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口,松不得的翹翹板 一、別擠了,再擠就要爆炸了

據科學家測算,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存在於浩瀚的宇宙之中已有46億年的歷史。而人類則大致起源於500萬年前,是為「古猿人」,最早的現代人則大概出現在5萬年前。

據估計,在公元前100萬年時,全世界的人口總數不過1~2萬人,人口活動範圍不會超過1400萬平方公里。由於生產力處於極低的水平,加上饑荒、疫病、天災以及戰爭等的頻繁發生,給正常的人口生產和增殖帶來了巨大災難,人口增長相當緩慢。公元開始時全世界人口大約為3億,公元1000年為3.1億,到1650年,世界人口才達到5億。此前的人口年平均增長率僅0.3‰,人的壽命20~30歲左右。

18世紀中葉的工業革命,由於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上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開始「神話般地增長」,《共產黨宣言》中生動地描繪說,資產階級革命「彷彿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大量人口」。據聯合國、英國人口學家桑德斯、日本人口學家南亮三郎和中國人口學家的估計,世界人口在以後的180年,即1830年開始達到10億;100年後翻了一番,即1930年增加到20億,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0.7%;再增加1個10億人口則只花了30年的時間,即1960年達到30億,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4%;增加第3個10億人口只花了15年的時間,到1975年世界人口超過40億,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9%;增加第4個10億人口的時間進一步縮短到12年,1987年,世界人口突破50億大關;1996年5月29日,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宣布:世界人口達到58億,而到1998年10月28日,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表的1998年《世界人口估計及展望報告》宣布,1998年年中總人口為59億,這意味著目前的人口增長大約是1年1個億,估計到1998年底1999年初全世界人口將達到60億,增加第5個10億的時間縮短到了11年。

人類從100多萬人口第一次達到10億人口,其間經歷了8000多年漫長的歲月,從10億到20億也用了100年時間,而以後世界人口每增加10億人口的時間逐步縮短到30年、15年、12年、11年,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口增長的壓力之大。

羅馬俱樂部這樣評價世界人口的增長:「人類猶如癌細胞指數繁殖那樣,已經把自己推上了生命法庭的被告席。除蝗蟲以外,類似人類這樣兇狠、盲目繁殖的物種,是罕見的。」言語固然刻薄,但也很形象。1956年,美國社會學家赫茨勒在其《世界人口危機》一書中,則這樣描述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就像氫彈爆炸一樣驟然增長了若干引信。」1970年,美國學者保羅·埃利希則在《人口爆炸》一書中,正式提出人口爆炸的概念:「人口暴增的勢頭如果得不到有力的遏制,那麼人類將面臨原子彈、氫彈爆炸那樣可怕的災難。」

馬克思認為:「人口壓迫生產力。」據測算,每增加一名工人,至少需要1萬元固定資產投入。進入20世紀後,隨著人口急劇膨脹的速度加快,世界各國開始有意識地控制人口增長。自1974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第一次世界人口大會以來,實行計畫生育的國家從27個增加到100個,避孕率從10%提高到55%。而在控制人口的過程中,發達國家普遍比發展中國家做得好。造成這一差別,除了風俗習慣的差異外,最重要的還是觀念上的不同。在發達國家,隨著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提高達到一定程度,對勞動者技術、文化等素質的要求提高了,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勞動者數量轉移到勞動者質量,家庭和父母的生育願望也由追求孩子數量轉變到追求孩子質量,逐漸由多生多育轉變為少生優育,從而引發了一場生育率下降的革命。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北美和西歐人口增長率已從0.86%下降到0.54%;總生育率到本世紀70年代中期降低到2.1,現在降低到1.7,今後還將繼續有所降低。而許多發展中國家仍然崇尚人多勢大的舊觀念,因此人口控制明顯不如發達國家。據統計,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率雖已從2.38%下降到2.015,總生育率1975至1980年平均為4.6,1980至1985年平均為4.2,1990至1995年平均為3.6,也在逐漸下降,但仍比發達國家高出許多。1996年全世界58.04億人口中,發達國家為11.71億,佔20.18%;發展中國家為46.82%,佔79.82%。未來人口主要取決於發展中國家人口。據估計,到2025年,世界新增人口的95%以上將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劇增加劇經濟困難,使貧富差距繼續拉大。1960年,世界上最富裕的20%人口佔有全球收入的70%,到1989年,他們佔有的份額上升到83%,而最貧窮的20%的人口僅佔全球收入的1.4%。究其原因,沉重的人口包袱使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競爭中愈加處於不利的地位。

雖然居民是有國界的,但是人口爆炸的衝擊卻是全球性的。人口劇增不僅導致經濟發展滯緩和失衡,而且如果繼續發展,則將超出地球的承載能力,從而影響到世界的安全與穩定。

科學家已經在研究一個命題:地球上最終能容納多少人?有沒有極限?一些生物學家認為,地球是一個有限的體系,能夠支持的人口數量也是有限的。他們警告說,如果到2050年全球人口超過100億,「將使地球上的水和土壤以及其他資源承受的沉重負擔達到極限。」他們認為:「地球是有限的,自然系統正被推向極限!」

國際社會已普遍認識到人口繼續劇增,地球將難以承受。開羅會議通過的《行動綱領》指出:人類正面臨巨大而迫切的挑戰,人類所依賴的基本資源正在枯竭,環境污染正在加劇,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便是人口數量的空前增長,以及普遍和長期的貧窮,社會和經濟的不平衡,以及嚴重的浪費。

雖然科學家對地球到底能養活多少人口說法不一,但意見一致的卻是超過100億便越過了危險線。而現在我們距離這一危險線並不遙遠。開羅會議對人口的前景作了三種預測:第一種情況,如果在今後60年里,把目前平均每個婦女生3.3個孩子降到2.1個,那麼到21世紀末,人口會穩定在110億左右;第二種情況,如果在21世紀初能達到每個婦女生1.7個,那麼到21世紀中葉人口將達到78億,此後便慢慢下降;第三種情況,如果每個婦女生的孩子仍在2.5個以上,那麼到2100年,世界人口會高達130億,到2150年再上升到280億。從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人口增長的壓力雖然沉重,但未來的命運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中國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望不盡的黃皮膚像黃河的浪,數不盡的黑眼睛比繁星燦爛……」

這是一首歌中的兩句詞,唱起來鏗鏘有力,威武雄壯,但在現實生活中,望著這像黃河波浪的黃皮膚與比繁星燦爛的黑眼睛,卻不是那麼輕鬆。

到1997年底,中國人口達到12.36億。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12多億人站在赤道上,可以繞地球50多圈;12億多人張開口,一天要吞進78萬噸糧食、3.4萬噸肉和3.6萬噸酒。假如這些東西都用解放牌卡車拉,要20多萬輛,一輛接一輛排下去,能從北京排到南京。

12億多人口,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太沉太沉的負擔。

鄧小平在會見一位外國元首時,也不由深深地感慨道:「我們難就難在人口太多。」

中國,這個自詡為雄視千古四海稱臣的「中央大國」,自從盤古開天地,歷朝歷代的君主總是昭告世人廣土眾民,賢相良佐也總是鼓勵百姓生息旺族,而百姓居家過日子,也總是盼著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對中國影響較大的上古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明確主張人口增殖。他振振有詞地說:「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五千年宗法封建傳統文化的浸潤和孕育,形成中國人獨特的生育價值觀念:多子多孫多福。「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也一度成為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啟蒙教材。

就是在這樣的思想意識里,中國的人口迅速膨脹了。

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絕大部分時間裡,中國人口發展同世界人口發展一樣,處於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長階段,因此人口的增長並不顯著。

據有關資料顯示,大約公元前2100年的夏禹時期,我國僅有人口1355萬人;到公元2年的西漢時期,我國的人口也只有6000萬人;直至明末清初十八世紀上半葉,我國人口才達到1億。這也就是說,在我國人口發展史上,從1000多萬到突破1億大關,經歷了至少3800年的漫長歲月。

我國人口發展的第一個鼎盛時期是清代。全國人口總數於1762年、1790年和1834年分別超過2億、3億和4億,其間每增加1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