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那天傍晚,伊瀨同浜中進入京都市內,入住位於二條的國際觀光酒店。在東京時,浜中就預訂了這裡的房間。

坐計程車來酒店的路上,浜中說:「世間總是充滿了意外。我做夢也想不到松尾神社的匾額上竟然寫著跟丹後木津兇殺案有關的字眼。」

「這的確很奇怪。不過仔細想想,海岸附近出產的酒,叫『海龍』也是有可能的。」伊瀨沉思道。

「是啊,如果酒的出產地在廣島縣的瀨戶內海沿岸,那肯定與海有關。海龍這個名字,其實挺普通的。海龍嘛,就是……」

見浜中又要開始滔滔不絕地賣弄淵博的民俗學知識,伊瀨連忙打住他的話頭:「對了浜中君,神官說,來捐贈匾額的是一名二十多歲的美麗女子。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會不會是釀酒公司的年輕老闆娘呢?」浜中對這點似乎沒有多想。

「是嗎?你是這麼想的?」

「唔?您怎麼這麼問?」

「我以為你會說,這名女子也許是聯繫匾額和木津兇殺案的關鍵人物。」

「我還不至於如此天馬行空。『海龍』二字應該只是偶然一致罷了。老師不愧是小說家,想像力也是專業級的呢。」

這個話題就此打住。

京都國際觀光酒店坐落在二條城前,入口沿用了古寺大門的風格,穿過門後就是停車場。如此設計頗有京都風格。

伊瀨被領到十一樓靠西的房間,可以俯瞰正對面的二條城。松樹環繞的廣場上停著幾輛觀光大巴。

透過另一側的窗戶,西陣附近古建築的房頂連成一片,綿延無盡。這幅情景仿若版畫,只要看一眼,心情就能平靜下來。居高臨下,京都特有的棋盤狀道路區隔一覽無餘。狹窄的道路上車流稀少,行人都是一副悠閑自在的模樣。

浜中敲了敲門,走進房間,站到伊瀨身邊。「您在看什麼啊?」

「看看這街道。在東京已經見不到如此景象了。一看到這片屋頂,躁動不安的心情就會安寧許多。」伊瀨說。

「您的心情剛平靜,我都不好意思開口了。」浜中的嘴角抽動了兩下,皮笑肉不笑地說,「看樣子,又要老師去丹後木津走一趟了。」

「哎?什麼?」伊瀨轉頭面對浜中,「出什麼狀況了?」

「在『海龍』那個字眼的刺激下,我一進酒店就給城崎打去電話。就是上次聯繫過的那家報社。」

「原來如此。你年紀輕,勁頭可真足啊。」伊瀨譏諷道,但還是很在意浜中的話,「是不是案子後來有進展了?」

「有進展!大進展!簡直是重大突破!」浜中激動得說話都沒了規矩,「據說在木津的山中找到屍體了!」

「哎?」伊瀨驚呼,「真的嗎?」

「這次不是嘩眾取寵的惡作劇了。上次同老師散步的時候,不是見過一座小廟嗎?」

「嗯,不錯。」

「小廟的後面是雜木林,屍體就是在那兒的泥地里找到的。」

「哦?是男是女?」

「男的。年齡之類的信息還在鑒定中……」

「鑒定中?」

「因為屍體已經白骨化了。匿名信上的預告應驗了,發現屍體的時間大致就在兇殺案發生一年後。」

伊瀨嘆息道:「搜山的時候就沒去那裡找嗎?」

「好像沒有。到底是鄉下的警察啊。」

「那死者的身份呢?」

「也不清楚。接電話的報社記者說,當地警察署正在全面搜查。」

「唔。」伊瀨哼了一下,「浜中君,那封匿名信看來是真的——就是送給警察的那封用片假名寫的明信片。」

伊瀨還記得信上的文字:

天神山南側山麓,狐仙廟附近的樹林中,埋著一年前遇害者的屍體。請早點把他挖出來。

「就是啊。」浜中點點頭,腦中應該也浮現出了同樣的文字。畢竟這段話正是他從警察那裡聽來,記在筆記本上的。「老師,這具白骨化的屍體會不會與海龍丸船板碎片上的文字有關?」

「有可能。兇手通過明信片將屍體埋藏地告訴警察,警察卻沒有找到。於是,兇手又將警察的視線吸引到船板碎片上,然後如他預料的一樣,在那裡找到了屍體。」

「我想應該是這樣。聽說就是在小廟附近發現屍體的。」

「是誰發現的?」

「附近的農民。為了準備冬天用的柴火,帶著狗進入雜木林,結果狗嗅出了埋屍地點。」

「那麼『海龍丸』、屍體和兇手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聯呢?」

「老師,緣分這東西,就算隔得再遠也會找上你。我們今天不就在松尾神社的前殿看到了名為『海龍』的酒嗎?而剛進酒店又聽到了這個消息。」

「太神奇了!」

「所以老師,我順勢冒出一個想法,或許這種巧合暗示我們,不如從京都出發,再次前往木津。您說呢?」

「去木津?」

「您別嫌麻煩。這裡到木津單程不到五個小時。如果是在東京聽到這個消息的話,您一定會想再去現場一次吧。從地理位置上說,這裡離那兒比東京近多了。」

「話雖如此……」

「這次出行本來就沒有什麼預定路線。以三保松原的松尾神社開頭,然後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咱們事先也是這麼說定的,只要時間充足,就應該好好利用這次機會。如果老師就這麼回東京去了,之後一定會後悔的,一定會覺得『當時同浜中一起去就好了』吧。」

「是啊。」伊瀨一想到要往返木津就覺得麻煩。上次是因為從未去過,所以還有興緻,但那裡確實沒有值得重訪的魅力。何況他已經在稿子里做過介紹了,去那裡探尋傳說的初衷也算是達成了。

「我想去。僅僅是通過電話和信件同報社的人聯絡,這還遠遠不夠。報紙上的報道也不能滿足我的好奇心。我一定要親眼去看看,親自去調查。」

「浜中君,雖然你的好奇心又點燃了,可這個案子跟我們出來採風的目的全無關係啊。」

「我們沒必要事事都循規蹈矩。老師之前寫過這個案子,就當我們這次去是為了探明後續發展吧。」

第二天早晨,伊瀨在酒店邊收拾東西邊思考。

昨天傍晚,浜中進房後說,他們必須再去丹後的木津走一趟,這情景好像在什麼地方看到過。

對了,過去在中學英語教科書上,不是讀過夏洛克·福爾摩斯的故事嗎?福爾摩斯坐在靠椅中面對華生,朗讀傭人送來不知是信還是電報:

I am afraid,Watson,that I shall have to go.Then,will you go with me.(華生,看來我必須去。你也一道去吧?)

此情此景簡直如出一轍,伊瀨忍不住偷笑起來。昨晚自己對重返木津的提議百般抵抗,如今想來,此行還有點樂趣。

上次來時領略過的宮津線沿途的風景,伊瀨這回已不覺稀罕。宮津站上來不少乘客。過宮津後,車窗外天橋立的模樣隨列車行駛而不斷變換——這一切都沒有改變。

經過五小時無聊的旅程,列車終於抵達了丹後的木津站。車廂中,浜中似乎也厭煩了,沒有像平時一樣滔滔不絕,只是看看書,睡睡覺,偶爾吃點柑橘。

「城崎報社的人不知道我們會來,所以我們不能同他們見面。還是儘快去本地的警察署比較好。」

浜中之前去過警察署,警察知道他的來意。

本地警察署只是分署,隸屬於網野署。進入規模不大的警察署,裡面竟然也有前台,三四個巡警坐在後面。浜中遞上名片,說自己是之前來詢問過案情的人。前台的人一時間露出為難的表情,但最後還是說了聲「請吧」,將兩人領到了接待室。

接待他們的警部胖墩墩的,臉上紅彤彤的,看上去相當和藹可親。「昨天才接到您的電話,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了。」他笑著對浜中說。

他似乎斷定兩人是聽說發現了屍體,直接從東京專程趕過來的。

「恕我冒昧,那座山上是不是發現白骨化的屍體了?」浜中馬上取出筆記本,駕輕就熟地擺出雜誌記者的樣子。

「是的。您可能已經聽說了,是昨天早晨上山的當地人發現的,隨行的狗嗅出了埋屍地。之前不是發生過一次奇怪的木板惡作劇嗎?埋屍地居然跟插著木板的地點相去不遠。」警部說。

「嗯。那塊木板上似乎寫著『第二海龍丸』幾個字。」

「用黑色記號筆寫的,所以當時也沒放在心上。」警部說這話,有很大成分是在為警察搜山失敗,沒有發現屍體開脫。

「屍體的性別確認了嗎?」

「現在已經送去網野的法醫那裡了。似乎是男性。」

「屍體身上有沒有衣服之類的東西?」

「幾乎沒有。我們覺得,這並不是因為在地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