘛,我們很尊重他們,同他們相處得也很融洽。」

聶榮臻一直記得他第一次上五台山的情景。五台山佛教僧會會長、大法師然秀,得知聶司令要來看望出家人,特地組織了寺廟樂隊歡迎。12個僧人披著袈裟,分列兩行,鈸簫笙笛齊鳴,皮鼓小鑼輕敲,聲音幽雅動人,使人猶如墜入仙境。聶榮臻高興地說:「真想不到,在這偏僻的山鄉,在這四面被敵人包圍的境地,還能聽到如此幽雅的音樂。」

聶榮臻親臨寺廟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和抗日救國綱領,加上八路軍進駐寺廟後,非常愛護文物古迹,對僧侶們態度十分友好,眾僧看在眼裡,深受感動。僧侶也是中國人,也痛恨日本鬼子,大法師然秀代表五台山僧眾表示:「出家人慈悲為懷。吾等出家不出國,保不住國家,佛教、寺廟何存!抗日救亡,僧眾有責!」

在聶榮臻等人的感召下,五台山寺廟成立了由青年僧人組成的抗日自衛隊。他們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特定環境,積極以各種形式參加抗日,想方設法營救被日軍關押的八路軍和群眾,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拿起槍,勇敢地與日軍搏殺,在當時,僅菩薩頂的和尚就消滅日軍30多人,當地群眾稱讚五台山的和尚為「革命和尚」。以後,晉察冀軍區專門把這些和尚僧侶組織起來,建立了一支連隊,人稱「和尚連」。

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會議開始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雙手合十接見來自佛教聖地的出家人代表。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會議之初,審查與會代表資格的時候,對五台山僧侶的代表權問題竟然出現了分歧意見。

會上有人提出,出家人只能燒香拜佛,不必吸收他們參政。參加籌備工作的黃敬、鄧拓列舉五台山僧人手持刀槍放哨,為過往的抗日部隊提供食宿等抗日行動,說明這些出家人不但慈悲為懷,而且憂國憂民,難能可貴,豈能輕視他們。

最後,聶榮臻表示:「和尚和喇嘛也是中國人,他們雖然出了家,但並沒有出國。在民族革命統一戰線之中,我們應該和各民族各階層緊緊地攜手,共同抗日。我們不能因為和尚和喇嘛的宗教信仰,把他們排斥在抗日的門外。」

聶榮臻的一席話,說得大家口服心服,一致同意愛國僧侶作為正式代表出席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新華社還為此發了快訊,宣布佛教名山五台山寺廟的出家人也投身抗日,其響亮口號是:我們出了家,但沒有出國!這一消息在全國宗教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