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封面語

中美經濟共同體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真正的動力源泉,中美兩國已走入共生時代,當中美經濟共同體的時代結束後,中國會在20年內超越美國。其後在中國的領導下,世界將維持和平,並出現中國的經濟霸權時代。

——尼爾·弗格森(「中美國」(Chimerica)一詞創造者,哈佛大學著名經濟史教授)

這是一本關於中美經濟融合的書,本書講述了當今世界上最具實力的兩大經濟體是如何超越傳統智慧重塑全球體系的。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突顯了中美融合的重要性。中美融合不僅對中美兩國的繁榮十分重要,對整個世界的繁榮也非常重要。隨著世界開始從危機中復甦、走向未來,中美關係將決定今後幾十年全球經濟是不斷走向繁榮,還是陷入不穩定增長之中。

2009年前幾個月,為了刺激垂死的經濟,美國政府投入了1萬多億美元,並採取了減稅措施。美國政府投入的資金來源並沒有引起相當大的關注。同樣是在這幾個月當中,為保障政府各項經濟刺激計畫的實施,美國財政部發行了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新債券。和每次債券發行一樣,這一次也是悄無聲息的,幾乎沒有引起媒體的注意。但是,沒有關注並不代表這次債券的發行不重要。美國人並不是主要的買家,美國企業缺少現金,美國消費者也因為忙於償還貸款而無力購買政府債券。2007年,危機尚未爆發但陰雲卻開始積聚的時候,美國債券的主要買家是中國;2008年,全球信貸危機爆發,美國債券的主要買家還是中國;2009年,和前兩年一樣,美國債券最重要的買家當然也是中國。

2008年,全球金融體系幾近崩潰,其影響持續到了2009年。以此為背景,中美兩國的獨特關係成了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急需資金來修復因信貸和房地產泡沫而受損的經濟。而兩國之間的關係比這要複雜得多,涉及更多的層面。中國的貸款和美國的支出構成了兩國互動的一個層面。通過這種互動,美國公司可以重整旗鼓,打開中國市場;美國工廠也因為中國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購買需求而興旺起來。從利率到通貨膨脹,再到全球實力均衡,中美之間的這種互動出乎人們的意料且又難以預知,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中美兩國共同塑造著世界經濟的格局。

如果沒有中美兩國的相互依賴,今天世界經濟動蕩的局面還會更加嚴重。儘管美國人對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有著諸多憂慮,但當美國的金融體系幾乎要因為信貸危機的爆發而崩潰的時候,是中國從對美貿易中獲得的數萬億美元盈餘為其提供了後盾,這對美國的經濟復甦起到了關鍵作用。美國歷史上曾經遭遇過很多次災難。自從美國建國以來,經濟危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發一次。但是,當下的這場危機有一個顯著特徵,那就是全球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賴。這兩大經濟體都是經濟上的超級大國,因此,它們的融合是一種超級融合。理解這種超級融合不僅是我們判斷未來的基礎,也是我們解決當下問題的基礎。

在21世紀頭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應對恐怖主義威脅、應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兩場戰爭,以及處理穆斯林世界的部分地區與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上了。美國當然注意到了中國作為經濟強國的崛起,但是,美國對其關注的緊迫程度與其重要性並不相稱。然而,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如何崛起,對中美兩國以至整個全球體系來說,都是未來的支點。國際社會可能會繼續面臨恐怖主義的威脅,但中美關係才是21世紀最重要的問題。中美關係的利害攸關之處在經濟領域,不在軍事領域。這和美國在巴基斯坦的深山裡與基地組織作戰相比,中美關係對美國俄亥俄州或中國深圳的普通工人的生活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經濟危機導致的經濟陣痛引發了人們對於全球金融體系的強烈質疑。全球金融體系由美國創建,也因美國而出現問題。很多人開始重新思考美國的全球地位,想知道這場危機是否標誌著美國實力的衰退。但有一點是大多數人仍然堅信的,那就是當今世界仍然是國家、市場和公司的聯合體。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事實確實如此。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中國的崛起實際上已經改變了這一點。人們仍舊沒有講清楚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簡而言之,在過去的20年里,中美兩國已經成為一個相互交織、相互融合的超級經濟體——「中美國」。

「中美國」這樣的體系幾乎沒有先例,唯一可以與之相比的就是歐盟。兩者的區別在於,歐盟的成立是其成員國幾代領導人精心努力的結果,而「中美國」的發展則完全是無意而為之。中美兩國政府實行的政策實際上並不利於「中美國」的形成。「中美國」影響著兩國人民的生活,而從兩國的民意來看,「中美國」的形成並不是兩國民眾願意看到的。「中美國」還沒有被廣泛認識到,沒有得到認可和承認,也並非人們希望出現的。

不管人們是否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中美兩國的經濟融合正在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在過去10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中美融合更有意義了。現實並沒有按照人們的預期發展,幾乎沒有人能夠對現實狀況作出準確的判斷。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讓很多人開始懷疑各種經濟預測工具和模型的可信度,因為它們並沒有預測到房地產泡沫的破滅。但是,問題並不只是出在這些定量模型上,也出在我們對經濟體系職能的基本認識上。很多國家的政府,特別是那些實力強大且經濟繁榮的國家的政府,仍然繼續按照自己的傳統做法行事,即使是在其所採取的經濟措施已經日益依賴於其控制之外的外部力量的情況下,也認為國內經濟政策完全是其主權範圍內的事情。但是,如果中國不願意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政府斥資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就不可能施行。如果在過去的20年中,美國消費者沒有購買大量的中國商品,中國沒有從在華經營的美國和各國公司那裡獲得大量經驗,中國也不可能從對美貿易中獲得大量盈餘。

本書將追溯「中美國」形成的軌跡,講述兩個曾經對立的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相互依賴並在21世紀頭10年實現融合的歷程。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經濟的現代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從這個階段開始,美國文化已經開始在中國產生影響。肯德基創始人山德士上校那張慈祥的笑臉,就是在中國人的頭腦中產生影響的美國文化標誌之一。

肯德基在20世紀80年代末進入中國市場,很快就成為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得到了廣泛認可。這種喜愛和認可並非真正源於肯德基的食品本身,而是源於渴望和夢想。美國炸雞在中國市場上受到的歡迎,象徵著中國人對市場和全球經濟的接納,象徵著財富和繁榮的希望,這意味著經濟開放將影響中國的未來。

像肯德基這樣的公司不僅在中國實現了其美國經營模式的推廣,同時也改變了全球經濟體系,這是過去20年里沒有被寫成文字的歷史。跨國公司和中國市場的聯繫本來有些奇怪,但是,歷史在很多時間段內的內容都是由那些超乎尋常的和意料之外的聯盟寫就的。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寶潔、肯德基、雅芳、耐克、通用電氣、西門子和IBM等公司相繼來到中國,它們建立起了一個全新的國際貿易、產品和資本流動體系。不錯,美國和歐洲是購買了中國製造的廉價零售商品,而中國本身也是外國進口產品和服務(尤其是知識)的巨大消費市場。這一點引起的關注相對較少,但卻同樣重要。

在世界各地,這一體系所帶來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在美國和歐洲,人們把失業的原因歸咎於中國。2008年和2009年的經濟危機更讓美國人覺得美國的經濟主權已經受到嚴重侵蝕,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大幅上升。中國人的看法較為樂觀,但是,人們也對與西方和美國更為緊密的合作表示憂慮。

即使已經承認了兩國之間相互依賴的事實,中國人和美國人仍然視彼此為強大的競爭對手。2009年,中國並沒有掩飾其對華爾街的指責,將經濟危機的原因歸咎於美國。但是,中國也應該在全球經濟中承擔應該承擔的責任。美國也有自己的盲點。2008年,美國情報界在其年度全球威脅評估中強調,中國的實力正在上升,中國有可能利用經濟槓桿實現領導全球的目的。2009年初,五角大樓也警告說,中國正在研發新武器,以在太平洋地區同美國進行軍事對抗。

過去,一個國家在與世界其他國家接觸的時候常常抱有「我們對他們」的態度,認為國家之間的關係總是分開的、對立的。現在,這樣的觀點不僅已經過時,而且堅持這樣的觀點還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大部分都是負面的。當前的全球經濟體系與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國家經濟數據沒有反映出國家間的相互依賴,卻誇大了每個國家在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