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權力制衡——解決腐敗的最佳途徑 第六章 官員招商:履職還是越位

要剎住招商引資的虛假浮誇風,還須減少官員直接招商引資的模式,讓權力逐步退出這一領域。

「今年的招商任務特別重,現在第一季度已結束,但手頭上的招商工作還沒有任何進展。」2009年4月3日,當周華向記者說這番話時,顯得有些忐忑,但也很無奈。

周華是雲南省某縣在外招商的一名基層政府官員。一年到頭,周華都奔波在北京、上海、廣州之間,每天一睜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哪裡找項目、引資金,這成了壓在他心頭的一塊沉重的石頭。

近年來,很多地方把招商引資作為官員的政績考核指標,對官員實行「層層分指標,級級抓考核,個個有任務,人人忙招商」的硬性分配,也出台相應的處罰和鼓勵措施。

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招商引資促進了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但這種片面追求政績和對官員獎勵的做法,也刺激一些官員冒險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資源,在土地、稅收等各方面競相「優惠」,不惜引進高耗能、重污染項目,甚至弄虛作假,滋生出諸多腐敗現象。

「官員主導的招商模式,是當下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尹韻公研究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目前國情,完全禁止地方政府官員招商並不現實,但要剎住招商引資的虛假浮誇風,還須減少官員直接招商引資的模式,讓權力逐步退出這一經濟領域。」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期。無論沿海還是內地,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地方,都把發展經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招商引資自然成為地方政府壓倒一切的任務。

一般來說,地方政府對完成招商任務的官員,除了兌現應有的經濟獎勵外,還給其以職務上的升遷。相反,對完不成任務的官員,輕者除了要被扣除各種獎金外,還要作出說明,以及戒勉談話,重者則要停職或者免職。

據報道,2009年2月4日,昆明市召開全市性會議,表彰了2008年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的10個先進集體和50個先進個人。同時,一些招商不力的相關單位和直接責任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記者了解到,在政績考核的壓力下,有的地方為招商引資,不惜大搞攤派,給各級官員壓指標,任務年年增加,數額層層分解,甚至連教育局、文化局、組織部、宣傳部等部門的官員,都背負著沉重的招商指標。

據了解,在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權重分配中,有的地方招商引資所佔的份額高達30%以上。由於招商任務重,各地通行的做法,是把任務分解到每個機關單位、每個幹部頭上,使招商引資工作變成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市裡去年給駐京辦下達的招商任務是6500萬元,我們有7人,每年每人有930萬左右的任務指標。」2009年7月,西部某市駐京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招商工作的確很辛苦,每天與客戶應酬於觥籌交錯間,壓力極大。但是招商成功的話,得到的獎勵也很豐厚。」

「誰能邀請世界500強企業董事長、總裁或總經理到大冶市考察,每人次由當地財政獎勵1.2萬元。成功引進項目,最高可以獎勵50萬元……」這是2009年2月19日湖北大冶市出台的招商引資獎勵辦法。

據了解,儘管大冶市的獎勵對象,包括全市各招商引資責任單位、中介組織、企業和個人。但實際上,參與招商的多數是政府官員,而他們的權力和人脈關係並非普通百姓所能比擬,所以這項政策的最大獲益者當是政府官員。

「有些地方每年會評出幾個招商優秀獎,獎金視項目大小而定,引進一個超百萬規模的項目,會有幾萬至十幾萬的獎金。」尹韻公認為,「這樣的獎勵,對很多官員來說,具有一定的誘惑力。以致有的官員種好了招商的地,卻荒蕪了很多正常履職工作。」

據了解,為便於招商引資,很多地方還專設招商局之類的機構,有的細化為招商二局、招商三局、招商四局,每個局除局長外,還設副局長三至四名。另外,還在招商駐地配有好的辦公室、住房以及高檔轎車。

從記者調查情況來看,競相讓利已經成為一些官員改善投資環境的「法寶」。比如,管稅收的,就比著誰減免的稅收多;管土地的,就比著降低土地租金;而管環保的,乾脆就比誰在環保審批上放得寬。這樣造成的後果是,稅收流失嚴重、土地供應緊張、生態繼續惡化,等等。

據了解,有些地方競相以獎勵方式對落戶企業變相墊稅,比例高達所納稅額的30%至50%。在國家規定的稅收減免政策之外,很多地方財政還以「先征後獎勵」的辦法再優惠。

「靠減免稅收、優惠待遇以吸引外資,在過去的發展階段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楊聖明研究員告訴記者,「但在今天,無論從哪方面看,單純依靠優惠政策來謀求發展的思路,實實在在是陷入了一個誤區。」

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招商指標,有些官員往往毫無原則地滿足企業要求,甚至完全站在企業一邊。據報道,河北某市市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發布了他的招商口號:「房地產商來我市投資,賺了算他們的,賠了算我們的!」

「有的官員為了政績,大玩數字遊戲,意向合同簽了一大堆,最後兌現的項目和資金卻很少。」南方某省一位經常外出招商的朋友告訴記者,「為了完成任務,有的官員甚至自己花錢,請親戚朋友來本地轉一圈,簽訂一個投資意向報上去,或去參加一些招商洽談會,雙方簽一些從來沒打算履行的引資合同。」

這位朋友還向記者反映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位鎮長為完成任務,串通國外親戚朋友到當地合資辦企業,等到自己職位上升為副縣級、12萬獎金裝進腰包之後,便與國外親戚朋友合謀,尋個理由撤資。

記者調查發現,官員招商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階段後,已經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不但引發惡性競爭,產生系列腐敗現象,而且模糊了政府職責,造成權力的扭曲。

受訪的有關專家認為,招商引資是一種市場行為,其行為主體應是企業。官員「越位」介入,從短期看,官員可依靠其支配的公共資源,取得一定成效,但從長期看,卻與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背道而馳。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職責主要是為公眾和全社會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就算政府設立一些部門專門從事招商引資,也只應做些為投資者服務的工作。」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李紹榮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此,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齊善鴻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讓官員招商,屬於上級機關和上級官員權力濫用,使原本為公共利益服務的公權,直接陷進商業化旋渦的危險境地,最終將損害公共機關的整體功能,導致更多職責荒廢。」

北京中盛律師事務所杜立元律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招商引資是企業行為,各地政府不應把工作重點放在招商引資工作上,不應以招商引資名義出台與國家總體利用外資政策相悖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不應以招商引資數量考核幹部政績。」

在他看來,將招商引資的完成情況作為官員上下的標準,責令達不到標準者離崗、撤職,不僅有違規越權、違法行政之嫌,而且在事實上架空了公務員法等幹部考核及獎懲制度,與法治政府的建設目標背道而馳。

官員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急於求成的心理,也往往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2005南昌市青雲譜區法院審結一起網上逃犯變身「台商」的詐騙案,2008年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經偵部門破獲假冒港商投資騙錢案件,都與之有關。同時,近年來一些官員借招商中飽私囊的腐敗案件也屢見不鮮。

受訪專家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政府部門存在嚴重的「政績焦慮」,總擔心影響招商引資,對外來投資者不敢深究,讓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當然,官員招商引資存在的問題,也引起國家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視。2006年7月,浙江省出台《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共引入26項科學評價指標作為衡量領導幹部實績的標準,而長期受熱捧的招商引資被排除在外。

2008年9月7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就包括遏制長三角愈演愈烈的惡性招商競爭現狀,特別壓縮了長三角違背土地政策招商的空間。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要解決招商引資中存在的問題,還需要創新官員政績考核機制,逐漸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交給市場、企業、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政府重在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據了解,在許多發達國家,招商引資一般是由商會等民間機構來組織完成的,政府與商會、企業之間的關係非常清楚,決不會越俎代庖,更不會因為招商引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