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各大報刊都在頭版位置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毛澤東一生閱盡人間英模無數,也揮筆寫下過諸多題詞,但惟有這次題詞顯得格外重視。據在他身邊工作過的林克同志回憶,1963年2月22日午後,毛澤東小憩醒來,顯得神采飛揚。他並沒有換衣服,仍穿著寬大的白色睡衣,那睡衣的袖管處因常常伏案命筆磨得有些發舊。主席走到放有文房四寶的長桌前,拿起桌上林克秘書草擬的題詞,略微沉吟了一會兒,便提起筆架上的毛筆,蘸了墨汁,在印有8行紅色豎格的書箋上,一揮而就,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7個行草大字。

寫畢,主席凝視良久,搖搖頭,抽出放在一邊,又寫了第二張。看看,還不滿意,緊接著他又寫了第三張,這一次,他頗感滿意,用欣賞的神情看了許久,才放下手中的筆,點了一支煙,坐定之後,才囑咐值班人員,請羅總長和林秘書過來一下。

羅瑞卿總長這些天一直為主席題詞的事情穿梭在三座門和中南海之間。幾天前,瀋陽軍區政治委員賴傳珠上將在軍委開會時,就代表軍區黨委向羅瑞卿大將提出讓毛主席為雷鋒題詞的請求,羅總長當即就答應了。羅總長一直關注雷鋒這個典型的宣傳,並且知道毛主席非常關注雷鋒同志的有關報道。他認為主席一定會為這個普通士兵題詞的,他有這個把握,所以他才爽快地答應了賴政委的請求。

果然,毛澤東很快就將題詞應允下來。

當羅、林二人來到主席卧室時,三張題詞已經擺在他倆面前。兩個人都驚讚了一番,說概括得好,書法也好。

毛主席並沒用林克草擬的題詞,這條題詞是他自己擬就的。也可以說,這幅高度凝鍊概括的題詞,是他這些天看過雷鋒事迹之後的心得。據這個時期在他身邊工作過的機要秘書李靜同志回憶,毛主席幾次向她談起雷鋒。李靜說,他看到毛主席在看雷鋒事迹的報道時,眼圈都紅了。他充滿深情地對李靜說,雷鋒同志是個好同志,我們大家都要向他學習。一個普通的士兵能在領袖的心目中佔有如此崇高的位置,這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實屬罕見。應該說,首先把雷鋒精神推而廣之擴而廣之使之走向全國的是毛澤東,而真正深諳雷鋒並在精神層面與之發生共鳴並為之欣賞的也是毛澤東,毛澤東以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略胸襟溫暖著一個戰士的純潔靈魂。他覺得偌大的中國實際上就是一個虛擬然而又實際存在的棋盤。這是一個兩種思想的角力,即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它們就像是黑白分明的圍棋子,它們存在著鬥爭,並且從情勢上看還分不出誰勝誰負。毫無疑問,雷鋒就最能代表他理想中的思想人格和道德人格,這是一個完美的無產階級戰士的形象。而革命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那樣的戰士,需要雷鋒那樣白雲般的純潔靈魂去佔據中國遼闊的思想空間。他認為在思想和精神棋盤的意義上,倘若雷鋒這樣的白色棋子不迅速佔據思想陣地,那麼,那些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的黑色棋子就會充斥精神空間。如果是這樣的話,共產主義何以取得勝利?因此,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裡,毛澤東以革命家的高度敏銳發現了一個戰士身上蘊涵的戰略意義。雷鋒精神確實成功地佔據了人們思想和信仰上的空間,並且迅速釀成時代的主流話語,成為共和國精神大廈一塊重要的基石,更主要的是,它是真正走進人民群眾心靈深處的英雄,雷鋒的行為模式,已經演化成人們日常化的道德形態。

如今,30年過去,我們仍然可以從林克等人的回憶中證實毛澤東對雷鋒這個普通戰士的一片深情。

這時,羅瑞卿總參謀長也進屋了,毛主席請羅總長坐在他身旁的藤椅上,將寫好的三張題詞遞給他看,指著第三張說:就用這一張,你看可以嗎?

還沒等羅總長回答,毛主席又繼續說:我看了報紙上有關雷鋒的報道和日記,雷鋒值得學習。毛主席指著題詞手跡說:向雷鋒同志學習,也包括我自己,我也要向雷鋒同志學習嘛!

羅總長一行拿著題詞趕回軍委三座門,等翻拍完畢,已是午夜。原打算3月4日見報,因各報早已排好版面,來不及撤換,於是,羅總長就決定改在3月5日見報。

於是,1963年3月5日這天《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各大報刊都在頭版頭條上刊登了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的手跡。

3月5日,一個在共和國精神文明史上值得大書一筆的日子。1996年10月17日,江蘇南通市《江海日報》的編輯收到一封讀者來信,題目是《尋找莫文隋》。這封信很快就轉送到了該社總編范計春先生的案頭,作為一個有多年報齡的老報人,這個稿件的內容引起了他的興趣。寫信人是一個被自稱為莫文隋的人多年資助的學生,現在,這個受助人即將畢業,然而他迫切想知道這個莫文隋究竟是誰,有朝一日好登門言謝。

范總是個敏銳的人。莫文隋顯然是莫問誰的意思,解讀該名,會體會出諸多況昧。眼下是市場經濟了,學雷鋒做好事似乎已隨計畫經濟時代飄然而逝,更有人認為雷鋒精神已經過時,它是當時政治的產物,而雷鋒身上所體現的諸如螺絲釘精神、一塊磚精神、甘當革命傻子的精神,似乎已從主流意識降格到被嘲弄的位置,一些青年人既不理解也不願追隨。加上人們對英模典型簡單詮釋強行灌輸公式化形式化宣傳,特別是文革之後人們對政治化的東西普遍冷淡,因此諸多因素加起來,反而在人民群眾的意識層面產生了巨大的真空,由於主流意識的減弱或者飄逝,實際就是懷疑、迷失及另類意識的反彈,當然,這種懷疑也不盡然全是壞事,它也存在著一種新觀念的重新體認。但總的來說,由於確實存在的一種總體失落的態勢,釀成了一種做好人難的不正常氛圍。而這個莫文隋無淪如何是一個值得深挖的新聞由頭。於是范計春就給記者布置採訪任務,一定要抓好找人這個線索,既找人又找精神,把曾經失落的雷鋒精神請回來,並大張旗鼓地進行宣揚。

南通市委領導同志聽取市委宣傳部長的彙報後,立即做出了在全市學習莫文隋的決定。雖然還不知道真實的莫文隋是誰,但這種精神的回歸,說明社會道德領域的一種渴望,應該把這個道德領域的典型援引到經濟領域中去,讓它在市場經濟和經濟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由於有了南通市委的介入,這個原本平常的新聞瞬間放大,成為南通全市人民普遍關注的話題,人們似乎睜大了雙眸,開始尋找誰是真正的莫文隋,並且引出了一系列美麗的枝蔓。莫文隋找到了。

莫文隋的單位在南通工學院。

莫文隋是該院的一位領導幹部,由於他堅不允准在報章上發表他的名字,所以筆者就要遵從他的意見,還叫他莫文隋。

南通工學院創建在1912年,是清末張騫所建,那時學校的名字叫紡織專門學校,是國內最早的一家紡織學校,後幾經變遷,幾次易名,遂於1975年定名為南通工學院。

採訪時,筆者見到了該校的黨委書記和院長等人,還有部、系領導及一些被莫文隋資助過的學生代表。

南通工學院全書記說,莫文隋現象出在學院不是偶然的。學院辦學伊始就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把思想道德建設放在首位,全市教育口的學習雷鋒活動,大都是從這裡興起並形成亮點的。他說,學校領導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湧動,這個時代更應該呼喚雷鋒,市場經濟時代不是雷鋒精神的終結,而是雷鋒精神的深化。為了證明這一點,全書記說,多年以前,他們曾在校報上發表一篇短評,題目叫《雷鋒精神永存》,幾天之後,《人民日報》也出了相同的短評,從標題名字到內容幾乎都一樣,這不是說學院黨委有多麼高明,多麼先知先覺,至少說明院黨委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把握思想脈搏的能力還是有一些的,由於有了這樣的引導,南通工學院的小氣候非常適合精神文明的生長,學院里湧現不少積極分子。後來,學院把原本個人化的向善活動又引入到集體機制中,學院成立了莫文隋基金會,有數百名志願者紛紛捐錢,存到基金會的賬戶上。基金會再對需要求助的學生實施救濟。這種做法,該院領導把它說成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精神努力,是對金錢至上世俗價值觀的反省。

化工系黨總支副書記魏偉幾年前曾是學院工辦主任,有一次開會時,接到轉來的一封信。大意是院里一些從蘇北地區新來的學生,家庭比較貧寒,寫信者願意每學期拿出1000元錢,資助其中兩個最困難的學生。寫信者就是學院的人。記得一個叫石紅英的女同學,父親突然去世,家庭比較困難,入學一年多沒見她笑過。於是就資助了她和另外一個同學。莫文隋現象在報章上報道後,各系紛紛響應,學生和教師都拿出錢來資助貧困生。但是,我們統計了一下,貧困生的比例競達10%15%,這樣高的比例,即使學校動員所有力量,也難以解決,還必須通過社會救助才能完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