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李希光 劈斬中國形象「妖魔化」 附錄 為什麼中國不敢「妖魔化」美國?

李希光

自從《妖魔化中國的背後》發表後,「妖魔化」成了中美媒體、政界和學界歷久不衰的爭議話題。常有人問:「美國媒體為什麼要妖魔化中國的形象?難道中國媒體不妖魔化美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討論一下中美媒體和中美公眾是如何看待相互的形象、價值和位置以及兩國媒體在報道對方時的態度與視角。

美國媒體對中國長期以來採取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美國自19世紀以來,一直認為他們在中國的活動是慈善事業,做的是傳道士和救世主的工作。一方面,《馬可·波羅遊記》、中國年輕女子的小腳讓美國人激動不已;另一方面,他們發現中國人生活在一個愚昧、落後、骯髒、野蠻的文化中,需要西方人的教化。而中國人把這種施捨看成是強加的,是一種精神文化侵略,是對人格、國格的侮辱。北京大學教授馮友蘭生前評論美國利用庚子賠款在中國辦學是培養「代理人」。清華大學老教授張光斗最近指出,美國正在中國下一代中培育「汪精衛精神」。

在傳教士和救世主精神的鼓舞下,在過去十多年裡,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武裝台灣、支持藏獨、阻止中國舉辦奧運、攔截「銀河」號貨輪、阻止中國加入WTO、不停地在中國沿海搞軍情活動,都被美國媒體視為推動中國在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上加入世界一體化進程的一部分,是推翻中國統治者、拯救中國人的解放事業。但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強權國家利用政治借口、阻擋中國經濟強大、阻止中華民族復興的企圖。

中國媒體對美國是一種愛恨心理。美國在中國媒體上有兩種面孔:霸權、傲慢、恃強凌弱的世界軍事帝國;科教發達、經濟繁榮、自由民主的現代文明國家。這也正是為什麼中國的年輕知識分子和大學生一方面對北約轟炸中國使館、美國在中國家門口撞落中國飛機怒髮衝冠;另一方面,他們很可能一邊在網上發帖子要求嚴懲美國強盜,一邊在背托福單詞,準備去美國留學。

中國領導人經常要求中美兩國媒體的新聞報道有助於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甚至友誼,而不是加深誤解。這在中國媒體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中國媒體是官辦的,會與黨中央、外交部保持一致。但美國媒體很難做到這一點。

美國傳媒經過選擇展現給讀者或觀眾的新聞事實至少要滿足兩方面的需求:一、增強國家的自信和自豪感;二、滿足公眾的集體情緒。

東歐巨變、蘇聯解體、市場經濟擴張極大膨脹了美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福山在《歷史的終結》中認為,美國的政治經濟價值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頂峰。特別是美國干預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的成功,使美國感到他們有一種在全世界培育和促進美國價值的責任。美國政府有義務通過大眾傳媒在國際上推銷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相信,他們打擊伊拉克、轟炸南斯拉夫、在中國家門口偵查是在行使一種國際警察的權利,是維護國際安全、自由貿易和人權的高尚行動。

因此,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主持人Jim Lehrer對中國駐美大使楊潔篪的採訪變成了一場道德審判:

「美國24名機組人員今晚成了中國政府的囚犯。難道不是嗎?」

「他們難道不能自由離開中國嗎?」

「他們現在是囚犯,難道不是嗎?」

「你們要扣這些美國人多久?難道一直要等美國以某種方式道歉為止?」

「美國已經說了,我們對這件事沒有什麼好道歉的,但是對中國飛行員的死表示遺憾。難道這對你們還不夠嗎?」

「你難道不理解美國人民對違抗飛行員的意願扣留他們的關注嗎?」

「你難道不關心今天來自華盛頓的新聞報道說,如果中國不釋放美國人,美國國會和其他各界將立法限制對中國的貿易、限制在中國舉辦奧運會……」

Jim Lehrer之所以像警察審判小偷那樣採訪中國大使,正是因為中國在美國公眾的心目中有「妖魔」這樣的陰影。scape在網上問:「美國該不該向中國道歉?」參加調查的網民有69%說「No」。如果美國在日本家門口撞死日本飛行員,美國會對日本說不嗎?

有人不相信媒體會對中美關係產生重大影響。但是,一項調查發現,1980年(鄧小平成為《時代》周刊的風雲人物),只有18%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一個嚴重威脅;1989年,美國四大廣播公司播出了881分鐘的中國報道(1988年只有64分鐘的中國報道),58%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嚴重威脅;1999年,美國所有大報的頭版最顯著位置刊登了美國駐華大使尚幕傑被中國學生圍困在使館的照片,同時,大肆炒作李文和事件,結果,60%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一個嚴重威脅。由於美國主導、控制了全球媒體和國際傳播渠道,中國總是希望改變其在美國媒體的形象藉以改善其國際形象。這很難實現。中國要改變形象,首先要改變美國媒體居高臨下的態度。但是,美國媒體沒有增進中美友誼的義務,它只有滿足美國公眾需求的義務。除了達賴喇嘛、李文和、法輪功、中國民族主義這樣的故事外,美國公眾對中國沒有太大的興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