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沈偉光 信息戰:「決勝於未戰之前」 附錄 21世紀戰爭暢想

沈偉光

戰爭是人類的伴生物,一部人類文明史,戰爭史是其最悲壯的畫卷之一。在可預知的將來,我們還難以想像戰爭先於人類消亡,我們只能認真地研究它、認識它,把握它的發展趨勢,順應它的規律,降低它的發生幾率,減少它的危害;倘若戰爭能夠按照我們人類設計的軌跡運動,人類轉移戰爭的視線,為自身全面利益而戰,使戰爭進入理想的境地,我們的未來將更加燦爛。

信息戰是主導21世紀的戰爭形態。

信息戰的崛起,它在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在20世紀即將過去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已被人們認識得清清楚楚。

所謂信息戰,廣義地是指對壘的軍事集團搶佔信息空間和爭奪信息資源的戰爭,主要是指利用信息達成國家大戰略目標的行動;狹義地是指武力戰中交戰雙方在信息領域的對抗,奪取制信息權。

戰爭理論,往往孕育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之中。但一種新的戰爭形態的出現,每每與人類的需求息息相關。信息戰的崛起,也正是肇始於科學技術發展使人類對信息的認識產生的劇變和渴望。大凡戰爭都有一定的形狀:刀光劍影,槍林彈雨,炮聲轟隆,車馬輾轉。信息戰的戰場主要是在無形的信息空間,這種由信息網路和信息技術複合發展形成的「看不見的空間」,決定了信息戰是一場「不流血」「非暴力」的無形戰爭,它能夠懾止對手的戰略或武力,亦能從精神上摧毀敵國的思想防線,精神上奴役別國的百姓,以期「不戰而勝」,獲得比武力侵略大萬千倍的效益。這種無形的戰爭比血與火的有形戰爭更激烈、更豐富多彩,更能體現人的智慧和知識,是人類思維和精神的較量,是物質和能量等資源無法替代的。

信息戰的崛起,不在於它用了什麼樣的名詞,也不是戰爭名詞上冠以「信息化」「信息」「信息時代」「數字化」這些時髦的詞藻那麼簡單,它是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帶有革命性、劃時代的意義。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把「數字化電視」與「數字電視」混淆一樣,前者只是對電視進行了數字化處理,使電視圖像更清晰,而後者才是我們想像中革命性的產物。當然,20世紀末出現的信息戰,或者說我們已經認識的信息戰,僅僅是局部的、有限的,體現在軍事領域中,一旦世界網路化,地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小村落,我們才能看到那種廣義的、真正的信息戰。至於從信息戰派生出來,用於體現戰爭規模或形式的「信息戰爭」「信息作戰」等,更不能與信息戰這種戰爭形態混為一談。

從機械化戰爭到信息戰,不是單純的作戰樣式、方式的改變,而是戰爭形態的改變。在世界戰爭發展史上,信息戰將樹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甚至最終將引起軍事哲學的革命,同時引起作戰思想的巨大變化。戰爭戰略目標的「軟化」,信息威懾成為新的威懾手段,軍隊行動取決於制信息權,作戰目標的選擇以打亂敵方決策程序為主,火力運用從打覆蓋面轉為「點穴」,指揮體系趨於扁平化,特種部隊和特種戰的地位日益提高,在難以界定的戰場上充分利用民間力量,孫子的「全勝策」成為現實,謀略的運用更加豐富多彩,等等。

信息高速公路把世界連成一體,網路的破壞可以使地球瞬間癱瘓。廣義的信息戰,攻擊的首要目標是聯結國家政治、經濟、軍事設施和整個社會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在未來網路世界裡,每個晶元都是一種潛在的武器,每台計算機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的作戰平台,每一位平民都有可能編製出作戰計畫,利用網路發動一場特殊的戰爭……信息戰的危害性不僅僅體現在物質領域,對精神世界的損害也是巨大的。目前研究或實施的信息戰,多是從技術上、純軍事領域考慮的,我以為,信息戰真正的意義是攻擊人的思維和精神。精神的威力、信息的能量,正在擊毀傳統的國家,鑄造一個個精神大國。我們至今還沒有認識到信息戰的危害性,所以就世界範圍而言,我們要遏制,而不是發展它,這也是信息戰發展的必然規律。

世界上應該制定一系列信息戰規則,交戰雙方必須遵守約定:信息戰只是比試,不能損害人類的共同利益,尤其是人類自身。我總在想,今後,哪個人敢於做出損害人類利益和人自身的決策、指令,受到打擊的首先就是這個人。社會的發展、人類的覺醒、技術的進步,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今天,我們應儘快建立信息戰遏制戰略。從提出信息戰、完善信息戰到遏制信息戰是一種進步,是信息戰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性過程,是人類文明素質的一種體現。而信息戰遏制戰略是一種大戰略,是針對霸權國家的一種策略。

在網路世界建立以前,信息化程度越高的國家,他們受到的攻擊就越大,危險性也就越大,相對來說,那些第三世界國家遭受信息戰攻擊的威脅要小得多。當然,不是說信息化程度低的國家就不要進行信息化建設,但進行信息化建設一定要有戰略考慮,那就是:儘快建立信息戰遏制戰略。正如中國擁有核武器的目的是為了打破核壟斷,制止核戰爭一樣。中國人研究信息戰的目的,是為了遏制新的戰爭惡魔肆虐人類,創造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國際安全環境。我們要有打贏的能力,要有打贏的準備,才有可能實現遏制的目的。力量只有在相互制約中才能達到平衡,而力量的平衡才是國際安全環境穩定的基礎。

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爆發?什麼時間爆發?此類問題,已經了縈繞人類近半個世紀,人人在思索,人人在憂慮。

新的世界大戰的定義應該是:交戰雙方運用暴力或信息戰進行的全球性對抗。全面信息戰,是指交戰雙方搶佔信息空間和爭奪信息資源的全球性對抗。第三次世界大戰,是社會主義體系與資本主義體系之間進行的全面信息戰。

任何戰爭都有種種跡象和徵兆,研究、發現戰爭的跡象,是遏制乃至消除戰爭的前提。信息侵略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全面信息戰的一個主要表現形式。信息侵略,是指一國對他國信息空間的侵犯和對他國信息資源的掠奪。比如,一國將自己的思想、觀念,通過各種手段灌輸給他國,使他國在潛移默化中服從本國意志和利益,從而達到從精神上奴役他國人民的目的。當今世界,西方的信息侵略正在全球展開,足以演繹為一場世界大戰。

「兩個半戰爭」戰略曾經是美國60年代的軍事戰略。今天西方的信息侵略戰略也是採用「兩個半戰爭」的戰略。80年代以來,西方「兩個半戰爭」戰略的信息侵略已大規模展開。「第一個戰爭」的信息侵略針對東歐國家,也包括前蘇聯在內。「第二個戰爭」的信息侵略自然是針對中國以及亞洲的社會主義國家。不過,西方對中國的信息侵略並沒有像在東歐國家那樣順利,結局並不如意。「半個戰爭」的信息侵略的目標,是針對古巴、中東地區等第三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主義國家或「勢力真空」的國家。

我們應保持高度警惕,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只能是一個:社會主義不是勝利就是失敗!

社會主義國家的形勢非常嚴峻,但並不可怕。幾十年來,帝國主義採取種種手段,從政治上、思想上、軍事上、經濟上對社會主義國家輪番進攻,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只要我們充分認識這場戰爭的長期性、複雜性,保持高度警惕,時刻準備「打仗」,打好新形勢下的「持久戰」,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是有把握的。

不管戰爭怎麼發展,人的主導地位永遠不會動搖。信息戰的目的不在於流血,而在於控制,對精神的攻擊成為它首要的目標,戰略競爭、理論威懾、輿論爭奪、潛力抗衡、心理戰成為這種廣義信息戰最有效的樣式。

一支軍隊可以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武器設備和管理方式、訓練方法,還可以套用外軍軍事理論、戰術思想等,來提高軍隊的現代化程度。但是,人的精神是軍隊凝聚力、戰鬥力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信息戰攻擊的主要目標。21世紀,軍隊建設目標要突出提高人的精神素質方面的內容,對諸如戰備工作、人員素質、領導藝術、管理教育以及部隊未來發展等,都應從思想、行為和意志方面作出特殊要求。愛國心、榮譽心、勇敢、忠貞、紀律、儉樸、謹慎、抱負、團結、責任心等內容,應成為每個軍人的行為規範。尤其是確立精神支柱,更應成為軍隊建設的重要環節。除了精神以外,還有思想和意識、知識和智慧,這些都可包括到思維範疇之中。

任何戰爭都離不開人的大腦思維的策動。人的大腦思維創造戰爭,無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自覺還是不自覺,主動還是被動,積極還是消極,都經歷過一場思維鏖戰。

今後的戰爭,最激烈、最精彩、最關鍵的時刻就在於大腦思維戰階段。戰爭將控制在這個範圍內,交戰雙方在此間決雌雄、定輸贏。

歷史上的戰爭,準確地講,就是今天以前人類所進行的戰爭,究其動因,核心一點就是以利益為基礎,無論這種利益滿足的對象是少數人,還是多數人,都是以人和物的毀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