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國金融體系:危機與變革 溫家寶:致力於發展市場經濟的專家

然而,無論是在2004年和2005年,還是在此後的時間裡,中國經濟既沒有硬著陸,也沒有軟著陸。中國經濟根本就沒有著陸。

外界的預期又一次落空了。傳統的模式和假設似乎已經預示了一個明確的結果,然而,現實卻與預期相去甚遠。外界預期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理由是多種多樣的。有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對外資的依賴性過強。也有些人認為,中國政府設定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低估了人民幣的價值。為了換取中國商品,外國現金大量流入中國,使中國外匯儲備增加,成為導致危險的通貨膨脹和超額貨幣供應的因素之一。還有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對不良銀行貸款和政府支出的依賴是不健康的。就沿海發達城市的消費而言,消費者的消費活動與政府大型項目的支出相比,前者所佔的比重很小。有些人甚至對中國的基礎設施以及中國滿足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所需電力的能力提出了質疑。2004年上半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近10%,大大超出了中國政府此前的預期。不僅是外國經濟學家,中國領導人也表示了對於經濟過熱的擔憂。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中外人士坦言,政府需要對過熱的經濟加以控制,如果過度增長得不到政府的控制,中國經濟將面臨嚴重風險。與其前任朱鎔基一樣,溫家寶也是一位致力於在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專家。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銀行系統曾經遭遇過一次小危機,朱鎔基有力地應對了那次危機。而到了2003和2004年,與10年前相比,中國的銀行系統要龐大且複雜得多,其所引起的擔憂也要大得多。中國已經開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使得中國經濟可能遭遇的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後果也引起了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大的擔憂。雖然迄今為止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1/4以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的經濟體系就不會受到質疑。儘管報道數字顯示美國經濟運行平穩,但人們還是能感覺到美國經濟的實際狀況並不像數字所反映的那樣好。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擴大,每個月都有製造業工人失業。即使醫療費用猛增,企業利潤大好,工人的平均收入還是原地踏步。中國經濟的增長會使美國人感到恐懼,中國經濟的放緩也是如此,只是兩者所引起的恐懼有所不同罷了。

中國的銀行系統是不健全的,如果不能得到補救,就會限制中國經濟的增長並最終使其停滯不前。對於中國國有銀行存在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的領導人鄧小平、90年代的領導人江澤民和朱鎔基都很清楚,此後的胡錦濤和溫家寶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在毛澤東時代建立起來的中國銀行,只不過是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意志提供貨幣的國家附屬機構。它們並不具有商業企業的職能,不會考慮通過貸款獲利,也不會進行風險定價或是收取服務費用。多年以來,中國的國家銀行結構已經發生了改變。中國人民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四大商業銀行在理論上分別面向農業、建築業、商業和零售業四個不同領域。中央銀行負責確定利率和發行貨幣。四大銀行繼續行使其傳統職能,與西方意義上的銀行業並沒有什麼聯繫。

儘管在結構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中國銀行系統的核心問題依然存在。如果某省的一位官員想要獲得新建工廠或是橋樑的資金,他就會向銀行借貸。銀行為項目提供資金自然沒有問題,也不可能要求急著收回資金或是收取利息。如果國家制訂的「五年計畫」確立了新建一定數量的橋樑或發電站的目標,那麼,銀行就不會拒絕為這些建設項目提供貸款。如果一家國有企業想要尋求此類項目的建設資金,並且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明確支持,就可以得到銀行貸款。

一些腐敗現象不僅存在於中央和省級銀行,地方的銀行的狀況也是如此。地方的銀行官員和當地企業界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企業的貸款要求很少會被拒絕。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曾經實行的計畫經濟體制對一些人依然有影響,他們總是簡單地把新設施的興建看做一種成就。儘管中央政府一直試圖改變地方的觀念,並不鼓勵這種為了興建項目而興建項目的行為,可有些地方仍保持著原來的做法。

上述狀況的存在導致了一種普遍看法的產生,這種看法認為中國腐敗現象比較嚴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從銀行獲得貸款並不取決於貸款的具體用途,而是取決於貸款人的關係網路。貸款項目能給銀行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不是第一位的。而貸款一旦發放,就有可能收不回來了,結果就會使銀行系統不堪不良貸款和非生產性資本使用的重負,效率低下。

腐敗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每個國家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都會經歷一個制度規則不清晰甚至毫無規則可言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如此,19世紀的美國也曾經如此。當時,美國的投機銀行可能今天剛開門,明天就關門了。沒有清晰的法律和制度約束,人們靠的只是關係和自己的一張嘴。家族企業之所以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迅速發展,就是因為家庭成員之間通常不會互相欺騙。他們之間的關係可能並不怎麼好,但這並不會影響他們履行相互之間的合約和承諾,因為最終這對他們都有好處。朋友和姻親往往也能成為親密的生意夥伴。然而,長此以往,人們並不相信單純的商業利益能夠取代家族聯繫成為合作的紐帶,腐敗也就產生了。

在中國憑藉關係網做生意,已經成了一條潛規則。外國人因此而開始關注中國的「關係」,關注這種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必須要精心培養的人際關係網路。他們不得不拋掉舊規則和已經熟悉的辦事方式,參加各種沒有什麼實際內容的正式會議,出席各種宴會酒會,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建立人際關係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