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挑起歷史的重擔 第五章 張聞天支持確立毛澤東軍事領導地位

長征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特別艱難的軍事行動。軍事領導與指揮者處於最重要的地位。所以,遵義會議關於變換領導人的決定除了總書記以洛代博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軍事領導人的變換。張聞天擁護毛澤東擔任軍事指揮,從黃平橘林談話開始,為確立毛澤東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作了不懈的努力。雖然其間不無即有不無小的曲折,但總的說來,張聞天與毛澤東在這一重大關鍵問題上是配合合作得很好的。

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被選為常委。這時政治局常委共五人: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博古、陳雲。在遵義會議前和遵義會議上,張聞天、王稼祥等提議恢複毛澤東的軍事領導權,但還沒有正式決定他參加軍事領導。遵義會議開完後的第二天,1月18日,又接著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會上常委進行分工,決定:「以澤東同志為恩來同志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陳云:《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見《遵義會議文獻》,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頁。從此毛澤東又重新回到軍隊領導崗位,直接參与對中央紅軍的軍事指揮。

毛澤東參與紅軍的軍事指揮以後,中央紅軍根據敵情變化,採取了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部隊在扎西縮編以後,即執行「回兵黔北」的決策,揮師東進,在太平渡、二郎灘第二次渡過赤水河,向遵義進發。出敵不意,殺了一個回馬槍。

2月25日,中央紅軍攻克桐梓。途中經半天激戰,搶佔婁山關,於28日再取遵義城。這一仗,擊潰王家烈8個團,消滅吳奇偉2個師,繳獲槍支2000多,俘虜約3000人,是長征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毛澤東運動戰的戰法得勝,非常高興,在馬背上吟成一首詞:《憶秦娥·婁山關》,歌詠婁山關戰鬥的勝利,抒發由沉鬱轉為開朗的心情。詞云: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中央紅軍上上下下歡欣鼓舞,充滿勝利的喜悅。軍委縱隊於3月初再次進入遵義城。

從作出「回兵黔北」的戰略決策,到二渡赤水取得婁山關大捷,中央紅軍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勝利,使張聞天更加相信毛澤東的戰略戰術原則是正確的,更加佩服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才能。他更加確信,毛澤東在前方指揮戰鬥更有勝利把握。在二占遵義以後,張聞天提議成立一個前敵司令部,請毛澤東到前方擔任前敵總指揮。據張聞天:《1943年延安整風筆記》。毛澤東1943年在一次中央會議上講話中也說「洛甫提議要我為前敵總指揮」。轉引自《遵義會議文獻》第134頁。

3月4日,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和副主席周恩來、王稼祥簽發命令:「為加強和統一作戰起見,茲於此次戰役特設前敵司令部,委託朱德同志為前敵司令員,毛澤東同志為前敵政治委員。」引自《文獻和研究》1985年第1期載《遵義會議前後的四十一份軍事電報》。按紅軍中慣例,政治委員是黨在軍隊中的最高領導人,所以前敵政治委員習慣上稱為前敵總指揮。當年,前敵政治委員,實際上就是前敵總指揮。這一新的建置與任命,顯然是把前方機動靈活地指揮戰役的權力交給了毛澤東。不過,紅軍的整個軍事領導的體制並未改變,周恩來仍是軍事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毛澤東就任前敵總指揮後,即隨前敵司令部離開遵義到達鴨溪、苟壩一帶。此後,王稼祥發些議論,經常要求中央開會討論軍事行動。張聞天鑒於博古過去領導缺乏民主,採納了王稼祥的意見,召集過幾次這樣的會議。據張聞天:《1943年延安整風筆記》。毛澤東1943年在一次中央會議上講話中也說:「在打鼓新場,洛甫每天要開二十八人的中央會議。」轉引自《遵義會議文獻》第134頁。張聞天那時不了解,日常的軍事指揮需要完全的集權。召開這種會議,對前方指揮者按軍情變化作出必要的專斷處置是會有妨礙的;而會上的爭論,更會擾亂前方指揮者的部署。

重大的爭論圍繞著要不要攻打打鼓新場打鼓新場,今貴州省金沙縣縣治,簡稱新場。的問題爆發了。

1935年3月10日1時,一軍團林彪、聶榮臻致電軍委,建議攻打打鼓新場。3月10日白天,張聞天即在鴨溪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要不要發動「打鼓新場戰鬥」問題。以下敘述這次會議的情況據:張聞天《1943年延安整風筆記》;周恩來:《黨的歷史教訓(節錄)》(1972年6月10日在黨中央召集的一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轉引自《遵義會議文獻》,第69頁)。到會的大多數同志都主張打,只有毛澤東堅持主張不打。毛澤東認為,紅軍12日才能趕到新場,那時滇軍也趕到那裡同黔軍會合,同時川軍可側擊紅軍,所以反對打。毛澤東說,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損失了部隊不值得,還是應該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嘛。但他未能說服眾人,大家還是要打。會上爭持不下。毛澤東急了,以「去就前敵總指揮的職務力爭」。有人發言說:「少數服從多數,不幹就不幹。」張聞天主持會議,以一般地執行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制原則,作出了攻打打鼓新場的決定。毛澤東剛剛擔任前敵總指揮沒有幾天職務便被撤銷,前敵總指揮由彭德懷暫代。彭暫代毛一節,據張聞天在「文化大革命」中寫的《我的思想檢討》(1969年6月28日)、《關於反革命分子林彪的一點材料》(1972年3月28日)。

散會以後,毛澤東實在放心不下,深感攻打打鼓新場會給紅軍帶來極大損失。於是,連夜提著馬燈去找周恩來談,要他晚一點發攻擊的命令,再想一想。周恩來採納了毛澤東的意見。當晚21時以軍委名義發出電令,部隊在平家寨、楓香壩、花苗田地域集中,以便尋求新的機動。第二天一早,張聞天再次主持會議討論這個問題,毛、周把大家說服了。軍委即給一、三、五軍團發出《關於我軍不進攻新場的指令》。此事經過據周恩來:《黨的歷史教訓(節錄)》,見《遵義會議文獻》,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9頁。

這件事無論對於確立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地位,還是對於紅軍保持有生力量、保證作戰勝利,意義都十分重大。在毛澤東的記憶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二十多年後,毛澤東在1959年4月5日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講「工作方法」的第一條「多謀善斷」時,還拿這件往事來做例子。他說:「比如苟壩會議,我先還有三票,後頭只有一票。我反對打打鼓新場,要到四川繞一個圈,全場都反對我。那個時候我不動搖,我說,要麼就聽我的,我要求你們聽我的,接受我的這個建議。如果你們不聽,我服從,沒有辦法。散會之後,我同恩來講,我說,不行,危險。他就動搖了。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又開會,聽了我的了。」轉引自《毛澤東傳(1949—1976)》(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940頁。

關於要不要攻打打鼓新場的爭論,最終按毛澤東的意見作出不打的正確結論,避免了軍事上可能造成的損失。事後,毛澤東向張聞天提議:成立一個新的「三人團」全權指揮軍事,成員為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很贊成毛澤東的這個提議。據張聞天:《1943年延安整風筆記》。關於打鼓新場戰鬥的爭論,說明還是毛澤東高明。從這件事,張聞天也認識到軍事指揮必須臨機決斷,經常開中央會議來決定,對軍事指揮不利。自己對打仗又是外行,成立新的「三人團」,毛王之間的矛盾可以由他們自己解決,也省去召集會議的麻煩。

3月12日,在苟壩附近,張聞天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將成立新「三人團」的提議提交會議討論。會議決定: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新的「三人團」(又稱「三人軍事領導小組」)。成立三人軍事領導小組的時間、地點,據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關於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若干情況的調查報告》所作考證的結論:「三人軍事小組是在1935年3月11日左右在貴州鴨溪、苟壩一帶成立的。」毛澤東在三十多年後談及此事時說:「後來搞了個三人團,團長是周恩來,團員一個是我,一個是王稼祥。」毛澤東1967年的一次談話。

至此,遵義會議變換領導的重要決策最終完成。毛澤東進入了當時最重要的軍事領導機構。這表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進一步為全黨全軍所接受,毛澤東對中國革命戰爭的領導地位進一步確立。

新的「三人軍事領導小組」成立以後,中央紅軍的軍事行動在毛澤東指揮下,採取聲東擊西的戰略,大踏步進退,在雲貴川兜大圈子。3月16日至17日,紅軍在酒鄉茅台三渡赤水,再次入川,引得敵軍紛紛向川西調動。這時,紅軍又出敵不意地於3月21日至22日在太平渡、二郎灘四渡赤水。緊接著,紅軍南渡烏江,佯攻貴陽。正當雲南敵軍增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