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良師益友 1、母性偉大不求回報

母性是偉大的。每個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都是珍愛的。儘管如此,有時也會因為許許多多的客觀原因,諸如時代的不同、社會的各異、文化的差別、個性的影響,使每個母親所付出的愛有程度上的不同。

我曾經認識過這樣一個母親,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上講,她都可算得上一個溫柔、細心、體貼、堅強的母親。這就是居住在美國南方小鎮上已有二十多年的泰國媽媽。

泰國媽媽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泰國人,她父母卻是老一代的中國移民。為此,泰國媽媽有一個響亮的、寄託著她父母厚望的中國名字叫「陳見志」。泰國媽媽雖然有個男兒的名字,人卻生得漂亮、溫柔、清雅。現在她雖已年過半百,從其舉手投足中可以看到她年輕時的影子。

她最美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就是她的那雙眼睛。那種美,不是在於眼睛的形狀,也不是在於眼睛的大小,更不是在於睫毛的長短,而是在於眼睛裡的神態和流露出來的點點滴滴的溫柔。每當她和你說話時,她的眼睛總是緊緊地追隨著你的雙眼,從不離開。從那視線中,你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她對你的關懷和理解。

泰國媽媽身材適中,保養良好,既沒有中年人的臃腫,又不像年輕人那樣清瘦。平日里,她個人的生活儉樸有加。終日素麵朝天,頭髮既不染也不燙,直直地貼在耳後。但她在穿著上,卻是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她雖離開泰國多年,但仍舊喜歡著裙裝,一年四季,大多如此。她最喜歡穿的是筒式長裙,她有幾條很好看的素色花紋做成的長裙,上面再配上一件淡色的短袖衫或是毛衣。走起路來,裙子隨身而動,看上去總是飄飄洒洒,清新高雅,平添了萬種風情。她真正是屬於那種輕而不弱,美而不俗,似退卻進,舉重若輕的女人。

最早,我是通過一個朋友才認識泰國媽媽的。我第一次面對面和她扯家常時,她就很坦誠又自豪地告訴我,她是三個兒子的母親。老三是個智障兒,現年已經十幾歲了,生活仍舊不能自理。這讓我吃驚不小。看看眼前這位乾淨整潔、樂觀開朗、說笑自如的女人,我怎麼也無法把她和一個智障兒連在一起。

自從那次交談以後,沒過多久,我就見到了她的智障兒默文。默文身材細高,帶著一幅高深度的近視黑邊眼鏡。無論你對他說什麼,他的回答總是一個「NO」字,實際上他也不大明白「NO」的真正含義。他有著自己的許多經常性的、不自主的、習慣性的動作,外加上沒人能聽得懂的語言和怪叫。他的舉止引起了我深深的同情。然而,從同情到慢慢地喜歡上了這個孩子,還是後來聽了泰國媽媽親口講了默文的故事。

泰國媽媽在生育了兩個健康而又活潑的兒子之後,於1986生下了默文。據泰國媽媽講,懷老三時,沒有什麼異常的反應,只是到了懷孕後期,胎兒躁動頻繁,泰國媽媽及時做了檢查,美國醫生告知一切良好。這樣,默文就一直等到足月時來到了世上。由於整個產程極其順利,泰國媽媽又有著以前生育的經驗,所以說不上緊張、忙亂,一切好像都在準備和預料之中。默文離開了母體之後,只見了媽媽一面,便被送往嬰兒室去了。這時泰國媽媽才感到疲憊不堪,於是也就朦朧睡去了。

直到次日清晨,泰國媽媽被醫生從睡夢中喚醒,被告知默文夜間突然抽搐、周身青紫缺氧,已緊急轉入小兒科作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泰國媽媽心裡想著自己兩個健康的大寶貝,覺得老三也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毛病。所以開始並沒有多著急。只是電話通知了她先生,讓他去兒科看看小兒子。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像泰國媽媽想得那樣輕鬆。在小兒科觀察多日,默文的病情不但毫無好轉,而且抽搐日漸頻繁,造成新生兒缺氧和輕度腦水腫。醫生不斷地會診,試圖找出默文發病的真正原因。最初默文被診斷為原發性癲癇,繼而又被否定。最後,默文的父母得到了這樣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默文的左右腦的連接處發生障礙,屬於先天性中樞病變的一種,其後果可以導致終生痴呆,生活無法自理。由於現代醫學還達不到明確診斷該病誘因的水平,也無法對此病做徹底的根治。唯一可以做的事是,用藥物控制抽搐等多種對症治療的辦法。

剛剛離開醫院的那段日子,是泰國媽媽一生中最緊張、最忙亂、最擔心的日子。小小的默文不發病時,和正常的新生兒沒什麼兩樣,白白胖胖的,能吃也能睡。一犯起病來就是驚天動地,全身不停地抽搐、呼吸困難、周身變色。每一次犯病,泰國媽媽都帶默文去急診。然而,病來如山倒,犯病的時間是沒有選擇的,有時在白天,有時在深夜,泰國媽媽幾乎是不吃不睡地守護著默文。

在這段日子裡,不僅是體力上的透支,還有精神上的高度壓力。對於一個原本完好的家庭來說,突然間要面對這樣一個棘手的現實問題。況且這件事,並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而將是一個長年累月的痛。毫無疑問,全家愁雲密布,連兩個年幼的大兒子也受到了影響。

在這種痛苦中,第一個站起來的是泰國媽媽。她後來對我說,當年她看到自己的孩子病成這樣,並且會成為終身的智障,她的心都碎了。無論如何,她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她垮了這個家就完了。所以,她必須挺下去,別無選擇。她說:那時她也不敢再多想未來的事,只要求自己盡心儘力地為這個家過好每一天。當時的這種想法和決心,也成了泰國媽媽日後的一句口頭語:「別管明天的事,把今天過好才是最重要的。」是呀,人的一生是由無數個「今天」連成的一條線,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全力以赴地做好今天的事,我們的一生就會活得有價值,就會活得問心無愧。

從此,憑著信心,憑著樂觀,憑著毅力,泰國媽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照顧智障兒和全家人的漫長而又操心的路上。艱苦,但卻無怨無悔;忙碌,卻樂在其中。

默文長到三歲時,由於長年的藥物治療,抽搐的癥狀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可是智力卻連一歲的幼兒都不如。到了默文入學的年齡,泰國媽媽堅持把兒子送到公立學校的特殊班就讀。泰國媽媽每日親自將兒子送上校車,下午再準時接回來。這樣地日復一日,默文居然也讀到了高中。儘管他還是隻字不識,卻格外地熱愛學校的生活。泰國媽媽也跟著高興,因為默文終於可以走出家門,去見識社會了。

歲月不居。十幾歲的默文儘管智力不增,但身高卻年年見長,以至於長得比泰國媽媽還高。但是默文的日常生活,仍然需要別人照料。泰國媽媽每天要付出很多的體力,來照顧這個比自己高出半頭的兒子。她除了要按時給他喂飯、換尿布、洗澡、更衣以外,還要花大量的時間陪默文玩。一個智障兒的母親身邊就像有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嬰兒一樣,無窮無盡的操勞,看不到希望的付出。

然而泰國媽媽卻能自始至終地抱以樂觀態度。她以驚人的耐心和毅力牽著默文的手,讓他盡量享受到一個正常人的生活。默文除了學校的生活以外,還有一些自己的愛好,比如聽音樂、畫畫、游泳。每一樣愛好都是泰國媽媽用心血一點點地幫他培養起來的。泰國媽媽家裡有很多教幼兒畫畫的書,每天放學後,泰國媽媽便手把手地教默文照著書上的樣子畫。畫了很多年,默文仍舊畫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可是他卻很愛畫,也懂得染色。在泰國媽媽的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幅幅默文染出來的傑作。

在泰國媽媽家的附近,有一家運動中心。其中不僅包括了各種運動器材,室內各類球場,室內跑場,而且還有一個十分規範的室內游泳池。由於是在南方,又是在室內,所以游泳池一年四季都開放。每到傍晚時分,人們常常會看到一對東方面孔的夫婦帶著一個活蹦亂跳的男孩兒在那裡戲水,那就是泰國媽媽的一家。

默文其實並不會游泳,但他喜歡玩水。泰國媽媽會給他戴上救生圈,任憑他在水裡玩個痛快。他們有時會帶來一個綵球,三個人在水上傳球,玩得不亦樂乎。他們的歡笑聲久久地回蕩在游泳大廳中,成為世上許許多多美好家庭的一個真實縮影。

默文從小到大都是和父母同室就寢。到了他十五歲那一年,泰國媽媽想試著讓默文自己單獨睡在一個房間了。這種事,對於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易如反掌,兩三句話就可以解釋通了。對於可憐的默文來說,卻成了天下的一大難事。首先,默文不明白父母為何突然不要他了?其次,一人睡覺,有著無法想像的恐怖和不安。

每天晚上,泰國媽媽讓默文回房睡覺,他都極不情願。泰國媽媽只好陪著他,給他講故事、唱歌,默文越是緊張越睡不著,常常要折騰到午夜以後才能入睡。泰國媽媽早已是人困馬乏了,回到自己房中,仍舊睡不安穩,一心惦記著隔壁房間里的默文,半夜要起身察看多次。有幾次,發現默文醒了,卻一個人坐在客廳里發獃。於是,泰國媽媽又得重新哄他上床,接著又是一番從頭到尾的麻煩。

我曾勸泰國媽媽算了,就讓默文睡回父母的房間里去好了!何必這樣既辛苦了自己,又委屈了兒子呢?可泰國媽媽說不行。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