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1999年9月16日晚,佛山市南海市廣播電台播發了一條新聞,題目是羅南農民喜讀MBA。新聞中這樣寫道:

南庄鎮羅南村MBA課程研修班今天正式開課,120多名羅南村幹部、企業骨幹高高興興走進學堂,修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羅南村集體經濟自1989年以來保持了連續十年的快速增長,1998年村級總收入5.51億元,居全市前列。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同志在視察羅南時,稱讚它是一個現代化的新農村。如今,這個現代化的新農村為了造就真正的現代化農民,聘請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的教授、博士來羅南開設MBA班,成為全省首個農民MBA研修班……

多年以前,筆者曾經跟隨一個攝製組造訪過羅南村。記得因拍攝安排上的疏忽,使我們在此滯留了多半天的時間,這使我有機會以一個外省人的身份觀察羅南。

當時的羅南給人的印象是恬靜和散漫,靜靜的村路,靜靜的街景。在一棟棟頗具粵南風格的民居里,盛滿了殷實和富足。那時在北方農村,彩電和冰箱還不太多,而這裡已經相當普及。記得讓筆者最為眼熱的是羅南人的舒適和生活意義上的優美,即使一個普通農民也會擁有一幢二層小樓和兩千元以上的月薪,這在當時該是省部級領導以上的待遇。因此第一次生出羨慕農民的想法,那印象也就分外強烈,於是羅南就牢牢記在筆者的心目中了。

羅南村的支部書記關潤堯也是第二次見面。這是個與眾不同的人。一是充滿朝氣,二是頗具個性。雖然他實際上已經50多歲,但不管從長相和動作上判斷,他比實際年齡都要年輕10歲。聽說他很愛打籃球,村裡的籃球隊水平很高,有一些省青年隊來的人自願下到村隊來,把周邊村莊、企業甚至佛山市的球隊都收拾的服服帖帖。支書關潤堯每每在別人兵敗如山倒時不失時機地上場,以勝軍主帥的身份登場亮相,讓對方那些高他一頭的職業運動員汗顏不已。據說羅南村就有8支業餘足球隊、20支業餘籃球隊、11支女子籃球隊,這些球隊以農民特有的想像力把自己的業餘生活充塞得滿滿的,只要走進羅南,便覺得生機勃勃富有張力。

羅南村位於南海市南庄鎮西部。面積約4平方公里,8個自然村,戶籍人口3435人,外來人口約1萬人,改革開放以來,羅南抓住時機,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全村經濟總收入持續10年快速增長,一躍成為南國明珠。當時中央電視台《大路朝天》攝製組來羅南採訪,目的是寫鄉鎮企業的人才大戰,事過七八年之後,筆者在卷帙若海的書卷中又查出了當年的電視腳本:

《大路朝天》第十一集市場不相信眼淚之三:人才戰

腳本創意:

本集依然表達的是市場競爭,在序列上承接質量競爭之後。與廣告、質量合為競爭三部曲,層層鋪墊,至人才達到一種較深層的透視。人才競爭是市場經濟最根本的競爭,它有賴於宏觀機制的形成。而且人才競爭事關人,帶有很強的社會性色彩。凡此種種,決定本集必須抓住的兩點:其一,人才環境,為什麼城市人才向農村傾斜,鄉鎮企業為人才的成長提供了什麼環境,而我國人才客觀環境又是怎樣?其二,人才之人,入是有感情的,進入市場經濟大環境中的人,有更多的選擇性,這種選擇是雙向選擇,其複雜多義性恰恰表現在這裡。鄉鎮企業怎樣能得人心?這是本集表達的關鍵部位。

全集風格疏淡平靜,說理而不教訓。

片頭(略)

急出字幕:中國農村要想全面發展,首要的困難,是人才奇缺,他們除了把目光移向城市,別無良策……

推出集名:市場不相信眼淚之三:人才大戰

1.上海外灘附近的文匯大廈

《文匯報》1992年X月X日頭版頭條文章,題為:青山留不住,奈何東流去。

南京路諸景。

字幕:上海染化八廠為大批人才被鄉鎮企業挖走而犯愁。該廠近年來,一批又一批管理和技術骨幹紛紛離廠而去,全廠200多名有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已先後有32人辭職離廠。面對鄉鎮企業挑起的這場人才大戰該廠苦無良策……

2.上海市郊縣

上海縣馬橋鄉旗忠、俞塘村

人才樓主持人走進人才樓,與科技人員攀談。

旁白:廣招人才,是鄉鎮企業的一個共同特點,那麼,這些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條件都不算太差的科技人員為什麼偏偏往鄉下流呢?

主持人採訪一工程技術人員:擬問:(1)原來的工作單位;(2)為什麼拋開原單位工作,選擇鄉鎮企業;(3)在鄉鎮企業與原單位工作有什麼不同感受。

擬答(從略)。

旁白:這份感受,總體上說也是大同小異的。我們看到,在這裡,錢並不是惟一重要的因素。

3.上海染化八廠宿舍區

某曾擔任星期六工程師的老科技人員接受採訪。問:您擔任星期六工程師主要動機是什麼?

旁白:如果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麼,科技人才就是生產力的核心。解放生產力,關鍵是要解放人才,這方面,鄉鎮企業的啟示是深刻的,幾乎所有鄉鎮企業的當家人,都有切膚的體會……

4.訪談:您的人才觀,人才經

江蘇崑山市蘇晉合成纖維廠廠長:陸大榮;

山東牟平新牟國際聯合企業總公司董事長:常宗琳;浙江杭州蕭山市萬向集團總經理:魯冠球;

廣東順德電器實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陳國權;廣東順德容奇鎮科龍公司總經理:潘寧;

廣東南海羅南陶瓷企業集團董事長:關潤堯。

5.香港、廣州、上海高樓林立。

街路上人頭攢動。

科技工作者專心致志地工作。

旁白:應該說,我們的國家並不缺少人才,我們的制度也並不埋沒人才。但是,自從有了鄉鎮企業這位不速之客,大城市的人才們便突然失去平衡。他們是那麼固執地不留戀大城市,而甘願到當時的條件還相當困窘的鄉鎮企業去吃苦受累,這恐怕僅僅用金錢二字是不能解釋的。

6.廣東順德磁電集團電機廠

幾位來自四川某兵工廠的科技人員專註工作。主持人上前採訪其中一位。

提問:參加工作多少年,怎樣到鄉鎮企業來的,已幹了多少年,工資收入如何?

擬答(略)。

7.南海羅南陶瓷廠車間

一位外請工程師正在與徒弟們切磋技藝,主持人上前採訪。

聊天后,主持人提出去工程師家看看。工程師家,主持人與工程師夫婦嘮家常。主題把握:

(1)哪個學校畢業,所學專業及在原單位工作的心情;

(2)怎樣來到這裡,有沒有阻力;

(3)在這裡工作的物質待遇,工作心境;(4)以後有什麼打算。

擬答(略)。

8.陶瓷集團董事長關潤堯向主持人談創業之初利用星期六工程師的經歷。

主題:沒有城市的人才傾斜,便沒有今天的鄉鎮企業……

事過經年。當再次造訪羅南村時,往日的人才大戰早已塵埃落定。經過往複爭奪,所謂的星期六工程師大部分已被吸引到了鄉鎮企業,並且就此紮下根來。在南粵一帶,城市往昔的優越感早已不在,真正富有生機和鮮活生命力的就是擁有鄉鎮企業的農村。羅南陶瓷企業集團此時已經擁有18家企業,由當年的400萬元上升到5.51億元。這樣的大型企業,人才的短缺問題依然如影隨形。面對加人WTO的機遇,面對新的競爭條件,關潤堯更多考慮的依然是人才戰。

這些年來,我們在人才方面採用了外引內育的方針,近年來先後吸收了40多名大專畢業學歷的人才到羅南工作,其中包括輕工部蘭州研究所所長等高級人才。我們靠這些人才已經在市場經濟的第一道潮汐時站穩了腳跟,並且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但是,隨著新的形勢,我認為更大的考驗是在後邊。WTO即將加入,馬上要和國際接軌,這對我們都是一場生死考驗。過去我們珠江三角洲一帶農民是靠膽識,人有多大膽,夢就走多遠。現在不同了,經濟發展到今天,不是膽識時代,而是知識時代,不是膽識經濟,而是知識經濟,不是將擁有多少資產的本事,而是將擁有多少知識的本事。羅南本身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和知識,只有人員素質的提高,才能保持我們永久的輝煌。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關潤堯儘管少時只讀過6年的書,但他這些年仍攻讀完了佛山大學工商管理大專課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MBA進修班。現在,他又帶領全村的120名村幹部和企業骨幹走進學堂,修讀管理碩士課程。

沒有現代化的農民,就無法建設現代化的農村,這是現在羅南人的普遍共識。羅南人之所以學習文化,還有更深的含義在其中。借人才可以興業,可以賺錢,但僅靠外力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