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希永 被破產改變的人生 1985年:鐵飯碗不保

張希永後來說,他對當時的工廠情況記得不清楚,主要是因為不喜歡自己被安排的這種命運。他覺得工廠太小,不是自己應該去的地方,張希永當時沒有太大的奢望,只是希望能夠去一個大一點的、正規一點的工廠,在當時,能夠去一個國營大廠是像張希永這樣的年輕人的夢想,因為這意味著好的福利和前途。但是,張希永知道,他當時沒有其他選擇,畢竟就業的機會不多。而且,這是他擺脫下鄉當知青的唯一選擇。

作為新工人,張希永被送進了上級單位——瀋陽市拖拉機總廠學習。一年的學習結束之後,張希永又開始讀瀋陽市開辦的電視中專,這是當時比較流行的成人教育。

就在張希永在外面學習的時候,單位的生產經營情況卻江河日下。當時身為調度的石永階對這個時候工廠的情況非常清楚,自從1978年一年換了四任廠長後,工廠在1979年又熬過了一年。到了1980年干不下去了,工廠領導召集全廠職工開大會,宣布工廠干不下去了,從今天開始大家自謀職業,可以利用廠里的設備和廠房自主合作。

工人們組織了三個生產組開始自謀生路,但是還有20個老弱病殘沒人要,石永階就帶著這些老職工開始尋找出路。

作為工廠的「能人」,石永階找到自己的小舅子,拉到了防爆電器的活,成立了一個生產小組。結果,在石永階的帶領下,這個由老弱病殘組成的生產小組反而幹得紅紅火火,到1982年,職工不僅能按時發工資,連保健、福利待遇都有了。1983年,在上級的要求下,其他三個生存不下去的組也被歸併到石永階這裡,工廠改名為瀋陽市防爆器械廠,石永階也成了廠長。工廠的主管單位變成了瀋陽市汽車工業公司。

但是石永階很快與主管單位之間因為產品的定位問題發生矛盾,他因此被撤職,這個剛剛有點起色的企業又無可挽回地衰敗了下去。

防爆器械廠和上級單位的矛盾是當時計畫經濟體制下的普遍現象,企業沒有經營自主權,廠長必須聽命於上級。當時一個比較極端和常見的例子是,許多工廠的廠長連修一個廁所都要向上級打報告,待批准後方可動工。

此時,張希永對工廠的經營狀況並不了解。對工作沒有太多熱情的張希永,很快找到了釋放激情和剩餘精力的地方。從小愛唱愛跳的張希永參加了瀋陽市總工會舉辦的工人歌舞團,在這裡張希永接受了非常專業的舞蹈訓練。這個業餘歌舞團白天工作,晚上排練,周末演出。沒有任何報酬,卻讓張希永內心感到非常充實。張希永說,他喜歡舞台上的那種感覺,燈光、大幕、漂亮的演出服都讓他覺得,舞蹈演員在舞台上的那種感覺和狀態是最美的。

工人歌舞團經常到大工廠的俱樂部或廠區為工人演出,台下工人們的掌聲給了張希永巨大的滿足。不過,當時他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演出會成為他謀生的方式。

直到現在,張希永都非常懷念當年的時光。張希永說,當年的經歷讓他現在受益無窮。

還有一件事張希永一生都銘記在心,那就是他的戀愛和結婚。這個時候,張希永和同他一起在電視中專學習的同事胡百君逐漸熟了起來。張希永說,胡百君學東西很慢,他總輔導她,胡百君就逐漸對這個聰明外向、愛唱愛跳的小夥子產生了好感。學習還沒有結束,兩人就成了戀人。

20世紀80年代,年輕人談戀愛大多是騎著自行車去公園玩,騎著自行車帶著戀人的感覺就如同今天開車帶女友出去兜風一樣。但是,此時的中國還處在物質短缺的計畫經濟時代,自行車屬於緊俏物資,買不到自行車的張希永,自己動手用自行車零件組裝了一輛,帶著胡百君去公園划船。張希永記得,當時他們最喜愛的流行歌曲是《太陽島上》,在划船的時候,張希永覺得,自己的生活比這首歌描述得還要美好。

但是,兩個人的戀情遭到了胡百君家裡的強烈反對。原因很簡單,家裡就一個女兒,張希永的單位太小,沒有什麼發展前途,在那個年代,單位幾乎可以決定人們的前途和命運。胡百君的父親對從小就愛唱愛跳的張希永也沒有好印象,覺得這個年輕人不穩當。不過,張希永家裡對胡百君倒是挺滿意的,張希永的母親覺得這個姑娘懂事,會操持家務。

矛盾升級的結果是,張希永進不了胡百君家的門。倔犟的胡百君卻認準了張希永。張希永自得地說,他那時候年輕、帥氣,比胡百君長得好看,而且胡百君也很喜歡他的聰明勁兒和活潑的性格。於是,外界的阻力反而成為愛情的動力和催化劑。

張希永和胡百君的奮鬥有了結果,他們的愛情終於得到了雙方家人的同意。1983年10月,一場隆重而熱鬧的婚禮在張希永家裡舉行。結婚那一天,張希永家裡專門請了一個大廚師,備辦了10桌酒席,一桌14個菜。張希永說,當時的婚宴一般是12個菜。

當時的中國,很多商品供應依然緊俏,但是張希永和胡百君卻感到很滿足,許多父輩根本沒有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的東西,都擺進了他們的新房。雙方的父母為這對新人準備了單缸洗衣機、單卡雙喇叭台式錄音機,還有皮箱、立櫃、高低櫃、沙發。張希永的哥哥還給他裝了一台12英寸的電視機。直到今天,張希永還對當年的婚禮頗為驕傲,他說,當時一般家庭用的都是9英寸的黑白電視,12英寸的電視讓他覺得非常有面子。

唯一讓張希永不太滿意的是住房,在當時住房緊張的情況下,張希永的父母在自己家旁邊接了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算是他們的新房。

房子沒有暖氣,冬天很冷,但那時人們的生活普遍是這樣,張希永並沒有太多的不平衡。

結婚的第三天,夫妻二人去照相館拍了一張5寸的彩色結婚照。在張希永夫婦的想像中,日後的生活就該是這樣風平浪靜地繼續下去了。

但是,生活並不像張希永夫婦想像的那樣風平浪靜。他們結婚後,單位的效益愈發不好,經常發不出工資,夫妻倆只好跟父母一起過日子。張希永的姐姐看到弟弟一家日子過得實在艱難,就隔三岔五地回來送上一捆菜、幾斤肉。

1984年的春節給張希永留下了終身難忘的記憶,這一年春節工廠開不出工資,第一年結婚,囊中空空的張希永夫婦只得靠著父母度過年關。張希永對妻子說,等過完年工廠開出工資後,要好好地請父母和姐姐他們吃一頓。

但是張希永始終沒等到這一天,工廠情況始終不見好轉。這一年,張希永的女兒出生了。張希永在感受到初為人父的喜悅之時,也感到家裡的負擔更加沉重了。

對於工廠的問題,此時賦閑在家的石永階是最清楚的。石永階說,工廠搞不好主要是缺乏技術力量,要不來大學生,自己培養的張希永夫婦還沒有畢業。工廠沒有技術員,也沒有技術工人,甚至沒有一個好的質檢員和業務員。做防爆器材,石永階的小舅子是防爆工程師,可以幫忙。但是,工廠搞汽車配件就不行,搞水泵也不行,在石永階看來,一沒人二沒技術,上汽車配件和水泵只能是死路一條。

失去了廠長職務的石永階發現,在此時的防爆器械廠大院里,幾十個女工在砸鐵絲,廠里的幾台車床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開動。石永階感覺到,廠子要黃了。幾十年後,他還認為,如果讓他繼續搞防爆器材,工廠是不會倒閉的。

198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關鍵年份,這一年,中國農村改革大見成效。在國慶35周年的群眾遊行中,由5輛拖拉機組成的彩車方陣馱著「聯產承包好」的巨幅標語緩緩地駛過天安門廣場,成為這一年的經典畫面。

國慶剛過,城市改革的大幕就拉開了。

這一年的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次為期一天的會議是改革開放以來時間最短的一次中央全會,但是就在這一天之內,中國突破了社會主義與商品經濟的對立,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步。

全會對城市改革的重點作了具體的規劃:

增強企業的活力,特別是增強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業的活力,是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雖然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就在探索城市和國營企業的改革之路,但是直到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國企改革才全面開始。

瀋陽作為國營企業雲集的老工業城市,成為新一輪改革的試點城市之一。

這一年6月,剛剛從瀋陽市汽車配件公司調到瀋陽市經濟計畫委員會集體經濟辦公室從事政策研究工作的韓耀先,收到了一份市領導的批示,要求韓耀先他們到企業進行調查研究,研究那些經營不好、管理混亂、產品沒有市場、技術落後、嚴重資不抵債的集體企業如何退出市場的問題。批示說:「此項改革在集體企業中先做起,你們拿出意見,這些經營不好、不能生存的企業,到底怎樣處理,能否進行破產倒閉?最好拿出一個破產倒閉的規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