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宮少鵬 外交作為各種矛盾的糾合處,內中有深刻的學問 將外交推向公眾,贏得唐家璇拍手叫好

1969年,宮少鵬中學畢業後來到陝西省一個貧困的小山村插隊落戶,兩年後應徵入伍;1975年轉業後在北京內燃機廠工作,1978年考上北京師範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在外交學院攻讀歷史學碩士學位;1988年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與防務研究中心進修兩年,學成後回到外交學院任教。

外交學院是外交部所屬的培養德才兼備的外交外事及涉外經濟、法律人才的高等學校,創建於1955年9月,是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的基礎上成立的。陳毅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曾長期兼任外交學院院長。外交學院建院40多年來共培養各類學生1萬多人,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國家外交外事、國際問題教學研究領域的骨幹力量,現任外交部副部長的戴秉國就是他們中的佼佼者。

身為國際關係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宮少鵬,自稱自己是「吃快餐」進入學術領域的。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成為一位出色的外交學者和大眾喜歡的時政評論員。

關於宮少鵬的國際時政解讀,公眾基本上有兩種評價,一種評價認為他太「政府」了,其觀點與政府發言人的口徑如出一轍,幾乎是滴水不漏;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宮少鵬是最善於發揮自己見解又不與政府觀點衝突的的為數不多的幾個評論員之一。

公眾對時政的關注使宮少鵬由衷地欣慰,他認為這是中國沉寂多年的「公共外交」的復甦。但關於自己對國際政治的評論,他認為與政府發言人的評說方式有著根本的不同。政府發言人是一種「外交的表態」,言簡意賅,點到為止;而他的媒體評論則是一種「說理的外交」,擺事實,講道理,讓國人既了解國際政治,又能理解國家的外交思想。他把他的行為稱為「公共外交」。

事實上,宮少鵬對「公共外交」的運用是恰到好處的,中國高層有關領導對他的評價很高,常常能從他的評論受到啟發。時任外交部長的唐家璇儘管身處高位,但也是宮少鵬外交評論的一個熱心觀眾。

2003年初,世界上出現了兩大焦點問題,一是中東局勢惡化,伊拉克戰爭一觸即發;一是朝鮮宣布再次退出核條約,半島核問題白熱化。當時境內外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在外交上無所作為,在國際焦點問題上隔靴搔癢,與一個大國形象不符。

面對境內外一部分人對中國政府的誤解,中共中央宣傳部發文要求有關部門在國內做一些解釋工作,讓公眾理解國家的對外政策,消除誤解。2003年3月5日,宮少鵬在中央電視台做伊拉克局勢評說時說,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許多重大問題上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就拿伊拉克問題來說,中國起到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2002年11月8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第1441號決議,就是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促成的。

第1441號決議即聯合國對伊拉克武器核查的新決議。這一決議是美英兩國應俄羅斯、法國和中國的要求,在對原決議草案進行修改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通過的,刪去了有關授權自動動武的條款,增加了「尊重伊拉克、科威特及其鄰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等內容。

決議一方面強化了對伊武器核查機制,一方面也為阻止美國單方面對伊動武、維護以安理會為核心的集體安全體系以及為在聯合國框架內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帶來了新的希望。

唐家璇部長在看了宮少鵬的電視評論後,拍手叫好。於是他在3月7日的記者招待會上未等記者提問便作了一個開場白,強調了中國在聯合國第1441號決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座的記者都深受觸動。

宮少鵬在外交學院任教17年,共發表了學術論著60多萬字,博弈論、外交調研、聯合國問題、熱點政治是他研究的主要領域。就像他在媒體上的評論風格一樣,他的研究論文風格獨特、博大精深,在學術界和外交界都享有很高聲譽。正如外交部的一位官員所言:宮少鵬是個邏輯極嚴密的人,「散得開,收得住」,從不迴避問題,熟練掌握說理藝術,理論知識相當全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