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1997年5月8日,雷鋒生前的戰友喬安山來到江蘇省連雲港新浦汽車總站,與這裡35年如一日,堅持拉雷鋒車的車站人員親切會面。

一位叫楊得祥的詩人以優美的詩句記錄了這次會晤1997年5月8日的新浦:

清晨的露珠都在注目;雷鋒生前的親密戰友,趕來與雷鋒車的親切會晤。

話語,有點哽咽;心潮,有些奔突。35年的感悟呦,全化著兩行晶瑩的淚珠……

原以為雷鋒,早已離開自己的國度。

沒想到他在港城,正悄悄地落戶。這需要什麼樣的信念呦,

才能使口號變成腳步?

這需要什麼樣的恆心呦,才能使冬筍長成翠竹?

該詩的標題為《喬安山的眼淚》。據新浦汽車總站站長范德喜說,喬安山看到雷鋒車的班組成員後,他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喬安山沒有想到千里之外遇到了一群知音。在共同經歷了離開雷鋒的日子之後,喬安山默默品味雷鋒35年。在這35年中,雷鋒本身也遭遇了世態炎涼。當雷鋒熱像風一樣吹過去之後,冷落和貶損也開始灑向雷鋒。然而雷鋒默默無語。雷鋒活著的時候也曾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冷嘲熱諷,他也曾苦惱過,也曾哭過鼻子,但雷鋒就是雷鋒,他總是默默的,既不爭辯,也不申訴。他仍默默地做好事,並不在乎別人怎樣說。因此,喬安山知道雷鋒、深知雷鋒。他認為學雷鋒首先應該懂雷鋒,和雷鋒的靈魂融為一體才算真學雷鋒。喬安山知道雷鋒的靈魂在哪。那些把學雷鋒當做應景文章的人,那些把學雷鋒做好事當做交換籌碼的人,那些借學雷鋒玩花活嘩眾取寵邀功請賞以加官晉爵的人,他們永遠讀不懂雷鋒,他們永遠只了解一些皮毛,他們不知道雷鋒的靈魂究竟在嗖。

喬安山知道雷鋒的靈魂在。

所以他一看到雷鋒車就淚流不止。

1997年5月8日的那一天,喬安山在江蘇省北端靠近山東的一處地方,據說這裡曾是《西遊記》和《鏡花緣》的故鄉,它既出水晶又出海鮮,這個地方就叫連雲港,就在這個市的新浦汽車總站,喬安山發現了一群知道雷鋒的靈魂在哪的人,於是,他禁不住淚水漣漣。於是,詩人說:喬安山的眼淚,就是雷鋒的遺物。

1963年春天,當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發表之後,新浦汽車總站長途服務組的七位小夥子和姑娘們都聽到了那隆隆滾過的春雷。看看全市許多戰線都動起來了,他們幾個也慌得不行,惟恐落在別人的後面。可是,怎麼向雷鋒同志學習呢,學他什麼呢?大夥就一直琢磨。他們幾個順著要是雷鋒在新浦汽車站,他的目光會向哪個地方盯,他的思想會向什麼地方想的思路,不禁一下子豁然開朗。

從新浦汽車站到火車站約有500米的路程,按說這段路程不算太遠,但大凡從汽車站下車的旅客,許多是要轉車去火車站的。旅客常常背著大包小包,有的拖兒帶女,還有一些老弱病殘,對他們來說,這500米就是一段艱難的旅程。如果雷鋒來到新浦車站,他的目光會放過這一段宛如人生的旅途嗎?不會。

大夥異口同聲。

於是長途組的姑娘和小夥子們就行動起來。初時他們沒有用車子,因為那時車子很貴,他們只能用扁擔挑,用手提。他們用竹子做了三個扁擔,等旅客從長途汽車上下來,他們就圍上去,問需要不需要轉車,問明白後,他們就用扁擔挑著大包小包,有的幫著旅客扶老攜幼,再把旅客送到火車上去。

他們感覺到自己很像雷鋒。就這樣他們幹了半年。

年底時,車站領導表揚了他們,並獎給他們一輛平板車,還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雷鋒車,一塊兒送給他們。

雷鋒車從此誕生了。

如今,雷鋒車已經38歲。

38年來,雷鋒車換了6輛,人換了6茬,但雷鋒車一直沒有停下來。38年來,雷鋒車接送旅客約10萬人次,接送行李16萬件,送危急病人等300多人,累計行程13.8萬公里。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精神長征,凡是參加長征的雷鋒車成員,一個也沒有掉隊。

她叫李保英,是第一代雷鋒車手。1963年,她還不滿20歲。那時她是汽車公司修理廠的一名學徒工。她那時愛看的書是《雷鋒日記》,看得久了,雷鋒的模樣就在她眼前活起來。她也學著雷鋒的樣子開始做好事,她看長途組的同志利用休息時間接送旅客,就去當幫手,時間長了,就覺得離不開這個集體了,長途組的人也捨不得她,汽車站領導就出面和汽車公司協商,把李保英給調了過來。

一天晚上,李保英在候車室發現了一個孤零零的小男孩。當時候車室旅客稀少,李保英看看周圍並沒有關照他的人,再看看孩子東張西望的神色,就放不下心來了。李保英上前詢問孩子,孩子怯生生地回答說,他叫刁洪海,今年9歲,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了,他一直與奶奶相依為命。前不久,奶奶又去世了,洪海成了無依無靠的人。好心的村民們給洪海說,去找你的生身母親吧,只有她才是你惟一的親人。於是村裡的人就給他湊了路費,讓洪海從響水到東海縣崗埠農場去找母親。哪知從響水到連雲港後天色已晚,已沒有去東海的車了,這可是孩子沒有想到的事情,他不知道該怎樣度過這個夜晚。李保英看著孩子那期待的眼神,母愛之情油然而生。她想起了雷鋒的目光,如果今夜他在新浦,如果他看到孤苦無助的小洪海,他會離開他嗎?李保英熟悉雷鋒的目光,他永遠灑向那些孤苦無助的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雷鋒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對每一個受困者和遭受厄運的人來說,雷鋒永遠是一棵不倒的聖誕樹,他本人就是中國的聖誕老人。他不會在燈紅酒綠中去趨炎附勢,不會在紙醉金迷中錦上添花。他永遠只會雪中送炭,他只會出現在弱勢人群中間。他是天使一般的人。

李保英也渾身洋溢著天使般的光澤。他在小洪海最無助的夜晚給了他一份溫暖和驚喜。李保英把小洪海領回了家,幫他洗澡,為他換上乾淨的衣服,給他做了一頓可口的飯菜,然後讓小洪海甜蜜地進入夢鄉。這是苦孩子刁洪海平生以來所度過的最溫馨的夜晚。僅僅是一個夜晚,就使小洪海明白了,愛是人間的太陽。

第二天,被愛的太陽照射和溫暖了一夜的小洪海,蒼白的臉上有了些許紅潤。他被李保英送上了去東海的汽車,當他回眸一望時,他依戀的目光里閃現著兒子對母親才有的那種神情。

從此,李保英真把小洪海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在李保英關愛目光的注視下,小洪海健康地成長著,從上學到參軍,再到結婚,李保英一直在物質上接濟他,在精神上關懷他。

刁洪海從一個苦孩子變成了幸運的孩子。

然而,李保英自己的孩子卻沒有刁洪海那樣幸運。事情緣於李保英的愛心上。一次,正當班的李保英看到一個帶嬰兒的母親,無論如何也哄不好哭鬧的孩子,她就關切地走上前去,幫那位母親哄嬰兒。聽那位母親說,孩子正在生病,高燒不止,而自己又沒有奶水,沒辦法哄住大哭不止的孩子。看孩子這樣,母親難過得直掉淚。那時李保英正在哺乳期,兒子和眼前這個孩子差不多大,聽著孩子的哭聲,李保英不由自主地把生病的嬰兒抱在懷中,為嬰兒喂起奶來,直到嬰兒吃夠了奶,甜甜地睡著後才還給那位母親。回到家後,她又抱起了嗷嗷待哺的兒子……哪知李保英喂生病的嬰兒時乳房上已攜帶了病毒,兒子旋即就大病一場,他染上了小兒麻痹症,從此落下了終身殘疾。據醫生診斷,這一切都因交叉感染所致。

然而,李保英無怨無悔。

她不認為這是因愛而惹的禍。

就這樣,李保英把雷鋒車一直推到了退休,從人生的春天一直推到了人生的秋日。

她叫朱秀蘭,曾是雷鋒車組的第二代組長。她拉雷鋒車到了第15個年頭的時候,醫院診斷她得了癌症。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朱秀蘭仍然惦記著雷鋒車,因為她是雷鋒車組長,雷鋒車已經20歲了傳到她手裡的東西她不能把它丟失了,這是她對第一代雷鋒車手立下的誓言,也是她們共同的感情信物。她常年生活在需要救助的人群中間,她已經習慣了推著雷鋒車行走,已經習慣了車站嘈雜的聲音,還有那溫熱和渾濁的候車室氣息。她好幾次從病房裡偷跑出來,為的就是再感受感受雷鋒車的感覺。就在她生命垂危的時候,她拉著女兒肖彥的手,讓女兒答應她接過雷鋒車,繼承她一個雷鋒車手的光榮和使命。肖彥果然來到了新浦汽車站,接過了媽媽手裡的雷鋒車,一直推到現在。回憶媽媽朱秀蘭,肖彥這樣對筆者說:

世上只有媽媽好,我有一個好媽媽。媽媽善良、和藹、熱情、寬容的母愛,深深扎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在記憶模糊的歲月里,媽媽常領一些奶奶、嬸嬸回家,在我上中、小學的時候,媽媽還是經常領許多奶奶、嬸嬸回家,就像服侍親人一樣。那是一個冬天的黃昏,媽媽下班回來,扶進一位老奶奶她面色灰黃,好像病得很重;我和爸爸知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