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建築者的形象和故事

一座建築往往就是一部書。

停立在周恩來紀念館的前面,透過建築物的表層,我們可以看到一連串的建築者的形象和故事。

聽說淮安要建周恩來紀念館,很多建築單位前來請纓。

江蘇省建築工程公司近水樓台,捷足先登,承攬了紀念館的建築任務。

該公司的大本營在六朝古都南京。平時去外地尤其是去偏僻的地方施工,不少人都不願去,但這次,全公司的職工卻都爭先恐後,有人急著要從國外的工地上趕回來,有人連著向公司遞交了好幾份申請,有人甚至為爭不到來淮安的機會而捶胸頓足、唉聲嘆氣。

這一切,全是因為對周恩來的熱愛。

故事一:

金山從美國夏威夷群島皇宮飯店的工地上急匆匆地趕了回來。他回來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參加周恩來紀念館的建設。

在美國,每月二百五十美金的報酬對生活尚不富裕的他來說固然是一種誘惑,但相比較之下,周恩來紀念館的建設則有著更大的引力。

金山屈指數了一下,自一九七九年進入省建公司後,他已參加了九項大的建築工程,下一個工程剛好是第十個。十,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是個十分吉祥、美好的數字,它象徵著十全十美。金山非常高興能把這個美好的數字落在周恩來紀念館這一建築上。

金山是裝潢工。在國外,他剛剛掌握了噴塑這一新工藝。而目前,全公司掌握了這項新工藝的人為數極少。金山知道,不僅他想去紀念館工地,紀念館工地也十分需要他。

但是,對於去紀念館工地,金山並不是沒有一點擔憂。在他去美國的一年多時間裡,在南京的一個服裝廠當臨時工的妻子一直帶著年幼的孩子單獨生活。不要妻子多說,金山完全可以想像出妻子整天的勞累和辛苦。她一直盼著自己能從國外早點回來。現在,他回來了,卻馬上又要去外地,妻子能同意么?

金山低估了妻子。當他忐忑不安地說出自己的心思之後,妻子卻表現得極為理解。妻子說:「你去吧。家中的事你不用惦記。周總理為人民獻出了一切,連骨灰都沒有留下。他的紀念館你們一定要建好了,千萬不要對不起後人,對不起總理。」

那天下午,金山夫婦帶著孩子特地再次瞻仰了梅園新村紀念館。次日一早,金山便精神飽滿、心無牽掛地奔赴淮安。

故事二:

晚上。江寧縣逸新路上。

方道生和王梅一前一後地走著。很長時間,他們都不說話,只有單調而沉重的腳步聲令人心煩地響著。

方道生是江蘇省建築工程公司的施工員,王梅是江寧縣一個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在江寧縣六一三廠工地施工的方道生經常去圖書館借書,二人便相識了,並由此而產生了感情。就在他們情意纏綿、彼此如膠似漆的時候,方道生突然接到公司調令,要他到周恩來紀念館建築工地擔任施工員。方道生欣喜若狂。當他把這一消息告訴王梅時,王梅開始也很高興,但很快,她的高興便為即將到來的離別和憂傷所取代。

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方道生停下了腳步,王梅也站住了。

王梅抬起眼睛,那麼溫情,那麼哀怨地看著方道生。「道生,我最後一次問你,為了我,你能不去淮安嗎?」

方道生再次搖了搖頭,說:「不能。」

王梅說:「你不愛我!」

方道生愣住了。

王梅抽泣起來。

方道生眼圈也紅了。他歉疚地對王梅說:「王梅,不管你怎樣看我,也不管我們今後關係如何,淮安,我一定要去!……」

故事三:

楊炳峰家裡熱鬧非凡。分出去生活的兒女們及第三代人全回來了。楊炳峰第二天就要去淮安周恩來紀念館工地,全家人特意辦了一桌酒席,為他送行。

席間,兒孫們向楊炳峰頻頻敬酒,楊炳峰不斷舉杯暢飲。他的臉色越發紅潤,神情也越發興奮。

楊炳峰已經年過六旬,富裕的生活,爽直的性情、無憂的心境,使他顯得很健康,聲音也洪亮、有力。一九九零年一月,他就正式辦了退休手續,離開了省建公司。回到家後,他不甘賦閑,以老伴的名義開了爿服裝店,生意做得十分紅火,日子也過得十分愜意。他曾當過多年鋼筋放樣工,技術上很有一套。附近的建築單位聞知他退休了,紛紛上門出每月四百至六百元的高薪聘請他去做技術指導。就在這時,周恩來紀念館開工,公司領導帶話給他,希望他能到工地上來。老楊一聽是建周恩來紀念館,當即就辭掉聘請,暫閉店門,爽快地答應去紀念館工地。兒女們知道他的決定後,也很支持,並爭著要把母親接回家去過,以解除父親的後顧之憂。

楊炳峰已經微醺了,但他說話仍然十分清楚。「在我有生之年,還能參加建周恩來紀念館,這實在是我的福分,也不枉我幹了二十幾年建築。周總理是我平生最欽佩的一個人,他最沒有私心,為國為民,操勞了一輩子,生前儉樸,死後沒有分文遺產,連後代都沒有。他又是那樣平易近人,身為堂堂總理,卻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當年邢台地震,總理去慰問災民,災民遞給他一碗水,他不管臟不臟,接過來一口就喝個乾淨。這才叫與人民同甘苦,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我這次去淮安,一定要把紀念館造好了。應該讓現在有些幹部拿周總理當面鏡子,好好檢查檢查自己!」

楊炳峰把坐在旁邊的小孫子抱到自己懷裡。他問小孫子:「我去淮安建周爺爺的紀念館,好不好?」

小孫子奶聲奶氣地說:「好。」

他又問小孫子:「你要我回來時給你帶點什麼?」

小孫子說:「我要你給我拍張紀念館的照片,這麼大的!」他指著牆上的掛曆。

家人都忍不住開懷大笑起來。

一九九零年三月五日,周恩來紀念館正式開始動工。

這一天,天氣晴好,春風和煦。高處的柳樹已綻出片片鵝黃,低處的湖邊也閃出了點點新綠。

負責打樁的江蘇省溧陽縣建築安裝公司的工人興高采烈地走上紀念半島。他們要在周總理生日這一天。為紀念館的建築打下堅實的根基。

春風裂石。紀念半島表層的土呈出一種灰白,且裂了許多道縱橫交錯的口子。工人們大踏步地在上面走著。漸漸地,腳下的土開始變得鬆軟起來。突然,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位發出一聲驚叫,只見他身子一歪,一條腿迅即沒入土裡,緊跟著,另一條腿也陷了下去。須臾,地面上,僅剩下小半個身子和兩條掙扎著的手臂。

半島畢竟是就地取土,用潮濕的稀泥堆起來的。一冬之後,儘管表面結了一層硬繭,但下面仍舊形同沼澤,根本不能站人。

但是,二十二米長的混凝土樁早就預製好了,大批的建築工人也到了工地,工期是不能延誤的。

別無選擇,只有迎著困難上。那個好不容易才從沼澤中爬出來,成了泥人的工人瀟洒地一揮手:「沒什麼,只當體驗一下當年總理帶著紅軍過草地的滋味!」

打樁採用的是靜壓樁。壓樁機自重達一百五十噸。要打樁就必須把壓樁機運到現場。可現場連人都沒法走,這麼笨重的東西如何運進去?

隊長往手心吐了口唾沫,然後,雙手使勁搓了搓。他說:「總理那一代人把三座大山都推翻了,我就不信,我們難道連個樁機也運不進去?」

「拆!」隊長一聲令下,工人一齊動手。他們把壓樁機拆散,化整為零,一樣一樣搬進去。

然而,即便這樣,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樁機的主要部件仍然很重,運起來,仍然十分困難。工人們又在沼澤地上鋪上木棍、木板,幾十號人一起推、拉、抬、扛,努力使樁機一寸寸地前移。有時,陷得太深了,實在無法抬起,就用千斤頂再把樁機頂上來。每個人趴倒爬起的,都成了標準的泥猴。就這樣,他們憑著一股拼勁,硬是把樁機運到了現場。

打一根樁,所需的時間是極有限的,通常只有十分鐘。但是,打完一根樁後,移動樁機的時間卻需要五、六個小時甚至十小時。

十分鐘,對於工人們來說,是短暫而輕鬆的。十小時,則是那樣艱難和漫長。

主館和副館一共打了二百七十五根樁。打樁所花費的時間整整三個月。這期間,工人們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打樁結束,工人們平均扔掉了三條褲子。由於長期陷在淤泥里,褲子已經臟污不堪,破損不堪。

周恩來紀念館不同於其它一般性建築。

周恩來是億萬人心目中的偉人、完人。他的紀念館應該和他的品德、人格一樣完滿。

建設中,每個建築者都不敢有絲毫的疏忽。他們嚴格、認真,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情感、全部的赤誠!

建築者形象之一:

楊炳峰從海安老家那寬敞、舒適的住所又回到了低矮、陰暗、潮濕的工棚。畢竟離開一段時間了,剛到那天,上半夜,他怎麼也睡不著,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