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張文木 天鵝絨手套中要有外交鐵掌 反對美國「癱瘓戰」,加強中國外交的強硬度

中美關係的走向一直牽動著人們的心。關於美國對於中國的態度,目前國人存在著兩種思路:一種人認為,美國人不希望中國發展;另一種人認為美國希望中國強大。

張文木認為,這兩種想法都不準確。在他看來,美國人在中國的發展問題上不選擇兩個極端。

美國並不反對中國發展,但它希望中國最好就在國內發展,也就是說在不大量使用國際資源的前提下發展。美國人只允許你在自己家裡找吃的。如此這般,等中國發展起來了,中國也就把自己的資源吃光了。

但美國也不願讓中國徹底垮掉。如果中國徹底解體,日本、印度、俄國都起來了,亞洲大陸力量均勢打破了,那將是世界的災難,屆時美國還得費力填補力量真空。

那麼美國人到底想幹什麼呢?美國人想癱瘓中國。張文木稱這是軍事上「癱瘓戰」的政治運用:讓中國處於半死不活,既發展又不能健康發展的狀態。

因此可見,美國容納中國發展的限度是中國絕對不能對它的海上利益形成挑戰,同時還要中國有力量幫它牽制住其他亞洲大國的崛起,防止亞洲地區出現一個絕對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

張文木知道,從地緣力量對比看,美國接受中國崛起的最後底線,是中國更像現代歐洲而不像中世紀和近代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是混亂和血腥的,近代的歐洲是壓迫美國的,現代歐洲那分而不散的國家組織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對美國的挑戰,又能牽制住俄國再次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

中美之間的矛盾是中國外交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但張文木認為,中美矛盾是國家現實利益而不是長遠利益的衝突。現實利益在多數人的眼中,總要重於長遠利益。他舉例說,卡特總統想的是人類的長遠利益,卻被勃列日涅夫的現實主義在國際舞台上打得落花流水;戈爾巴喬夫想的是長遠利益,但與美國現實主義交手後,迎來的卻是蘇聯解體和獨聯體各國人民的艱難。即使如此,美國人也並未就此罷休,它反倒變本加厲實行北約東擴,繼而軍事打擊伊拉克和南聯盟,現在又調頭直逼尼克松曾請求聯盟的中國,拿台灣作籌碼,只要有重要利益,美國就會動手。

張文木看到,中美飛機相撞事件及美國軍事打擊阿富汗的行動再三表明,在中美矛盾中,中國的安全邊界與領土邊界接近重合,這本身就是極危險的。確切地說,如果將中國台灣地區的主權安全也考慮在內的話,中國東部安全邊界若不能擴展到太平洋中部即東經150度,中國就沒有可持續的安全保障;如果中國安全邊界不能擴展到台灣東部即東經125度海區,那麼中國就不能保障在台灣地區的中國主權安全。中國的西部安全邊界若不能擴展到中亞富油區,中國就不能保障未來經濟發展必需的石油和天然氣的穩定供應。美國軍事介入阿富汗的直接後果之一就是從上游源頭上扼住中國發展必需的能源進口線路。

他記得馬漢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根鏈條的強度實際上是由其最薄弱環節的強度決定的。」中美撞機事件就發生在中國經濟發展重心的邊緣,阿富汗戰爭又發生在中國石油進口的關鍵地區,而這兩個地區都是我國安全鏈條中較為薄弱的環節。2001年6月21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美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說:「作出軍事調整的最安全和最佳的時刻是你獨佔鰲頭的時候,而最危險的時刻是等到一個富於創新的競爭對手來臨並找到方法來打擊你的時候。」現在美國確已獨佔鰲頭,而中國正在崛起之中,因此,張文木認為中國在往最好處努力時,不能不作好最壞的準備,尤其是軍事準備。

有人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惟一超強的國家,中國則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兩國實力懸殊,難以較量,中國順著美國一些,成為它的朋友,這樣可以降低安全風險。

張文木告誡人們,在美國人的國際政治詞典中,「朋友」的含義,永遠只能是打不敗的對手。看看目前的七國集團,其中大多數都是打進去的,而不是僅僅憑市場擁有量和平地擠入的。從中國未來大戰略考慮,中國永遠也不需要徹底打敗美國的力量,只需要在全球範圍,至少在其主權範圍內擁有有效的自衛的力量。但從美國的角度看,中國只有成為美國人打不敗的對手,才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朋友。因為「辯證法是歷史邏輯的精髓,而國家利益則是歷史邏輯發生的起點。沒有實力的朋友最後為有實力的朋友所拋棄,而有實力的對手卻成了朋友,這似乎是霸權政治的行為規律」。他舉了一個例子,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之所以跟毛澤東打交道,使中美關係正常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看到中國是一個不可屈服的對手,美國在與當代中國的較量中,如果認識到中國是一個無法戰勝的對手,中美關係反倒會好轉。而歷來順從美國的如吳庭艷、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等最後都成了犧牲品。

張文木也曾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就是像有些人主張的那樣「順著美國走」,但他馬上發現這種想法完全是痴人說夢,不切實際,最根本的一點,中國「怎麼可能接受美國的底線呢」?很明白,美國的底線不僅是讓中國放棄台灣、南沙,而且還有西藏,甚至還不止這些。這樣的中國還叫中國嗎?

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張文木深刻認識到:「在外交這副天鵝絨的手套里要藏有鐵掌。中國只有脊樑強硬,和平的機會才會更多;只有做好準備,才有可能爭取到和平。對一個國家而言,在國際鬥爭中至少應有可以還手的軍事實力。歷史經驗表明,在軍事安全領域讓步的國家是絕無出路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