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陸建華 中國社會學界「四大金剛」之一 江澤民思想的重要闡述者

1993年2月,北京朝華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長篇歷史紀實作品——《中國「左」禍》,作者署名文聿。該書以14個章節,全景式地記錄了從1927年共產國際代表羅明拉茲來華,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1991年「姓資姓社」之爭的64年的難忘歷史。由於作品大膽地描寫了反右鬥爭和「文化大革命」的非理性場面,又是在鄧小平南巡前出版,因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衝擊波,產生了強烈的爭議,影響甚遠。

這本書的作者文聿的真名就是陸建華。

陸建華在20世紀90年代已是個風雲人物。1990年他在獲得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學位兩年後,考取中國社科院社會學博士研究生,並在同年的第一屆世界青年社會學者論文競賽中,以一篇《中國工人對企業管理者的高期望》摘取大獎。人們至今或許還記得他在獲獎時講的話:「我做了很多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工人對企業管理者的期望很高,不光是要管好企業,有效益,還得要關心下屬,作風正派,成為道德楷模。這種企業管理者包攬一切的體制,會養成工人對管理者的高期望,並轉化為一種強依賴。但企業不可能滿足每個職工的高期望,因而高期望必然引發大失落。所以企業應把其負擔過多的社會職能剝離出來。」這番剖白在現在看來未必具有多少新意,但在當時卻是非同凡響。這也可算是陸建華有關社會問題研究的一個發端。

1992年他完成博士論文後,留在社科院工作,開始進行宏觀的社會發展問題研究,與另一位社會學家一起主編國家「八五」課題《中國青年發展報告》,同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來自青年的報告——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及其趨向的演變》。他為此獲得第一屆中國社科院青年科研成果評比優秀獎。後來,北京一家著名的黨的生活雜誌,把他作為封面人物,並冠以「奔向新世紀金牌榜」人物之名。

1996年,一本叫《與總書記談心》的書的出版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陸建華是這本書的主要作者之一。這本書的熱銷,使陸建華的知名度得到空前的提升。

1995年7月,中國社科院青年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設立了「青年社會科學論壇」,主要組織各個學科的優秀青年學者,研討改革開放實踐中一些重大理論問題與實際問題。其成果有的以研究報告形式上報有關領導部門,供決策時參考。江澤民總書記的《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係》發表後,青年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立即組織青年學者們學習,並就江總書記提出的12個重大關係逐一討論。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每個問題由一兩位同志執筆把大家的意見綜合成文,有的重要發言還請本人撰寫成稿,然後由翁傑明等編輯成書。

這本書是把各學科青年學者的觀點融為一體的「化合物」,也是一次綜合各學科優勢集體創作的嘗試。參加討論的有10多名學者,其中正在主持另一項學術活動的陸建華在百忙之中撰寫了3萬字的研討稿,借與總書記談心的方式來闡明自己對於目前中國改革問題的觀點。該書出版後影響很快超過讀書界而擴展到更大的領域,發行量達幾十萬冊,使江澤民的「論十二大關係」更為大家熟知。

《與總書記談心》作為精英知識分子的群言書,引起中國高層的重視,其後中央的很多決策都參考了這本書所透出的民情信息和理論闡述,陸建華等一批知識精英也被中央高層所看好。1996年陸建華獲得了「第二屆北京十大傑出青年」稱號,成為第一位獲得得此稱號的社會科學學者。

然而令陸建華想不到的是,《與總書記談心》出版的第二年,《中流》雜誌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稱《與總書記談心》是「一個與六中全會決議相對立的理論綱領」。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把黨的基本路線的一個基本點,變成了「中心」,同時又取消了另一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該文還稱,《與總書記談心》主張的「新社會主義觀」,刪去了鄧小平同志在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著名論述中「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觀點,「與戈爾巴喬夫的民主的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走到一起去了」;又稱這本書主張包容整合西方思想文化,「必然導致我國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滅亡」;稱按照這本書對於個人主義的解釋,「六中全會決議提出反對和抵制個人主義就成了紅白不分的錯誤」「把我們的社會主義新文化論證為超階級的抽象的人類共同理想」「是本書作者關於建立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全部論點的歸宿」等等。

在民眾普遍對《與總書記談心》的叫好聲中,異議者的言論並沒有得到普遍支持。而其時,陸建華等年輕的學者並沒有作出人們期待的答覆,他們在繼續做著建設性的工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